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年,四大疫苗公司要洗牌了?

作者: MA40433 (Masa)   2021-06-24 12:47:35
這是我從部落客看到的評論,裡面論述一些大藥商的發展
很長但是覺得內容不錯,所以跟大家分享
如果覺得太長我在最後心得上面做一些小小整理
原文標題:
2021年,四大疫苗公司要洗牌了?
原文連結:
https://www.36kr.com/p/1280304259526662
發布時間:
2021/06/23 14:40
原文內容: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放大燈”(ID:guokr233),
作者:艾馬殊,編輯:一萌,36氪經授權發佈。
面對肆虐世界一年多的新冠疫情,疫苗是人類手中的有力武器。不過,大眾的關注和讚美
屬於成功者,那些投入鉅資和人力研製疫苗的失敗者,則無人問津——即便疫苗巨頭也不
例外。
疫情之前,疫苗四巨頭(Big Four vaccine makers)——
輝瑞(Pfizer)、
葛蘭素史克(GSK)、
默沙東(MSD)、
賽諾菲(Sanofi)
佔據全球疫苗市場九成份額,疫苗年銷售額達300多億美元。
但迄今為止,除了輝瑞,其它三家疫苗巨頭表現都不如人意。
是什麼拖慢了巨人們的腳步?
01 既有鈔能力,也有好運氣
四大疫苗公司疫苗業務的營收規模及主力品種,各有所長。
為首的是總部位於英國的葛蘭素史克,2019年,葛蘭素史克疫苗業務營收高達94.96億美
元。其中,拳頭產品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貢獻了超四分之一的營收;美國的默沙東銷售
額則位居次席,疫苗業務在2019年的銷售額近80億美元,其中HPV疫苗Gardasil及
Gardasil 9占比近半。
你或許已經數次看到九價HPV疫苗供不應求,甚至需要排隊接種的新聞。這裡的HPV疫苗,
就來自默沙東。Gardasil與Gardasil 9的區別在於,前者可預防4種類型的HPV病毒,後者
為9種。
圖一:四大疫苗公司2018到2020疫苗業務銷售額
https://i.imgur.com/twbnelf.png
注:葛蘭素史克及賽諾菲業績,是按當期財報截止日匯率轉換為美元。
賽諾菲和輝瑞在疫苗業務上的營收,則稍顯遜色。但兩家公司同樣各有所長:
法國賽諾菲是全球最重要的流感疫苗供應商(準確地說,是賽諾菲旗下的疫苗業務部門賽
諾菲‧巴斯德。為行文便宜,下文仍簡稱賽諾菲)。財大氣粗的美國製藥巨頭輝瑞,則在
2009年以680億美元的天價並購了惠氏(Wyeth),並獲得了後者的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Prevanar 13。Prevanar 13堪稱輝瑞的看家疫苗,2019年為輝瑞疫苗業務貢獻了近九成的
營收。
如果單看2019年的情況,四大疫苗公司之中,
論銷售額,輝瑞是倒數第二;
論對單一疫苗品種的依賴,輝瑞也最嚴重。
但這些,都是新冠疫情來臨之前的故事了。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後,德國生物科技企業BioNTech的創始人烏古爾‧薩欣(Ugur
Sahin)博士迅速決定研製mRNA新冠疫苗;至2月底,BioNTech準備對4個候選疫苗進行臨
床前試驗;3月,BioNTech就與輝瑞達成了聯合開發意向。
BioNTech(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中文名多稱拜恩泰科)2008年成立於德國,專注於以
mRNA技術研發生物製藥產品,與德國的CureVac、美國的Moderna並稱mRNA療法三巨頭。值
得注意的是,
從2008年到2019年,BioNTech在成立的10餘年間,未有產品上市。
輝瑞與BioNTech算是老朋友了。早在2018年8月,二者就針對開發mRNA流感疫苗展開合作
。而2020年3月這一次,輝瑞將負責候選疫苗的臨床試驗和參與分銷,並在疫苗成功商業
化之前墊付所有開發成本。輝瑞預先支付了1.85億美元的預付款,還承諾在疫苗開發完成
後再撥款5.63億美元。
輝瑞再一次動用了鈔能力。
一個提供技術和產權,一個負責臨床試驗和分銷,輝瑞和BioNTech的合作就這樣開始了。
2020年12月,輝瑞與BioNTech合作研發的mRNA疫苗BNT162b2獲FDA緊急使用授權。
輝瑞賭贏了。
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輝瑞實現了145.82億美元的營收。而增長主要是由新冠疫苗帶
來的——BNT162b2一季度的銷售額高達34.62億美元,並代替了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成為輝瑞最重磅的疫苗品種。
圖二:輝瑞2020及2021年一季度疫苗銷售概況
https://i.imgur.com/SiTMs7m.png
02 研發不積極,思想有問題?
