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麥當勞薯餅卡在海上!得船、貨櫃者得天下

作者: nextpls (thanks)   2021-09-05 21:20:23
原文標題: 麥當勞薯餅卡在海上!「得船、貨櫃者得天下」,解密百年一遇航運熱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720728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1-09-04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進麥當勞點早餐,熟悉的「薯餅」從菜單上消失,這不是因為麥當勞不賣薯餅,而是全球
日益嚴重的「塞港」問題,讓薯餅全部卡在海上。
麥當勞解釋,由於全球海運狀況不穩定,所以先做出暫停提供薯餅的決定。實際上不只是
薯餅,其他肉類、海鮮製品也都卡在越南的港口無法出貨,接下來菜單上受影響的商品,
可能更多。
今年以來,航運股價大漲,平均漲幅都有250%以上。以長榮(2603)為例,去年8月股價
仍在13元上下,今年7月一度來到233元高點,8月的股價下滑到121.5元,變動如同海上巨
浪般劇烈。
不只台灣航運三雄股價飆升,全球航運龍頭馬士基(Maersk Sealand)、赫伯羅特(
Hapag-Lloyd)8月股價也來到歷史新高。
需求暴增、港口效率不彰,牽動航運股大漲
這波航海王股票奇遇記,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一股全球等級的現象,背後反映出2大原因:
航運界貨運需求爆增、港口效率不彰,導致運價暴漲,帶動獲利提升所致。
最好的例子是台灣航運三雄(長榮、陽明(2609)、萬海(2615)),2021上半年稅後純
益加總達1,709億元,創下史上最好成績。台新投顧資深經理喬慕恩指出,其實全球海運
運力仍是超過全球需求的,因此問題並不完全在船不夠、貨櫃不夠,而是港口物流運效率
變差,所導致的大塞車。
疫情期間,有些碼頭工人、拖車司機染疫,導致人力非常吃緊,一艘貨輪靠港後,從卸貨
、貨櫃運輸,一路抵達終點的倉儲,整個運輸流程都慢了下來,影響到後面要進港的船隻
,最後使得港口大塞車。
貨運量增加則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國開始實施寬鬆貨幣政策與各項紓困方案,推動經濟
復甦、帶動防疫物資及民生用品等需求。再加上今年疫苗施打率上升,各國經濟活動逐漸
解封重啟,讓貨物運送需求飆升。
除了疫情,今年天災人禍也特別多,今年3月,長榮的長賜輪(Ever Given)在蘇伊士運
河擱淺卡住,全球近3成的貨櫃輪,每天都必須經過這條運河;7月時歐洲爆發嚴重水患、
東南亞國家疫情變嚴重,再度面臨停工、封城。
船運諮詢公司Transport Intelligence執行長John Manners-Bell在《金融時報》中指出
,過去一年港口基礎設施已不堪負荷,疫情更加凸顯港口急需投資,這些因素全部碰撞在
一起,讓全球塞港狀況更加惡化。
假設一艘貨輪本來10天可以跑一趟,現在則要拉長到13天,一個月可以運的趟數減少,一
家航運公司能夠吃下的總貨物艙位數也會降低,導致供應鏈大亂。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
在股東會上分析,港口塞車導致貨櫃供給調度不及,在「一櫃難求」情況下,運價自然漲
高,造就海運產業今年以來獲利、股價表現大爆發;且在Delta變種病毒肆虐全球情況下
,「塞港恐怕會成為新常態。」
回顧歷史脈絡,更能體會2021年的航運奇蹟有多特別。
航運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產業之一,早期的貨船是將貨物裝在貨艙中,但這種方式有不少缺
點,除了每個貨物大小不一,無法有效率填滿貨艙所有空間,船靠港後,碼頭工人需要在
岸上盤點貨物、重新裝箱才能運到目的地,效率並不好,運費也很貴。
「貨櫃」在1950年代被發明出來後,由於格式統一,可以有效率地層層堆疊,到港口後也
方便快速轉移到火車、卡車上,且不需要再分裝,讓大量製造的商品,可以低成本地運輸
到世界各地。
航運怎麼運作?解析商業模式、航運業角色關係
不過,航運產業本身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曾歷經10多年的低潮。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
,全球貿易規模達到半世紀以來低點,在規模經濟壓低製造成本影響下,貨輪愈造愈大,
使得全球運載力過剩,運價、獲利都無法衝高。
要進一步看懂這波航運奇蹟,則得討論貨船類型與商業模式。
海運貨船大致可分為「貨櫃輪(Container Ship)」、「散裝貨輪(Bulk Carrier)」2
種,貨櫃輪是運輸家具等工業製品,會有固定的航線跟航班;散裝貨輪則是運輸如煤炭等
