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貝萊德:看好核能、美國天然氣與再生能

作者: coffee112 (咖啡奶茶)   2025-05-30 08:58:23
原文標題:
貝萊德:看好核能、美國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的投資機會
原文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8/8772073
發布時間:2025-05-29 11:25
記者署名: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即時報導
原文內容:
貝萊德智庫指出,美國近期提出對「降低通膨法案」的修正,是全球一波能源政策調整的
最新例證。近期政策轉向將持續造成市場波動,也為區域性投資創造新機會,因此投資人
須保持高度靈活性。
貝萊德指出,全球電力需求持續攀升,像大量耗電的人工智慧(AI)發展、地緣政治分裂
、部分市場的電氣化等重大趨勢,都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能源永續、價格可負擔性與
國家安全之間的權衡。貝萊德看好核能、美國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與電池領
域的投資機會。
貝萊德指出,短期內,能源與貿易政策的高度變動性,對擅長選股的投資人而言,反而帶
來操作機會。貝萊德正密切觀察美國立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最新政策修正,尤其是眾議院
版本即將進入參議院審議的階段。
長期來看,貝萊德仍看好再生能源類股的成長潛力。綠能項目建置速度快、評價具吸引力
,且先前壓抑股價的因素(如高利率與關稅等)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無論是AI應用擴張
或國家安全的考量,都將持續推動各類能源的需求,包括核能。
貝萊德表示,川普最近簽署行政命令,加速核能電廠部署;眾議院法案的最新修訂版本,
則保留原本針對核能專案開發商所設計的稅務抵減優惠。不過,考量到核電廠興建時程漫
長,中短期內受惠的將是天然氣與再生能源。
核能政策近期也在其他地區出現重大轉向。貝萊德指出,德國終結長期反核立場,正式將
核能視為促進歐盟能源自主與價格可負擔性的低碳來源。目前大多數歐盟國家都已表態支
持,對於長年因能源成本過高而喪失競爭力的歐洲產業,可能是一大利多。
在歐股方面,貝萊德認為,與核能相關的機會可望出現在電力設備供應鏈、電網基礎建設
與核能發電領域,但也要持續關注其中的潛在風險。歐洲近年缺乏大型核能專案經驗,過
去數個新建案都出現預算超支與工程延宕的情形。
貝萊德指出,傳統能源領域同樣出現政策轉向。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長期以
來傾向維持較高油價,但今年態度改變。這或許顯示,OPEC+正試圖重新搶回被美國頁岩
油廠商瓜分的市占率。
貝萊德指出,低油價也可能放緩電動車普及的速度,因為潔淨科技的吸引力隨之降低,同
時也讓美國面臨兩難,也就是油價便宜有利消費者,但價格過低恐衝擊美國本土石油產業
。貝萊德將密切關注OPEC+預定在6月1日召開的會議,以觀察這項政策方向是否將延續。
心得/評論:
台股買綠能 美股買核能 薯條拼加大
但現實面 股票不可能一直往上亂噴
見高賣 見低買 做好風險管理控制
分批進場 分批出場 錯過這次還有下次
核能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馬上就蓋好
綠能為主的電網也有不少隱藏成本
我全都要 才有機會趕上未來的需求
綠能挑戰下的權衡 歐洲多國重新評估核能角色
在過去幾週內,丹麥宣布將重新評估實施了40年的核能禁令,西班牙也表達出對延後核電
廠除役的開放態度,而德國則放棄了長期以來對核能的反對立場。
這股趨勢反映出,儘管可再生能源仍是綠色轉型的核心,但因其成本與基礎設施限制,愈
來愈多國家正考慮讓新一代核能技術擔任輔助角色。
丹麥氣候、能源與公共事務部長 Lars Aagaard向CNBC表示,太陽能和風能仍是推動綠色
轉型最便宜且最快的方法,這依然是我們的重點。但我們也必須了解新型核能技術是否能
發揮支援作用。
丹麥政府於 1985 年禁用核能,如今在 2024 年 5 月中表示,將評估包括小型模組化反
應爐(SMR)在內的新核能技術的利弊,以補足風能與太陽能的不足。不過,政府強調無
意重啟傳統核電廠。
布魯塞爾智庫 Bruegel 的資深研究員 Georg Zachmann表示,核能仍是歐洲最具爭議性的
發電技術。他指出,雖然風能與太陽能的建設成本自2010年來已下降超過80%,但核電的
建設成本反而持續上升,因此核能在政壇上的「復興」令人意外。
Zachmann同時指出,可再生能源的「隱藏成本」——如電力平衡與傳輸——隨著太陽能與
風能占比上升而日益明顯,這促使部分國家重新評估能源組合。
西班牙於上月底釋出對核能的開放訊號。根據彭博報導,該國生態轉型部長 Sara Aagese
n 表示,儘管政府正推動在未來十年內逐步關閉核電廠,但不排除將核電運作期限延長至
2035年以後。
她同時強調,目前尚未有具體提案,政府也尚未正式考慮任何改變。不過在近期的大規模
停電事件之後,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國南部都受影響,引發了對綠能穩
在歐洲追求能源獨立與淨零碳排的壓力下,新一代核能(如SMR)正逐漸從冷宮走回政策
中心。雖然成本與社會接受度仍是挑戰,但各國開始願意重新討論這項具爭議性的能源選
擇,標誌著歐洲能源政策的潛在轉折點。
作者: NoMomoNoLife (\MOMO/\MOMO/)   2025-05-30 21:17:00
對帳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