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股利94萬以下免稅?「存股族」這3關鍵不

作者: cat886688 (cat886688)   2018-08-06 11:29:07
股利94萬以下免稅?「存股族」這3關鍵不可不知
2018-08-06 09:00:00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https://i.imgur.com/mPux59i.jpg
稅改新制下,每一塊錢股利適用的可抵減稅額稅率不再有高低區別。 圖/聯合報系資料
照...
稅改新制下,每一塊錢股利適用的可抵減稅額稅率不再有高低區別。 圖/聯合報系資料
照片
近年台股殖利率高漲,越來越多台股投資人都是「存股」一族。往年存股族除考慮股票殖
利率高低之外,還愛挑選扣抵稅額比率較高的傳產股。但財政部稅改已取消「二稅合一」
的稅額扣抵制度,107年起股利課稅(自明年5月報稅開始適用)大不同,建議存股族至少
要掌握3大關鍵。
關鍵1:股利94萬元以下 有8.5%抵稅額
在搞清楚股利稅改新制怎麼報稅前,很多投資人會問,每年大概領多少股利,我可以抵稅
、甚至退稅?市場流傳,1年拿股利94萬元以下可免稅,但富邦證券專家團隊協理陳秋蘭
表示,這句話正確說法應該是,「全年領股利在94萬元以下者,可拿到8.5%的抵稅額」。
94萬元怎麼算出來的?陳秋蘭說,根據股利稅改新制「合併申報」規定,股利所得按8.5%
計算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可抵減金額以8萬元為限,用8萬除8.5%可抵減稅額稅率,即
8萬/8.5%=94萬多元;也就是說,在94萬元之內,每一塊錢股利都有8.5%可抵減稅額。很
多人卻誤以為,只要全年股利低於94萬元就免稅,其實不然。
想要存股領息再存股,可以「配息穩定」為優先考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想要存股領息再存股,可以「配息穩定」為優先考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秋蘭舉例,若一個人沒有其他所得,就只有94萬元股利,經過計算,最後算出的應納稅
額,的確有可能低於8萬(每戶抵減股利上限)可抵減稅額,此時當事人可能退稅。但若
除了94萬元股利,還有薪資等其他所得,陳秋蘭說,假設當事人所得稅率適用20%,即使
扣完8萬股利可抵減上限,最後結果應該還是要繳稅。代表在94萬元股利以下,有抵稅可
能,但不會是免稅。
投資台股1880萬元以上 報稅要注意
到底投資本金要多大, 1年會拿到94萬元股利。陳秋蘭說,目前許多台股現金殖利率都在
5%左右,若拿94萬除5%(94萬/5%=1880萬),即投資台股本金約要1880萬元,才可能拿
這麼多股利。看來的確要中實戶或大戶,才須為股利報繳傷腦筋,對大多數存股族來說,
這個可抵減額度應該夠用。
關鍵2:高所得者股利 一定採分開計稅?
股利稅改新制有2種方式,「合併計稅、分開計稅」,由報稅戶自行2擇1。若採分開計稅
,適用稅率28%。有投資專家建議,若綜所稅申報戶適用稅率在30%以上,股利申報應該選
擇分開計稅、按28%課稅,再與其他各類所得合併報繳。但真是這樣嗎?
陳秋蘭說,很多人認為,綜所稅稅率較低的低所得者,股利必然是採合併申報有利,因為
就像前面說的,可享有股利所得8.5%的可抵減稅額,這種說法沒有錯。但適用較高稅率的
高所得者,股利是否採分開計稅就最有利,並不見得。
明年新報稅軟體出爐 可先試算決定
若綜所稅申報戶,收入非常極端的只有股利。假設一對夫妻共有股利收入500萬元,且又
剛好一分為二,每人各有250萬元股利收入。扣除每一人免稅額8.8萬元後(250萬-8.8萬=
241.2萬),兩人所得淨額都降為241.2萬元,此時兩人各適用的綜所稅率,就會降至20%

因為現金殖利率高,台灣不少投資人是存股領息的「存股族」。 圖/金融業提供
因為現金殖利率高,台灣不少投資人是存股領息的「存股族」。 圖/金融業提供
陳秋蘭解釋,目前夫妻報繳綜所稅,共有合併和分開(夫妻一方薪資或所得分開計稅再合
併報繳)等共5種方式,以上述例子來看,若夫妻單純的只有股利收入,採綜所稅分開計
稅(不是股利分開計稅),兩人的確有機會分別適用到較低稅率。因此,單純自「家戶總
所得數字」來判斷股利應採分開或合併計稅未必精準,陳秋蘭建議,有這方面問題的民眾
,在明年國稅局最新版報稅軟體一出爐,即可下載,先透過軟體進行試算,系統將判讀出
對申報戶最有利的申報方式。
關鍵3:每塊錢股利適用抵減稅率都一樣
很多人過去「存股」,會偏重買傳產股。因為傳產股大多沒有投資抵減優惠,在兩稅合一
下,可適用的可扣抵稅額稅率比較高,例如曾有傳產股的可扣抵稅額稅率超過33%,但高
科技股的可扣抵稅率就比較低。
陳秋蘭說,兩稅合一時,股利可扣抵稅額無上限,買越多股票的投資人會拿到越多的可扣
抵稅額,「即買越多、抵越多」;但稅改新制下,每一塊錢股利適用的可抵減稅額稅率都
是8.5%(不再有高低區別)、而可抵減稅額則以8萬元為上限,投資人考慮方向可能也必
須改變。
107年起股利課稅(自明年5月報稅開始適用)大不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07年起股利課稅(自明年5月報稅開始適用)大不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必再因為稅額扣抵比率挑股票
亦即存股族今後不用再因為稅額扣抵比率挑股票,想要存股領息再存股,除考慮投資標的
財務健全外,可以「配息穩定」為優先考量。另外,近年各大金控紛紛發行特別股,特別
股發的股息也屬股利所得,與普通股股利報稅相同,都適用可抵減稅額。但若買進KY公司
或透過複委託投資海外股票,此時獲配股利屬海外所得,就不適用國內股利報稅二擇一規
定。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3292540?line=y
以前挑高扣抵稅額股票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知道對小股民來說是好是壞,不過還是買
到會漲的股票才是王道!