但在輝瑞新冠疫苗推出近半年後,葛蘭素史克、默沙東、賽諾菲遲遲未有新冠疫苗上市,
集體啞火。
它們是真做不出疫苗嗎?
疫苗研發,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像輝瑞這樣積極從事新疫苗開發的藥企,反而是異數。
疫苗研發動輒需要八到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投入的資金更是以數十億乃至百億美元計。
一旦研發失敗或上市後出現問題,企業將面臨極大損失。
賽諾菲的登革熱疫苗Dengvaxia就是一個慘痛的前例:
歷經近20年、約15億美元的研發投入,2015年,賽諾菲的Dengvaxia作為全球第一個登革
熱疫苗上市。但Dengvaxia在菲律賓推廣接種後,出現十幾例兒童接種後出現重症登革熱
乃至死亡病例。
賽諾菲從此陷入了與菲律賓政府無休止的訴訟和賠償之中。
更關鍵的問題是,沒有人能預計突發的疫情會持續多久。
如果疫情突然結束,疫苗或許會招募不到足夠的臨床入組患者。更進一步,千辛萬苦研製
出疫苗,會失去用武之地。SARS疫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016年,鐘南山就在抗擊非典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表示,當年研發SARS疫苗非常辛苦。但
研發走到後期,國內已經沒有病人,所以SARS疫苗的研發便放棄了。
研發耗時漫長、資金投入巨大、無法預測疫情走向、決策機構臃腫……種種因素導致的行
業現狀是:除非判定一款疫苗有極好的市場前景,製藥巨頭們一般並不輕易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進行一款新疫苗的開發。
躺平,還是努力虧幾億
2020年3月,葛蘭素史克健康部門總監湯瑪斯‧布洛伊爾就表示,疫苗研發耗時漫長,且
很難預測疫情的中長期流行情況,因此,疫苗生產只有大規模地推進才是值得的。
新冠流行伊始,葛蘭素史克就做了非常守成而安全的選擇:直接繞開原研,選擇利用自身
優勢,為其他公司提供疫苗佐劑。或者,更直接一點,利用資金優勢投資疫苗研發企業。
圖三:GSK在新冠疫苗上的布局
https://i.imgur.com/rvNYBv5.png
為什麼沒有研發出新冠疫苗?
葛蘭素史克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從頭到尾,它就完全沒想自研。
選擇躺平的葛蘭素史克,態度到了2021年才發生變化。
2021年2月3日,葛蘭素史克宣佈,將與生物科技創企CureVac合作。葛蘭素史克的比利時
工廠將代工1億劑CureVac的候選新冠疫苗。同時,兩家公司將合作研發能夠應對多種變異
的下一代新冠疫苗。葛蘭素史克支付了7500萬歐元,買下了CureVac下一代疫苗的商業化
權利。如果疫苗研發達到約定的里程碑,葛蘭素史克還將再支付7500萬歐元。
不過,葛蘭素史克運氣實在不好:就在6月17日,CureVac公司宣佈,其mRNA新冠病毒候選
疫苗2b/3期研究的第二次中期分析結果顯示,有效性僅為47%,不符合預先指定的統計成
功標準,這使得公司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暴跌逾50%。
如果說後知後覺的葛蘭素史克運氣不佳,那麼賽諾菲則還沒答完卷——賽諾菲有兩款新冠
疫苗在研:2020年2月宣佈的自研重組蛋白疫苗(正是由葛蘭素史克提供佐劑),以及與
Translate Bio合研的mRNA疫苗。
在研發上新冠疫苗這件事上,賽諾菲的起跑很早,它公佈與Tanslate Bio的合作消息時,
距離輝瑞與BioNTech官宣合作才剛剛過去10天。
但與BioNTech不同,在mRNA技術領域,Tanslate Bio並非第一梯隊選手。2021年3月,在
BioNTech的新冠疫苗獲批開打三月之後,Tanslate Bio終於才開啟了臨床Ⅰ期合併Ⅱ期臨
床試驗[13]。至於賽諾菲自研的重組蛋白疫苗,則在2021年5月底開啟臨床Ⅲ期試驗。賽
諾菲預計,這款疫苗有望在2021年四季度上市銷售。
要論最“慘”的廠商,恐怕還要數默沙東。
擔心疫苗研發損失的默沙東同樣沒有選擇自研,而是選擇直接購買或與他人合作開發候選
疫苗和特效藥。
圖四:默沙東在新冠疫苗及特效藥方面的布局
https://i.imgur.com/HwjeiqV.png
但墨菲定律還是找上門來了。
2021年1月,由於臨床資料不及預期,默沙東終止了候選新冠疫苗V590、V591的開發,轉
而主攻新冠特效藥的研究。
壞消息到這裡還不算完,到了4月,潛在特效藥MK-7110的研發也被叫停。
根據生物醫藥媒體Fierce Biotech的測算,由於連續失敗,默沙東在押注上新冠疫情上的
損失已有4.93億美元。
現在,默沙東所有的希望,都在“倖存”的特效藥MK-4482身上了。
