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產業政策在哪? 台灣不能再等

作者: kof70380 (小隆)   2013-07-29 15:40:28
1.原文連結: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059675.shtml
2.內容: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從幾乎倒閉到今日已開發國家。韓國政府扶植的三星,從
瀕臨破產到如今全球第一大消費性電子品牌;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中國政府從家電下鄉
開始全力發展彩視、電腦等科技,如今聯想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TCL成為全球第三大彩視
廠,聯想、華為、中興、酷派不僅站穩中國前六大手機廠,華為、中興並進軍國際。而台
灣呢?
全球科技版圖重新劃分,韓國、中國用產業政策方向、運用政府資源、上下全力輔導
發展出明星產業,韓、中全面強化挖人才補技術,有計劃吸收來自台、美、日、歐先進技
術,導向「自有品牌、建立自主供應鏈」。換言之,過去由歐美科技大廠領導的ICT(資通
訊)或消費電子時代,所建立的全球分工,正一步步走向以國家為主的垂直整合。
從三星建立自主工廠;中國彩視從2008年100%的外購,向台灣每年採購上千億元的面
板,當台灣面板業期待與中國彩視合作之際,坐穩全球前三大的TCL卻言明:2015年面板
80%自購。台灣智慧手機想打入中國,但中國手機市場日益壯大,除了大立光外,品牌、代
工廠想打入都不易。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以微笑曲線來看科技業,代工製造在微笑最低端,代表獲利能力最
低;右邊是品牌、行銷,左邊是研發。如今全球面臨產能過剩,代工業成為第一個殺價的
產業,代工業由「茅三道四」,甚至毛一毛二,賺得最少的辛苦錢。以Apple的供應鏈為例
,台灣只能分得0.5%的獲利,但要面臨資本、薪資上漲以及工廠管理、庫存損失。
向右邊看的品牌、行銷端,台灣僅2300萬人口,中國更挾其13億人口,「中國第一等
於世界第一」的優勢,全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台灣品牌沒有本土市場,前進受阻。那麼台
灣科技只剩下左邊的研發。與中國合作共同制訂標準,就是一條非常明確的路,運用共同
制訂標準打開兩岸合作與民族品牌第一步。
中國鎖定七大新興工業發展,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新興訊息產業等,台灣
如果能全力在研發上努力,兩岸共同合作進一步發展,否則,若研發上無法跟上,民族合
作與民族品牌只是南軻一夢。
台灣政府力推中堅產業,但無配套獎勵措施?台灣有沒有發展技術的決心?從天使創投
計劃5年只有10億元,技術入股要課稅。與中國的十二五計劃、韓國投入35億美元創新產業
,台灣政府沒有明確的產業政策才是問題所在。
韓國15年內奮起;中國才5年便成為全球經濟支柱。台灣還在原地打轉,民族品牌可能
是兩岸合作最後一個機會。如果領導者魂牽夢縈的是名留青史,那麼,如何下定決心,訂
定明確的政策努力迎頭趕上,否則,青史一定會留名,差別只是美名或是臭名罷了。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延伸閱讀:TCL 超便宜 4K 電視 50 吋只要台幣約三萬元! http://ppt.cc/KhNY
這麼愛拼價格或cost down~對岸直接壓到最低跟你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