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強心丸]非異性戀青少年面對的特殊議題(一)

作者: meng0905 (meng)   2014-04-22 19:35:34
性別強心丸:非異性戀青少年面對的特殊議題(一)
2014-04-22
http://blog.xuite.net/wagner_wang/wretch/211654130
■王晧安
非異性戀青少年面對什麼樣的特殊處境?面臨哪些特殊議題?
非異性戀青少年面對的是在社會文化上的雙重弱勢身份,一方面面對
的是異性戀預設的社會,一方面則是以成年中心的社會。相對於異性
戀,獲得較多關注的是同性戀,但雙性戀、疑/流性戀或其他性傾向
更少獲得社會傳媒、學者及大眾的關注。相對於成年人,兒童及老年
人獲得較多的關注,而青少年則最易被污名化、標籤化,例如將偏差
行為、叛逆、犯罪行為、衝動與青少年連結,兒童的不成熟為社會所
容忍,兒童的成熟為社會所讚許,但青少年的不成熟常視為幼稚,成
熟則視為早熟,青少年介於兒童及成年人間的身份,卻也處於雙綁的
壓迫文化位置,視為社會中的「他者」。
非異性戀青少年雙重的、邊緣的身份,帶來「生命與健康」、「親密
與性關係」、「校園與教育」、「性別」、「家庭」、「人際」、「
社會」、「個人」、「恐同與出櫃」等需共同關注的議題。本主題將
分為幾個篇章一一簡介。
首先,在生命與健康議題上,國際上青少年統計研究中,總發現非異
性戀者較異性戀者自傷與自殺的比率高,我們應當正視青少年在整體
生活面對哪些壓力、情緒、欺凌,而不應將非異性戀青少年的高自傷
、自殺率視為個人抗壓性不足、挫折容忍力不足等問題,反過來應檢
視社會如何對非異性戀、青少年造成不友善的氛圍,導致非異性戀青
少年的缺乏存在與生存意志,唯有社會文化檢視改善對待非異性戀者
及青少年的方式,方能提昇非異性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份研究顯
示,在自由開放的地區、對同志較友善的地區,非異性戀青少年的自
傷/自殺率也較其他地區來得低。
第二個重要的非異性戀青少年議題為「安全性行為與愛滋感染」,近
年來臺灣HIV帶原的年齡不斷下降,初次性行為的年齡也持續下降,我
們不應再視青少年是「無性的」,青少年活躍的性活動學校不能再忽
視、不能再逃避。唯有提早進行安全性行為的教育,克服從事安全性
行為的心理/文化障礙才能有效幫助青少年降低HIV帶原的情形。雖
然HIV帶原現已有良好的藥物及預防投藥等機制,但我們仍期待減少H
IV帶原的污名化、需面對定期追蹤或就醫的困擾。
第三個重要的是非異性戀青少年的休閒活動,一方面應重視的是非異
性戀青少年在體育與休閒活動中,面臨各種性傾向的揶揄、歧視及是
否能自在現身的議題;另一方面,也應重視社會是否提供非異性戀青
少年合宜的社團活動、休閒場所,當非異性戀成年者得以運用
消費空間作為休閒空間,青少年缺乏經濟支持下,往往缺乏合適的休閒場所。
(Bravo!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理事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