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強心丸]一起改善同志伴侶的社會處境

作者: meng0905 (meng)   2014-04-28 13:51:59
性別強心丸:一起改善同志伴侶的社會處境
2014-04-28
http://blog.xuite.net/wagner_wang/wretch/212105191
■王晧安
2014年4月27日,好性會與國立彰化師大婚姻與家庭治療研究所、輔諮系一起合辦「同志
伴侶的社會處境:多元成家法案的衝擊與反思」論壇。一天的論壇下來,讓已在同志社群
打滾10多年的我,依然收穫滿滿!
第一場臺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怪獸媽媽,是我大概7、8年沒見的老友,看到怪獸媽媽
真的是越來越年輕了!一晃眼,她的一雙子女已經成年了!她一人獨自摸索如何當個媽媽
,嘗試跟子女出櫃,發現子女反應也沒有太大,欣然接受。曾經幻想過兒女會不會是同性
戀,如果也是同性戀就好了,但她們都沒有因此成為同性戀,還誇張地說兒子不但不是同
性戀,還一天到晚說自己恐同。對怪獸媽媽來說,家的組成,不在於幾個爸爸幾個媽媽,
重點是有「愛」,她愛一雙兒女,兒女也愛她,如果未來還有交往對象,重要的也是能愛
她及這對孩子。
第二場劉安真老師則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婚姻平權。老師從1967年第一個女性跑馬拉松
,被趨逐離場;1972年第一位美國精神科醫師在APA討論精神診斷的手冊是將同性戀去疾
病會的會議上出櫃。30年後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我們相信20年後,我們的孩子也會很
訝異,為什麼這時候我們需要開這樣一場論壇在這裡討論婚姻平權。多元成家三個草案服
務的對象是不同的,婚姻平權是為了讓不同性別、性傾向的人都能分享異性戀結婚的特權
,修的就是民法第972條的內容,而非修刑法讓小三、通姦除罪化。伴侶制度則是為了不
滿現行婚姻制度父權色彩的人所設計。多人家屬制度則是讓沒有能力結婚、找不到另一半
或自願單身,或選擇和好朋友住在一起的人所設計。三個草案都是看到許多家庭被排除在
很多家庭福利之外,都在討論誰是「家人」而不是「性」,但反方陣營則看到這三個法案
都是「性」,因此才會這麼恐慌。
有些人可能覺得,婚姻平權議題有爭議性?事實上,在各美國各專業學會的聲明中可以看
出,婚姻平權是沒有爭議的,所有實徵研究都站在支持的這一方。台灣各專業學會站在專
業的立場,該支持就要支持。
讓同性可以結婚或結合為伴侶,不但可以提高同性伴侶的心理健康,也提昇同志的父母、
親戚、支持婚姻平權者的心理健康。婚姻平權不會一下子改善同志處境,不可否認的是,
這是繼續往前的一大步。至少讓許多議題不用再讓同性伴侶個別、個人化地處理問題,得
以分享異性戀可以結婚享有的幾百項婚姻特權。從北歐資料顯示,同性婚姻不但不會傷害
異性婚姻,反而鞏固婚姻價值,使異性戀更願意進入婚姻。
第三場由我及喵喵一起帶領在場的成員,一起以行動化的方式,呈現同志當事人在家庭、
學校、職場及自我與認同的各種內在聲音,回顧反同志教育及反多元成家事件對同志的衝
擊,真正擴散出去的力量,同志當事人與基督宗教信仰的朋友對話時,產生的種種傷害,
使得同志當事人心理受到創傷、感到自己的存在被否定、感到被公開地霸凌、對涉入反同
志的眾多基督徒感到憤怒與害怕、造成人際關係的改變、甚至出現自殺想法等。
第四場陳金燕老師則從聯合國近年來的LGBT人權報告、CEDAW一般性建議及兩公約的角度
,直接同志人權、同志教育的必要性,反駁假宗教之名的迫害與歧視,提供助人工作者支
持婚姻平權的國際法律基礎。
綜合座談時,趙淑珠老師期待在場的成員,都能成為強而有力的種子,把今天所學到的、
獲得的這些力量繼續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散播出去。
淑珠老師對我說,之後還想一起舉辦給中小學輔導教師的、這樣主題的活動。我已經開始
期待了!
(Bravo!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理事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