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zahoward (Cheshire Cat)》之銘言:
: 這些傳產老早就該轉型了好嗎
: 不管是產品應用、市場定位以及商業模式
: 台灣這種工具機充其量就是像系統廠
: 研發和設計投入偏低,也沒有太多創造力
: 應該說整個大時代下,台灣傳產機械之類有競爭力的寥寥無幾
: 規模比不過對岸、精度比不過德日、市場掌握度也不太好
: 關稅+匯率稍微波動一下就利潤就炸開了,也沒在做Hedge
: 像最近新聞就有一家企業
: 汽車零件中國製造、賣給中南美開發中國家等潛力市場
: 美金報價+收款、CIF,在一片亂世中幾乎把風險都轉嫁出去
: 報價階段就已經鎖定利潤,值得所有傳產中小企業效仿
: 開發藍海市場同時,在政治上讓敵人更加在貿易依賴我國
: 比起還在本地生產的中小企業,輕資產外加高度彈性,減少污染和能源消耗
: 這種企業賺的就是知識財,同時也能避免政治和意識型態入侵
你說的模式很棒沒錯
不就是買空賣空
賺知識服務費
這樣到最後又有什麼競爭力了
最後客戶被中國一鍋端例子太多了
製造業
你以為每個企業都是蘋果
哪來那麼多創新研發
誰不想創新誰不想研發
日本工具機有一陣子也快倒了
後來是靠台商到大陸積極擴產
才又慢慢爬回來
經濟就是一個週期
有高潮有低潮
可以在低潮時期搞創新是好事
問題台灣9成都是中小企業
創新失敗就是破產
台灣工具機已經很強了
全世界國家起碼可以排行前10
真的要說
台灣最該創新的就是公共工程
萬年不變的公共工程水準
我敢說台灣公共工程水準
排名在全世界50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