關於這款藥的最新消息是,美東時間6月9日,默沙東與美國政府簽訂了協議——一旦獲准
緊急使用,美國政府將進行170萬療程、總額為12億美元的採購。默沙東測算,到2021年
底,該藥物的產能可達1000萬療程。
這意味著,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款藥物今年能為默沙東帶來約70.59億美元的營收。
03 行業已天翻地覆
如果將視野擴展至整個疫苗行業,我們會發現,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整個疫苗行業已經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冠疫情來臨之前,疫苗行業的總規模約為330億美元,僅占全球製藥行業的3%。
2020年,全球最暢銷的10款藥物中,僅有一款疫苗,
即前文提到的輝瑞13價肺炎結合疫苗Prevanar 13。
圖五:2020全球暢銷藥物TOP10
圖源 | 生物探索網站
https://i.imgur.com/vihRpiG.png
而新冠疫情到來後,疫苗不再是那個站在製藥界邊緣的小角色了。
西南證券測算,按較為主流的兩針接種法,要在全球達成群體免疫,接種疫苗的總費用近
2184億美元。這意味著,新冠疫情讓全球疫苗市場的規模,增長到了原來的6.6倍。光是
市場增量,就足以再造好幾個疫苗巨頭。
BioNTech有12年歷史,Moderna也有8年歷史,但在新冠疫情之前,這對難兄難弟都沒有產
品上市。但隨著各自mRNA疫苗的問世,兩家均有成為新興疫苗巨頭的態勢。
Moderna在2021年一季度首次扭虧為盈:一季度實現營收19.37億美元,淨利潤12.21億美
元。
同樣得益於新冠疫苗的銷售,2021年一季度,BioNTech營收為20.48億歐元,淨利潤約為
11.28億歐元(按財報截止當日匯率,分別約合24.05億美元、13.25億美元)。BioNTech
還預計,2021年的產能將達到30億劑,交付現有18億劑訂單後,將獲得124億歐元的營收
。作為BioNTech合作夥伴的輝瑞,也已把新冠疫苗全年銷售預期上調至260億美元。
中國的疫苗公司,也成為此次新冠疫情中崛起的新勢力。
以研發出滅活疫苗的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興中維)為例——
中國生物製藥一季度財報披露,中國生物製藥首季應占聯營公司及一家合營公司盈利達到
14.76億元,上年同期僅249.3萬元。而這裡的合營公司,就是去年被中國生物製藥收購了
15.03%股權的科興中維。國泰君安醫藥丁丹團隊測算稱,科興中維一季度淨利潤約100億
元(約合15.26億美元)。
截至4月份,科興中維疫苗的出貨量約2億劑。而科興中維董事長尹衛東前不久表示,今年
其產能有望提升至20億劑。雖然擴充產能會大幅增加生產成本,但即便如此,科興中維今
年的營收及利潤規模已相當值得期待。
反觀傳統的四大疫苗公司,它們2020年的營收也不過65.75億~95.40億美元。
圖六:四大疫苗公司2018至2020疫苗業務銷售額
https://i.imgur.com/babrJSs.png
新興的生物科技公司們,挑戰製藥巨頭們尚需時日,豐富管線的建設、分銷體系的建立、
來自醫療人員和患者的認可……這些都並非一日之功。僅就業績規模而言,四大疫苗公司
的排序,可能要重新排排座了。
自2020年末起,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疫苗陸續獲批,這意味著,等到2022年上半年各家發佈
財報後,新冠疫苗對各公司業績的具體影響將一覽無餘。
到底誰能成為新的四大疫苗巨頭?又或許,新巨頭們遠不止四家?
屆時就能見分曉了。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1. 傳統疫苗營收不過65-90億美元間,疫苗行業總規模約330億美元
新冠疫苗預期接種費用近2184億美元
新冠疫情讓全球疫苗市場規模增長6.6倍
2. 四大傳統疫苗公司僅有輝瑞一枝獨秀
不但取得政府高額補助,還有源源不絕的訂單
輝瑞2021Q1出貨新冠疫苗的訂單是13價肺炎球菌的2倍
3. 賽諾菲因為之前登革熱疫苗失敗的經驗選擇謹慎慢慢研究
2021年5月開始三期臨床,到年底才有可能有新疫苗出現
4. 默沙東擔心損失選擇與他人合作
但疫苗及治療藥物均告失敗,目前損失接近五億
5. 葛蘭素選擇靠別人,與CureVac合作
CureVac最終在2021/6失敗,葛蘭素股價暴跌50%
6. 全球藥商將重新洗牌
Moderna BNT 科興中維
獲利大進補
個人是很看好科興
沒甚麼原因,就中國13億人口的優勢
靠著人口紅利不進口疫苗或管制疫苗就能培養企業成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