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三寶案5年後永豐餘集團市值翻倍 何壽川改

作者: wxwlm (skg)   2022-05-24 16:46:02
原文標題:三寶案5年後,永豐餘集團市值翻倍 77歲何壽川改當「院長」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1110?template=transformers
※網址超過一行過長請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2-05-10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記者署名:許秀惠
※原文無記載者得留空
原文內容:
現在大家都改稱何壽川為何院長。
自從5年前涉入三寶案,被要求辭去永豐金董事長後,何壽川失去指標性頭銜,在集團官
網上,他的專屬頁面,稱謂用的是「大家長」。
非法雇用外勞事件,他再度成為負面新聞主角,加上三寶案一審重判,均傷及形象。直到
去年底永豐餘學院成立,他以當前最熱門的話題——「循環經濟」,再度拿起發聲筒。
這一天,他站在自家餐廳山海樓後院的石板路徑前拍照,表情略顯不自在。但當訪問正式
開始,不自在瞬間消失,他拿起事先準備的資料直奔循環經濟主題。這一講,就是3小時
。3小時算是小兒科。去年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第一次和何壽川見面,兩人花了
近5個小時大談循環經濟還意猶未盡。
黃育徵對永豐餘十多年前就投入再生能源,印象深刻。同時,他也感受到何壽川想創造自
己歷史定位的迫切感。
循環經濟、再生能源顯然是何壽川找到的解答。這條路人煙稀少,何壽川十多年前就啟程
,當時乏人聞問的路,如今是顯學,永豐餘成了先行者。
循環經濟變成醣經濟
何壽川把循環經濟變身為醣經濟,因為植物光合作用,都會合成變成醣,達到固碳的效果
。採用植物當作原料的紙業在他口中,導入技術後,可以回收循環利用,達到減碳作用。
「我們十年前就做完了!」何壽川不無驕傲地說,一路獨行,如今永豐餘在造紙過程,從
紙漿、用水,用電都做到再生循環,新屋廠既是全台最大沼氣發電廠,也有第一座使用固
體再生燃料(SRF)的零燃煤汽電共生系統,華紙花蓮廠的生質能發電系統同樣是全台最
大。
何壽川覺得驕傲,還來自於達到這些成績的背後,有永豐餘自主研發的技術做靠山:高效
的厭氧菌技術、木質素濃縮成黑液的生質能技術、廢棄物變成SRF燃料……,都是自家人
捲袖子做到。
「1970年,我們就成立自己的研究所,」何壽川記得很清楚,50年前,永豐餘就不假外求
,自行研究出造紙機器上所需的塗料配方,當年何壽川在威斯康辛州攻讀博士班時,就是
專研造紙技術,堪稱紙專家。現在看來,堅持自主技術,正是永豐餘衝刺傳統紙、電子紙
兩大事業的底氣所在。
近5年來,永豐餘集團市值增加到4883億元以上,成長幅度達128%,其中元太科技投入電
子紙、永豐餘投控下紙業帶動成長,市值成長率分別2.5倍、1.1倍貢獻最大。
https://i.imgur.com/nzWQW87.jpg
污染變成壓力,也促成改變
何壽川不諱言,技術自主也有外在推力。2009年起,有10年時間,永豐餘幾乎年年因污染
而多次遭罰,逼得永豐餘跳下去尋求改善污水排放的方法。近3年,遭罰次數已從2019年7
件、2020年4件,降至2021年的2件。
全球環保覺醒讓污染、碳排量大的造紙業成了黑名單第一排。「造紙業被嚴格監管,每個
地方法令要求都嚴格到幾乎做不到的地步,」何壽川回想。
2020年中國發布禁廢令,禁止美國的廢紙原料進口,幾乎斷了台廠的原料來源,被迫使用
質差價高的在地廢紙料,「我們只好用最壞的纖維去做最好的紙,你要怎麼辦,就要靠技
術了,」何壽川說。
永豐餘想把污染化成電力。但是廢水想回收利用再轉化成沼氣發電,擁有化學、熱力技術
還不夠,還得要投入生物技術研發,讓培育出的厭氧菌能夠有效率地把有機物轉成沼氣。