作者: f204137 (Fj)   2018-08-06 11:42:00
今年已領股利30萬 全年應有50萬 股價會漲 繳點稅ok的
作者: photonic (徵FAE站內信)   2018-08-06 11:46:00
以往有退稅 明年是不是沒得退了只能拿來抵稅 不能拿來退稅
作者: f204137 (Fj)   2018-08-06 11:49:00
明年你還是5%級距以下都會退 未來統一8.5%反而計算更方便
作者: TCChen4989 (老馬)   2018-08-06 11:53:00
圖利電子股的垃圾政策
作者: Xuxxin (Xuxin)   2018-08-06 11:59:00
超過94萬要怎麼算@@
作者: anakine (安納)   2018-08-06 12:00:00
存股族存到電子的大部分是住套房吧 最好是圖利
作者: lesterc (尾大力)   2018-08-06 12:08:00
馬的 建議政府補助賠錢的人飯錢
作者: nocebo   2018-08-06 12:19:00
股票做到賠錢要跟政府討飯吃有點慘...
作者: s892712 (sam)   2018-08-06 12:40:00
F姊超強,受小弟ㄧ拜
作者: NT300 (sent from my BMW)   2018-08-06 12:45:00
F姐的事蹟有哪些
作者: abcccbbs (保險經紀人業務副理)   2018-08-06 12:50:00
扣掉你的股價 拿去繳稅 德政
作者: roberchu (澤澤吃炸雞)   2018-08-06 12:54:00
我來看看下次有沒有繳稅,好懶得研究這個
作者: seemoon2000 (no)   2018-08-06 12:56:00
反正稅單來 我覺得合理就會拿去繳了 就這樣...
作者: tenghui (私たちは春の中で)   2018-08-06 12:56:00
很多人說電子股不能存 我覺得是偏見 手上電子類存了4年了還是要看行業類別的獲利 配息 跟 籌碼穩定度 沒什麼絕對
作者: ken13520 (阿ken)   2018-08-06 12:57:00
操作期貨沒有稅沒有補充保費,一樣可以賺除權價差..顆顆
作者: photonic (徵FAE站內信)   2018-08-06 13:04:00
8.5%幾乎都要繳稅了 @[email protected] 不過電子股更鳥
作者: fj520 (fj520)   2018-08-06 13:26:00
A虎姊 唯一信仰
作者: HenryLin123 (HenryLin123)   2018-08-06 13:36:00
我家12% 還是要分開申報啦不知道哪種比較好
作者: nutrino (偽中子)   2018-08-06 13:48:00
以前報稅的時候,是以拿到的股利加可扣抵稅額當作所得去計算應納稅額,現在可扣抵稅額固定為8.5%之後計算所得時,除了冷到的股利外,還要再加那8.5%的可扣抵稅額嗎?
作者: adsl12367 (adsl12367)   2018-08-06 14:49:00
(所得+股利-扣除額)*級距 %- 股利*8.5%所以級距5%的不用擔心股利繳稅
作者: Rinehot   2018-08-06 15:51:00
買境外股就好啦
作者: hongyi66 (陸壹)   2018-08-06 15:58:00
可以參考2008年後,還是有許多高價股選股是重點糟糕推錯篇
作者: transcend789 (阿雄)   2018-08-06 17:55:00
FJ單位是USD嗎0.0
作者: TCChen4989 (老馬)   2018-08-06 18:15:00
過去園區的科技廠有租稅優惠,可折抵額幾乎為零,現在統一8.5%,這不是圖利?什麼才是圖利?一堆傳產可折抵額20%以上,被砍到8.5%這圖利電子股大股東的政策,還一次送8.5%,看不出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