[問題] 清代早期築城限制的疑問

作者: matt0325 (Matt)   2015-12-20 20:51:23
各位先進好 第一次在此版發文
有任何錯誤請不吝賜教
最近讀到清代治台初期政策
其中統治者為預防人民據城叛亂 所以禁止修建磚/石牆
故大多以刺竹或木柵搭建簡易圍牆用以防禦
直到林爽文事件後 各地才逐漸改建城牆
我的疑問在於:
最初官方就是考量到若縣城被亂民占據情況將會很棘手 因此才選擇用竹/木柵作為材料
可是在民亂爆發後 卻又改以相對堅固的材料興建城垣
這種轉變豈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明明當初就考量到啦)
兩次政策的考量的重點是究竟差在哪呢?
希望大家能幫忙解惑 謝謝!
作者: carsen (carsen)   2015-12-21 15:00:00
可以先參考《蔡牽事件對臺灣築城的影響》這篇~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2-21 19:38:00
台灣移民在平地群居,築牆是很費本的事.而土牆(土城)較省本.反正甚麼牆都能擋風,增加人的生存率.另外也有木牆(柴城)這傳說利用山林的柴木來築牆.這些都不是正式的城牆,很快就被氣候毀掉..
作者: matt0325 (Matt)   2015-12-22 10:13:00
C大 謝謝推薦!S大 我是想問官方後來同意建堅固的城牆的原因為何 謝謝
作者: saram (saram)   2015-12-22 22:17:00
我去過左營舊城,那是被林爽文攻下的.它卻是很堅固的,雖修過.牆上還有走馬道.但終究官府棄置了它,遷到遙遠的鳳山縣.你說較為堅固是何種標準?難道是後來經費逐漸充裕,一直投下去而使其堅固麼?古代要造城或保壘,不是一次完成.時間會拉得很長,如紅毛城.都是經過多次增建.原本頂上的兵舍屋頂還只是用植物長葉罩.在林爽文事件後實在也沒有圍城戰事發生了.官兵武力強大了隨時能出擊,那麼牆高牆厚便不是投資要項了.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來亂的)   2015-12-24 00:50:00
林爽文之亂攻下的鳳山舊城不是現在這座wiki寫得很清楚去爬一下就知道了官方態度的改變,簡單來說民間要求、防衛需求、風水等等因素都有
作者: matt0325 (Matt)   2015-12-25 01:55:00
謝謝大家替小弟解惑 再次感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