原物料,不是以貨櫃來裝運,也沒有定期的航班跟航線。
台灣的航運三雄都是主攻貨櫃輪生意的公司。而貨櫃輪與散裝貨輪的商業模式,又可分成
自營(自己買船)、租船兩種。
自營是指航運公司自己買船,船上有自家的駕駛、船員負責開船,透過跟客戶收取貨櫃運
費來賺錢。
租船則指航運公司不需自己經營每艘船,若旗下船隊有很多艘船,可將一部分租給其他航
運公司,透過「收租金」方式賺錢。好處是收入穩定,缺點是賺錢機會受限。
目前全球前10大航商(包含台灣三雄),旗下自有船、外租船都有,只是數量的比例不同
而已。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說,租船合約通常是簽1年甚至更長,期間運價飆升,無法直
接反映在獲利上,若運價持續上揚,要等到合約重新簽訂,租金才能上調。
蔡明翰表示,每一家船公司會根據自己的營運優勢評估,「兩種營運模式沒有絕對好壞。

台灣航海王強在哪?兩大指標看懂如何觀察
事實上,分析一家航運公司表現除了財務數字外,主要可以參考運量、運價兩大指標。
國際上使用TEU(20呎標準貨櫃)來做為運量單位,指的是一艘貨船可以運多少20呎貨櫃
,一家航運公司能運送多少貨櫃數量,概念接近工廠「產能」,會影響到市占率;運價則
關乎到該公司的營收跟獲利表現。
從指標性的波羅的海貨櫃運價指數(Freightos Baltic Index, FBX)來看,今年7月時,
因為發生歐洲水患,導致貨物無法順利送達港口,國際運價就飆漲到10,176美元,帶動長
榮7月營收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
台灣是海運強國,根據航運市場研究機構Alphaliner排名,長榮(第7)、陽明(第9)、
萬海(第10),運量都在全球前10大,三雄運力合計約占全球9.8%,約244萬TEU(20呎
貨櫃)。
喬慕恩表示,全球有強大航運商的國家,都曾是某個時代的製造業出口大國,因為製造業
茁壯,本身有一堆貨可運,造就經濟成長,像在歐洲國家工業化的早期,誕生了馬士基(
Maersk Sealand)等航商;到後來的台灣、日本,都曾因為是製造出口大國,因此有成熟
的海運產業。
航運業資本投資很大,一艘貨船少說要幾百億美元起跳,背後還要有國家力量的支持,因
此除了併購,很少會有新競爭者的加入,這也是航運業的特別之處。
如台灣三家航運業者,各有不同的優勢與特色。長榮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民營航商,主要經
營美國、遠東長程航線;亞洲到美國的航線,長榮市占就達4成。陽明同樣專攻歐美長程
航線,比較不同的是背景有官股色彩。
萬海則專攻亞洲航線,擁有全球貨櫃航運公司最多、最密集的「亞洲」市場航班。然而今
年開始,因為看好美國解封所帶動的消費能量,萬海今年3月宣布,要砸下15億美元訂購
13艘13,000 TEU的大型貨輪,開闢亞洲到美東航線。這也是萬海成立56年以來,首度開闢
美東航線。
隨著股市變化,航運股價逐漸回歸修正,未來航運股的觀察重點將是如何「降低每貨櫃的
載運成本」。
「大船當道」時代來臨,各航運公司紛紛開始下訂上萬TEU的巨型貨輪。當一艘船可以載
運的貨櫃數愈多,每個貨櫃的載運成本就會下降。規模經濟將是維持獲利的關鍵。
喬慕恩分析,大船的優勢是一次可載大量貨物,但營運上易受全球景氣影響。像萬海的船
型較小,雖然載的量少,卻可透過靈活調度維持獲利。
至於環境面,短期內全球航運業者需面對的挑戰依舊是塞港,以及運能持續供不應求。
「得船、得貨櫃者得天下。」航海王股價奇蹟能否續演,還得看時空環境與股民熱情在不
在。而百年一遇的航運熱現象,至少讓台灣人看見本土三雄在產業裡的硬實力。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長榮 = 臥龍?
陽明 = 鳳雛?
萬海 = 司馬懿?
現在貨櫃演到哪了?
從新聞推測還沒到三顧茅廬
那表示後面還有很長的戲能看
作者: fbiciamib123 (Lin)   2021-09-05 21:22:00
明天要漲停了嗎
作者: gracefeather   2021-09-05 21:29:00
一篇1% 繼續咕嚕咕嚕
作者: faint3015890 (Samuel)   2021-09-05 21:51:00
作者: breakingmilk (難揪)   2021-09-05 22:00:00
管它的 MCD.us會漲就好 咕嚕咕嚕
作者: leo921080931 (小飽)   2021-09-05 23:05:00
我昨天才吃到薯餅堡
作者: YoshiokaRiho (リホ)   2021-09-06 00:40:00
航運又要噴了
作者: fivemoonsky8 (牆外風景)   2021-09-06 21:13:00
卡什麼我都能忍受!就是薯餅我忍不住
作者: jackychen122 (Happy)   2021-09-06 21:19:00
現在才解釋這些,你那邊歐印聯電世界還來得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