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北富銀中信銀在陸曝險近8成踩紅線 金管

作者: callmejohn (john)   2018-10-23 10:48:43
※ 引述《nightwing (內觀自心)》之銘言:
: 1.原文連結:
: https://tinyurl.com/ydh83h5s
: 2.原文內容:
: 北富銀中信銀在陸曝險近8成踩紅線 金管會盯上
: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天在財委會說,國銀在中國曝險額,若達到
: 佔淨值的8成,就會被金管會列為「警示」,要求銀行下降、不
: 能再增加曝險額,二是,短期貿易融資也會列入監控,若貿易融
: 資加上曝險額(授信、投資和資金拆存)達8成也是「警示」。
: 根據金管會6月底統計,台北富邦銀在中國曝險額達81%,已達金
: 管會「警示」標準,第二高則是中信銀的77%,若再加上短期貿
: 易融資,恐也達8成的警示水位。
: 顧立雄說,這兩家銀行在中國曝險額,並沒有達到法定上限(曝
: 險額為淨值一倍),我們會做一些理解,接近警示目標的時候,
: 我們會進一步理解該銀行內部曝險額的品質。
: 他說,這部分有兩個面向,一是注意到內部曝險金額品質,會要
: 求他們做好風險控管的作為,二是到達一定警示會跟業者做溝通
: 。
其實中國曝險金管會三五年(或更久)前就開始盯了
乍看之下好像八成很恐怖,但我覺得有點算是文字遊戲
注意上面寫的是"淨值"的八成
粗略地講也就是 "總資產-負債" 後的數字
但是我們知道,銀行有個很大的特性就是
資產大部分來自於負債(也就是一般人的存款,很可能占九成以上)
換句話說,銀行的"淨值"可能佔總資產一成不到
如果把曝險換算成佔總資產額度,中國曝險馬上掉到8%以下
所以推文上面有人說,你的存款會不會因為中國曝險不見
照這個比例來看應該是還好
另外補上一些相關新聞連結
曝險接近八成的問題很久以前就有了,不是新聞
其實大多數銀行都會佔6~7成左右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5-08-12/63361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286286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12241
而且台灣銀行最大的曝險其實是美國
大概有中國曝險的1.5倍左右
換算成淨值比例早就一堆都超過100%了
只是沒有在列管範圍內而已
因為先前工作的關係稍微有接觸到這一塊
稍稍做一個平衡報導
以上
補充:
也有人提到為什麼曝險降不下來
我覺得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銀行要賺錢
而這幾年很多獲利來源來自於債券投資(加上槓桿)
其實除了這條以外,金管會早就有對於中國曝險投資設下其他限制
所以要再繼續增加的機會不大
但是要減少大概也很難,畢竟中國的利潤就是比其他地方的投資高
作者: Skabo (kaka)   2018-10-23 10:55:00
其實內文寫得很清楚阿 法定上限曝險是淨值一倍
作者: hbj1941 (diy arcade)   2018-10-23 10:55:00
拿美國跟中國比,沒搞錯嗎?
作者: Marty (DNA探針)   2018-10-23 10:55:00
曝險 中國:美國 = 1:1.5, 依目前情勢....中國你敢買 XDDD
作者: Marty (DNA探針)   2018-10-23 10:56:00
最後一句瘋狂大自爆嗎..虧這篇前面寫得還不錯.差點洗白成功
作者: Skabo (kaka)   2018-10-23 10:57:00
不過的確上面推文看到一些總資產跟淨值搞混的人就是
作者: hbj1941 (diy arcade)   2018-10-23 10:59:00
美國的錢要收回來還來的及 再中國的錢回的來嗎?光這點就被打搶
作者: AGODC (我會游仰式了^^)   2018-10-23 11:07:00
大家也不用激動,在貿易戰前,,在中國放貸的確比美國好賺很多阿,當然銀行會想要多放一點,反正看起來在規定裡就好
作者: pponywong (pony)   2018-10-23 11:07:00
用淨值看 就覺得八成很多 用總資產看 就還好
作者: AGODC (我會游仰式了^^)   2018-10-23 11:10:00
大家也不用激動,在貿易戰前,,在中國放貸的確比美國好賺很多阿,當然銀行會想要多放一點,反正看起來在規定裡就好
作者: WTF55665566 (來亂的)   2018-10-23 11:14:00
現在問題就是在支那的部位弄不回來 變相成為人質
作者: hbj1941 (diy arcade)   2018-10-23 11:16:00
樓上一針見血
作者: WTF55665566 (來亂的)   2018-10-23 11:36:00
放在香港當然拿的回來 問題是這兩家不是這樣的情況吧...
作者: callmejohn (john)   2018-10-23 11:39:00
歹勢,舉例可能不是很好,但離開一小段時間了,懶得想更貼切的例子。只是想表達很多錢其實是隨時拿得回來的然後中國曝險的認定其實蠻寬的這樣
作者: Xellowse2 (Xellowse)   2018-10-23 11:41:00
對一個飛彈對着你的國家曝險...
作者: hbj1941 (diy arcade)   2018-10-23 11:41:00
現在對岸取消外匯管制了?
