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經濟學錯了!西雅圖調高基本工資兩倍

作者: dearevan (有情有義流浪漢)   2015-11-30 15:19:05
商周有篇打臉文回應這篇文章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8868&pnumber=2
打臉西雅圖神話》說「調高基本工資會增加就業機會」的人,根本不懂經濟學!
撰文者Sean Huang
最近一篇〈經濟學錯了!西雅圖調高基本工資兩倍,成長速度躍升第一名〉試圖說明調整
基本工資如何帶來更好的經濟發展;當然,這個結論對於現在的台灣網路氛圍而言實在是
再政治正確不過,因此有許多人紛紛在臉書跟推特上不斷轉發。然而,我們暫且不論其結
論是否為真,這篇文章的邏輯脈絡根本是千瘡百孔、破綻百出,讓人不忍卒睹。
嚴格說來,這篇文章可以拆成幾個層次來討論:第一、富人應該致力於降低貧富差距;第
二、拉高基本工資可以降低貧富差距;第三、拉高基本工資可以提升企業績效以及區域經
濟發展。讓我們來看看,經濟學對於這三個結論的敘述,到底哪些是「錯的」。
關於第一點的結論,我個人不僅完全支持,甚至曾在〈你以為巴菲特為什麼支持富人稅?
〉一文章提到相同的概念。從歷史看來,幾乎所有王朝與帝國之所以面臨自我崩解的主因
都跟社會不流動、財富過度集中於少數人口、貧富差距過大相關。我非常同意並且理解
Nick Hanauer對於可能發生平民暴動的憂慮,當全球化、自動化與網路革命使貧富差距擴
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時,任何人都應該不難理解,這個結構勢必會走向某種程度的崩壞。
事實上,經濟學老早就意識到貧富差距對於經濟結構的影響甚大,即使是最右派的經濟學
家也都會承認貧富差距過大對於經濟發展有害,不然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就不會
是所有總體經濟學必上的內容了。那麼,當我們都同意「貧富差距過大對社會發展有害」
時,是否意味著我們該接受「拉高最低薪資是最佳解法」這個結論?答案顯然並非如此。
Hanauer認為「如果你有上過 Econ101(基礎經濟學),那你的教授也一定告訴過你,如
果薪資上漲,勞動需求量就會下降。這就是傳說中的供需法則。這就是為何你會接受
John Boehner 和其他共和黨議員的論點:如果你付很高的薪水給員工,你就會虧錢,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段話讓我非常肯定,Hanauer要不是沒有上過基礎經濟學,不然
就是他錯誤地把兩件完全沒有邏極關係的事情聯結在一起。
事實上,勞動力的供需法則應該是:當(雇主對勞工)需求提高而(勞動人口)供給不變
時,薪資就會上漲;而當政府設定最低工資時,雇主會拒絕聘僱其產值低於該最低工資的
勞工,因此失業人口會增加。看到了嗎?Hanauer顯然誤將「工資」以及「最低工資」的
概念當成同一件事情,並且推得一句所有經濟學老師都會打叉的結論。
接著,Haunauer又用這個錯誤概念推出一句讓人不解的結論「如果你付很高的薪水給員工
,你就會虧錢」。對於企業主而言,雇用員工是否會產生虧損,完全取決於該員工的產值
是否低於其薪資──換言之,不管企業主付多高的薪水給一個員工,只要這個員工能替企
業賺得的利潤大於薪水,就不會虧錢。如果你對經濟學的理解程度不深刻,且讓我非常直
白地做出結論:Hanauer對於經濟學的論述完全是屁話。Hanauer的經濟學概念非常類似廚
餘:把一堆看起來不錯的東西攪拌在一起就以為那是一盤食物,但結果卻讓人無法下嚥。
那麼,Hanauer的第二點推論「提高最低工資將降低貧富差距」是否為真呢?從傳統經濟
學的角度看來,透過政府公權力提高最低工資,會促使企業拒絕雇用原本薪資低於最低薪
資的勞工,進而使弱勢者失業。也就是說,提高最低工資雖然可能使部分薪資過低的員工
獲得加薪,卻也可能使另一部份員工失業,整體說來企業成本可能不增不減甚至不增反減
,當然也不意味著貧富差距一定會下降。
假設我們把「最低工資」當做獨變項、「貧富差距」當做依變項,目前經濟學給出的答案
更傾向「兩者不存在穩定的正相關或者負相關」。然而,現在的社會科學學術界已經鮮少
在找這種單純的因果關係,大家好奇的是,在什麼情項下A因子才會影響B因子,或者A因
子透過什麼因素影響B因子。
從這個角度看來,「拉高基本工資可以提升企業績效以及區域經濟發展」顯然是一種沒有
調節變項與中介變項概念的無知說法。假設西雅圖將最低工資提高之後沒有造成大規模的
通貨膨脹,同時經濟成長也確實提高,我們可以很合理地懷疑可能是西雅圖這個區域的經
濟成長力道本身就比較強,因此能支撐最低工資上漲帶來的衝擊──因此,當地的經濟成
長力道就是重要的調節變項。而這也意味著,其他地區即使採取更高的基本工資政策,也
不一定會收到相同效果。
從企業的角度看來,用更高的薪資雇用員工是否能創造更高的績效,可能跟企業文化以及
管理能力有直接相關性,只有企業文化良好、管理能力強的企業有辦法使這些一流員工發
揮更高的獲利能力,因此企業文化跟管理能力就是重要的中介變項。簡單地說,直接拿某
個非常可能是特殊現象的個案,並以此推論兩個因子之間的因果關係,是一種缺乏推理能
力又自曝其短的做法。
年過半百的Nick Hanauer倡導「有錢人應該致力於降低貧富差距」並沒有錯,但這種把「
政府或者企業提高最低工資」當作是最佳解卻是大錯特錯。Hanauer反對由政府進行徵收
更高的稅金再加以重新分配,但同時也忽略了企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獲利,這顯然違反人
性。我認為更符合經濟學思考、更符合邏輯的做法是:由富人直接組成非營利組織或者社
會企業,一方面利用捐獻直接補貼生活水準低於貧窮線的社會底層階級,另一方面也創造
出更多不同的管理模式達成「路無餓死骨」的目標。至於那些在上個世代就已經證明沒有
太大效果的做法,還是留在上個世代吧。
作者簡介_Sean Huang
1982年生,大學主修管理輔修政治,研究所投入心理,具有管理、社科與理學三個學院的
知識背景。行文以理性定錨,力圖洞視世界本質。
===========
簡單來說
1. 縮短貧富差距不是單純提高最低工資就能解決的問題
2. 不論是富人還是政府都該盡可能想出更好的遊戲規則來避免過度剝削社會中產階級
3. 貧富差距過大以及中產階級的消滅將會導致社會體系崩潰,但提高最低工資未必有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