運用厭氧菌技術技術,永豐餘新屋廠2019年6月已開始賣綠電,回收廢水的沼氣發電的效
率,可以做到只需4小時就可產生純度達80%的沼氣,且提供約1萬2000戶家庭一年用電。
揚州廠則將甲烷轉化成瓦斯,透過管線直接送進揚州的家庭,提供揚州在地用戶15%使用
量。
「如果不是法規嚴格我們不會認真做,」何壽川坦承,「一旦你克服了,廢棄物就轉成資
源了。」
8年3場併購,革自己的命
元太科技同樣講究建立自主技術,「練功都練20年了,」何壽川拍板3次重要併購,都有
助於建立技術的護城河,元太得以專心衝刺電子紙,才有如今獨霸市場的地位。
1997年何壽川參訪麻省理工學院,第一次見到電子紙技術(日後美國電子墨水大廠E Ink
創業基礎),就意識到這可能威脅到傳統紙張的未來,自此元太開始關注電子紙技術,並
投入研發。
6年後,元太加快取得電子紙關鍵技術的腳程,2005年併購飛利浦電子紙事業部、2009年
買下E Ink百分之百股權、2012年元太科技又再啟動併購,買下達意科技(SiPix),8年
內3場併購是元太日後能在電子紙貨架標籤市場打下江山的關鍵。
這無疑是在「革自己的命」。用何壽川自己的說法則是「要用電子紙來革印刷用紙的命」
,元太科技總經理甘豐源則認為,「這是對集團紙業本業的破壞式創新,造就元太第一次
重要的策略轉型,成為專業的電子紙公司。」
現在元太電子紙技術從黑白做到四原色,從一年數千萬台的亞馬遜閱讀器、曾倉儲物流、
零售門市的電子標籤,到車站站牌、戶外看板,乃至於今年2月與BMW聯手發布、車身包覆
元太電子紙,可以一秒變色的概念車,技術運用範圍早已超乎20年前的想像。「當時這些
賭注不小,需要膽識,」一位紙廠同業私下說。
懂儲能的女博士,空降控股董事長
何壽川並未就此止步,而是想著帶永豐餘再進化變身一次。2021年,IBM出身的劉慧瑾在
外界驚訝聲中,從何壽川兒子何奕達手上接下投控董座,這是何壽川家族塑造經營權、所
有權分開的最後一哩。永豐餘投控則是永豐餘集團的樞紐,也是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動機。
劉慧瑾是美國西北大學電子電腦工程碩士與化學博士,曾任職法國施耐德電機半導體業務
副總經理、台達電技術長辦公室處長、IBM等公司,擅長能源管理及工業生態系管理。何
壽川解釋,就是看中劉慧瑾具科技背景,又懂儲能,「一定要找對能源有想法的人,她懂
。」永豐餘今年就訂了激進的目標,要減少煤炭使用50%。
何壽川勾勒的醣經濟抽象不易懂,但少數容易理解的描繪之一是,採取集中發電為主的台
灣,發電總量雖夠,卻發生尖峰時間電力不足問題。未來,台灣走小規模發電模式,彌補
集中發電的不足。
「以學校、社區、家戶為單位,每一單位都能把自產的廚餘、生物肥,透過厭氧菌或其他
新技術,自行發電儲能自用,有多餘電力還可販售鄰里,」他說。
黃育徵指出,沼氣可以24小時發電,具穩定性,用的又是在地資源,碳足跡比較低。目前
沼氣發電佔台灣綠電比例僅個位數,未來有很大成長空間。
永豐餘新屋廠的沼氣發電,自用綽綽有餘,就可以出售。厭氧菌或其他新技術,就是何壽
川醣經濟研發的重要技術之一。
醣經濟是一條新路,會走向何處仍在五里霧中。77歲老院長在人煙稀少的路上,踽踽獨行
十餘年不以為苦,如今再度上路,想必也能樂在其中,甘之如飴。(責任編輯:曹凱婷)
心得/評論:
最近看到謝金河提到元太和其他面板大廠的比較
https://reurl.cc/NAbbjq
突然發現何壽川很有遠見
從30年前先進入電子紙市場卡位
一路上併購了多間電子紙零配件必要公司
再到09年併購最重要的E Ink
誰都沒想到30年後 當初那些不被看好被賣掉的小單位
搖身一變成為2022年台灣市值躍升最多的公司
https://i.imgur.com/CuUlw9T.jpg
元太還是持續看多嗎??
手上有其他面板股 是不是要趕快逃?
作者: jceefailurer (阿爸喂)   2022-05-24 18:20:00
臭酸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