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央行總裁楊金龍面臨挑戰 綠營有人力拱陳

作者: daniel955377 (安納罕鄉民)   2022-09-02 20:36:44
回應一個問題:為什麼央行應該是房價的問責對象。
我本人對房價並沒什麼感覺,我覺得房價只是長期低利率、每年設定盈餘繳庫目標的副作
用之一。
像《致富的特權》提到的其他問題也很多,例如央行外匯存底不夠透明、阻升不阻貶不利
產業升級誘因,可是媒體也只愛報房價,因為這幾年房價的民怨比較深。
台灣的利率已經太低太久(too low for too long),至少2018年(央行開始公佈會議記錄
的年度)就已經有不少理事提及長期低利率的擔憂。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永遠都是在說長期低利率不好(但短期還是先不處理),最後變成長期都
在說長期低利率不好...畢竟這些理事也只是少數,大部分理事尤其政府首長還是偏總裁
(王美花:抗通膨不能只靠升息)
2018年至今,央行先降息後升息,目前也只比當時高出半碼。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在金融
海嘯以來就沒有超過0.51%、房貸利率沒有超過2%,根本持續趴在地上。
https://imgur.com/pGHhyaL
https://imgur.com/Xai3tHg
為什麼央行不敢升息?當然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盈餘繳庫,升息會透過定存單利息提高央行
成本,盈餘就比較難達標。大家可以去搜尋「中央銀行損益表111年6月」,就會看到截至
6月為止,央行的淨利只比預算數高出0.34%,是今年以來最低。
https://imgur.com/BFMWlS0
為什麼說升息半碼是艱難的決定,因為升息太多可能賺不夠~為什麼要調高存款準備率,
然後7月開始大幅減少定存單發行,因為存款準備有45%不付利息,定存單每一元都要付~
盈餘可能不夠的implication是,9月、12月依然不太可能大幅升息,大概2次加起來一碼
吧(半+不升、半+半都可能);匯率方面大概也不太像過去幾個月一樣阻貶(尤其是7月底、
8月初兩岸緊張的時刻)。
所以3月楊金龍說今年往緊縮方向走,然後建商在6月呼籲不要再升息、9月就喊不怕升息
了嘛~就是被看破手腳再怎麼升也升不到哪裡去嘛~
其他條件不變下,房貸利率越低當然越是容易炒作房地產的環境,而且長期低利率也會形
成房價只會漲不會跌的預期心理。
===
關於中性利率,央行理事陳旭昇8月的一篇文章可以提供參考: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1919e41c-c9d3-4f71-939f-e1ff7776f2ab
" 至於台灣的中性利率,根據吳懿娟(2005),不同模型對於台灣2004年第4季中性實質
利率的估測平均值為0.34%(參見吳懿娟, 2005, 表2),若配合2%的通膨目標,台灣的中
性名目利率約莫為2.34%。目前並未看到台灣央行有更新的估計,然而,對比2%的通膨目
標,台灣從2009年以來的隔拆利率都低於0.51%,顯然 台灣的短期名目利率與中性名目利
率之間存在著巨幅差距。 "
央行很久以前的估計顯示實質中性利率在0.34%,考慮通膨後名目中性利率可能在2.34%,
但長期以來隔夜拆款利率都低於0.51%。
院士王平也說,台灣通膨根本低估,現在看到的數字可能要再加上2.5個百分點;央行應
該也知道這點,既然知道還升這麼慢是沒道理的。
這可不是什麼鄉民看到某家美食餐廳大漲20%就在鬼叫通膨低估(人家是院士),而是因為
CPI中的房租沒有反映市場價格。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5/post/202208110031/
所以為什麼要問責央行,因為房價很大一部分就是央行長期低利率促成的,即便不是唯一
原因。
作者: aq2272353712 (阿一8 )   2022-09-02 21:09:00
恭迎CECA駕到
作者: mingshin1235 (TJC-neko)   2022-09-03 07:06:00
認真覺得致富的特權寫的很好~~ 不過還有一點滿有趣的 央行總是盈餘繳庫很多 但實際上這不是央行的職責 總體經濟的進步帶來的經濟效益遠大於央行的盈餘繳庫
作者: summerleaves (內湖全聯先生)   2022-09-03 10:47:00
央行在意盈餘繳庫 比穩定物價(含房價)多 註定失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