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時間序列用來描述股價變化484很不適當?

作者: SMIC5566 (目標是foundry廠前三名!)   2018-12-23 05:48:26
你若真要模擬股價你不如先設想有個100人的經濟體
這100人中,20人是資本家,80人是勞工。
20個資本家每人100%持有一間企業,因此有20間企業,
這80人勞工分散在這20間企業上班。
所以勞動力供給80人 假設勞工力需求也為80
單個資本家的收入=銷售產品*售價-生產成本-勞工人數*勞工時薪*工時
單個資本家的支出=購買產品*售價
單個資本家的收入-支出=單個資本家的儲蓄
單個勞工的收入=勞工時薪*工時
單個勞工的支出=購買產品*售價
單個勞工的收入-支出=單個勞工的儲蓄
現在先假想這個經濟體本來企業融資都是通過銀行貸款,
而銀行吸收了勞工跟資本家的儲蓄來放貸,
但是現在,這些企業想搞直接融資,因此通通IPO,釋放出20%的股權,
希望勞工將儲蓄拿來買股票,讓企業有更多錢增加產能,
生產更多產品,然後再賣給這些勞工。
企業IPO=>吸收勞工儲蓄=>擴增產能或提升產品品質
=>增加銷售=>營收增加=>支付給勞工更高的薪資=>
1. 勞工購買更多產品=>營收增加=>勞工薪資增加or資本家收入增加
=>消費更多產品=>企業更賺錢=>股價更高
2. 勞工跟資本家把儲蓄拿來買股票=>股價更高=>企業發更多股票融更多錢
=>把融來的錢投入產品生產研發提升品質=>增加銷售
可以看到,上面的流程是一個正向回饋的過程,隨著人均GDP的提升,
消費能力上升,企業獲利上升=>股價上升/勞工薪資上升=>更多錢買股票/消費再上升
周而復始,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才會越來越高。
中間哪一個環節斷掉,股價都會下來,你甚至可以把股價下來,
看成是企業營收下降導致盈餘下降,那這就代表全體勞工跟資本家的消費下降,
那勞工的消費下降是因為薪資下降,資本家的消費下降是因為股利收入下降,
那薪資跟股利下降又是因為企業營收下降。這是一個負向增強的過程。
回到你的文章,我認為股價的時間序列
1. 如果你用自回歸模型,無法反映這些其他變量的影響
2. 如果使用VAR模型可能可以,但是落後期選擇甚麼的特別麻煩,
而且沒辦法處理這種自我增強的過程。這有很強的內生性問題~
我覺得你真的要用純數來描寫股價,就必須把我上面提到的所有變量都串起來,
而且我上面的過程已經忽略了很多東西,比方說債券、銀行貸款、金融市場等等的問題。
在這麼多難以清楚估計的變量影響下,BS模型是用布朗運動來模擬股價,
也許已經是數學的極致了?
作者: ProTrader (沒有暱稱)   2018-12-23 06:00:00
模擬股價模型不只BS而已吧對金融市場資料的變因的掌握上限才是數學分析的極限
作者: Nitricacid (硝酸酸)   2018-12-23 06:16:00
推這篇跟樓上
作者: yunf   2018-12-23 10:45:00
以管窺天阿 就算理論可行這些資料你拿的到嗎?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18-12-23 10:45:00
總體模型就是這樣啊 而且也不用真的拿到資料 只要match
作者: yunf   2018-12-23 10:46:00
等你實質建構好這模型的時候就會發現還少很多塊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18-12-23 10:46:00
一些moment就好了 但光是要把模型calibrate到跟真實世界的moment相同就難上加難了
作者: yunf   2018-12-23 10:47:00
就是你拿不到真實資料才在那裡推測在那裡講了半天然後說難 最後不知云云這裡是實戰 講理論跟沒講差不多 還要別人來審閱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18-12-23 10:49:00
做模型的calibration跟拿時間序列的資料去train模型是完全兩回事好嗎
作者: yunf   2018-12-23 10:49:00
沒有什麼難以清楚估計的變數啦只有搞個假理論把自己困住的理由只要告訴我你的方法能不能獲利投資報酬率多少就好了講那麼多 最後搞到複雜而無法實作有用 ?不要拿很難估計的事情當指標很難?推論數據要有建設性 多用點心不是字多就會贏現在制度還有變除了資券還有現沖權證 都是可以以小搏大只要你能力夠 的確可以瞬間致富而且還有很強的買進理由
作者: ProTrader (沒有暱稱)   2018-12-23 22:29:00
從經濟理論出發最成功的我覺得就BS模型 瑕疵也很多從機器學習的角度來看該在意的是資料對價格的預測能力能有理論解釋當然很好 然而能設計賺錢策略才是關鍵樓上就是交易者的想法 原po是典型學術研究的想法通常能穩定交易獲利的人都是了解市場的然而未必能以學術的方式表達自己所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完全不想把自己的知識公開發表以台灣市場來說 從分點進出資料去延伸會很多好題目但是看看分點進出相關的論文 根本都在避重就輕甚至有些題目根本就有業界在賣的指標 還是當做沒看到索普也是弄出類似BS模型的東西 但他也是交易而不發表以前上課老師就說過 有些學術論文發表可能是為了誤導結論是 學術內容值得參考 確認是否符合市場狀況或者調整修正後看看是否可用
作者: yunf   2018-12-23 23:43:00
一個人不可能想出全球運作模式啦你連各個國家的特色和民情都不清楚了像是韓國俄國印度這三個國家的股市就非常的怪做也是別人研究中心在做光看這種判斷就知道還差很遠實際進來交易再說
作者: ProTrader (沒有暱稱)   2018-12-24 01:10:00
大型機構可以買的資料之多 絕不是散戶可以想像的國家總體經濟與各種產業的相關資料其實非常多種衛星監控圖與各類新聞....資料種類很多價格很高這類公司多數是中長期的策略為主 不然就是統計套利一般散戶重要國際指數與期貨有做就很強了啦樓上說的當沖或權證對散戶來說輸贏就夠大了然而對那些機構法人來說根本就一根毛而已甚至還不如簡單的說就是同樣策略的效果受資金規模影響非常大從理論出發的人 比較適合基本面的策略實戰派的人適合短線當沖 事實上經濟理論多數適用在長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