作者: Marty (DNA探針)   2018-10-23 11:44:00
這篇的中心思想就是 : 沒你想的那麼危險 XDDDD但是一看美國:中國的比例是 1.5:1,還真是見仁見智的不危險
作者: callmejohn (john)   2018-10-23 11:49:00
如果你要說我的中心思想是不是沒你想的那麼危險,我可以大方的承認是。但原因不是因為中國曝險不高,而是因為銀行本身就是一個被高度監管的行業這篇只是純分享,沒有什麼其他意思
作者: Marty (DNA探針)   2018-10-23 11:52:00
在一個前一晚信評是A+ 隔一天可以變成C-的地方投什麼債根本就不重要了 方向上就是個錯誤...XDDD
作者: hbj1941 (diy arcade)   2018-10-23 11:55:00
還有債券三層包障的,一夕之間化為烏有,還被評AA+,厲害了你的狗
作者: Stockholder (把握現在)   2018-10-23 12:06:00
如果中國那些債真的違約,就可以知道曝險佔淨值0.8的嚴重程度了XD
作者: jackcomtw (黃色獅子頭)   2018-10-23 12:11:00
推這篇,謝謝樓主分享
作者: RS44 (黑色幽默)   2018-10-23 12:18:00
推這篇!
作者: babypanda (熊貓寶貝)   2018-10-23 12:20:00
謝謝分享
作者: ylimequi (emily)   2018-10-23 12:27:00
謝謝分享
作者: afflic (afflic)   2018-10-23 12:32:00
理由很簡單,中國利差大概是外面的十倍,你賺不賺?收益本來就是伴隨著風險而來的
作者: gogoegg (--)   2018-10-23 12:32:00
比總資產和淨值 只是比例的問題 真實的數字就是1.8兆
作者: gogoegg (--)   2018-10-23 12:33:00
現在是中國可能會閉關鎖國 一鎖的話 這一兆八就蒸發掉了
作者: afflic (afflic)   2018-10-23 12:33:00
可能可能 可能性有多高?而且很多銀行錢進去中國都是有拿境外擔保的吧
作者: gogoegg (--)   2018-10-23 12:35:00
中國的放款好賺沒錯 但就台灣俗語:你貪利 他要你的本
作者: afflic (afflic)   2018-10-23 12:35:00
錢出不來就處置掉境外資產就好投資理財有賺有賠 想多賺就得承擔風險 這很正常除非其他地方能有中國好賺,不然銀行退出以後怎麼賺錢?
作者: wtgcarot   2018-10-23 12:47:00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作者: j6m3 (j6m3)   2018-10-23 12:50:00
可以買聯邦
作者: Roarwolf (哮狼)   2018-10-23 12:52:00
推好文
作者: TING790403   2018-10-23 12:55:00
若是說放款這塊,其實是考量放款資金用途可能會流用到中國的,就報送給主管機關計入曝險了,一堆台資在obu借的公司,其有中國投資的就也拿來這樣報,真正放款給陸資企業的反而少(台資銀實際在中國的分行,跟大行比根本超小,體質好的公司因為你利率貴額度開不大不會想找你,體質普通的你也不敢借)
作者: wealson168   2018-10-23 12:59:00
好ㄛ
作者: TING790403   2018-10-23 13:01:00
銀行自主報送計入曝險下,審查針對資金用途,任何可能被用到中國相關的授信額度,就都拿來報送了(以免倒時被認定為該計入沒報而被罰)
作者: callmejohn (john)   2018-10-23 13:04:00
謝謝樓上分享放款這塊
作者: feaheresy (對不起我是草履蟲)   2018-10-23 13:21:00
感謝分享
作者: wtgcarot   2018-10-23 13:50:00
台灣的銀行肯定只會少報不會多報,罰拿點錢算什麼有做過中國的放款就知道,一堆資料都假的,風險程度根本無法做任何適當評估,純粹就是靠人脈
作者: callmejohn (john)   2018-10-23 13:53:00
少報這點我可能比較不相信,畢竟所有資料應該都是列冊的,另外罰錢的確不算什麼,痛苦的是你一出事被盯被限縮業務,這些對銀行來講才是大傷之前被金管會例行查核過,專員真的看得很細...
作者: amoebaba (阿米巴巴)   2018-10-23 14:15:00
2009一些高評價結構債也倒啊,所以有沒有可能性?
作者: magnetar (科科)   2018-10-23 14:15:00
金融崩崩
作者: callmejohn (john)   2018-10-23 14:19:00
我記得有一句話,人只有死亡是確定的,其他的事情都非必然。這條新聞明確的寫出了台灣銀行對中國的曝險,要如何解
作者: jason91818 (jason)   2018-10-23 14:22:00
作者: callmejohn (john)   2018-10-23 14:22:00
讀跟因應都是看個人,我可以做到的只是分享一些資訊
作者: chickout (~消失的過客~)   2018-10-23 14:39:00
感謝分享
作者: jeromeshih (以謹慎態度來面對問題)   2018-10-23 17:30:00
作者: Petrovsky (Never say never.)   2018-10-23 21:16:00
作者: allen0519 (allen999)   2018-10-23 21:51:00
感謝分享 台灣的金融監管滿嚴格的 缺點是綁手綁腳 沒爆發力跟創新機會 優點是風險低 不用擔心一夕歸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