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灣股市本益比投資策略深入探討

作者: falseshelter (一個開始一個結束)   2010-09-29 22:55:15
標題名稱其實是一篇論文主題
因為之前看了Leepofeng大在「基本面分析研究」一文中提到了一些股市相關論文
所以就先找了一篇來看看
以下是個人非常簡單的整理
建議有興趣的可以下載電子全文來看
會完整許多
研究目的:
研究台股是否具有本益比效應、反轉效應、週轉率效應、新上市效應及盈餘品質效應。
研究期間:1990年6月至2006年12月
研究結果:
一、本益比效應、反轉效應、新上市效應及盈餘品質效應都是在2000年之後才有顯著差
異,在2000年之前則無。
二、週轉率效應一直普遍存在於這段研究期間。低週轉率者表現通常較高週轉率者為佳
註:補充2000年之後,從某日開始持有本益比最低50支股票13個月,和同期大盤漲跌幅的
比較(本益比的計算排除掉"處分損益")。
日期 本益比最低50支股票 大盤漲跌幅
2000/6/1 -35.49 -42.19
2000/12/1 9.90 3.61
2001/6/1 44.63 2.57
2001/12/3 80.86 -3.86
2002/6/3 7.41 -11.64
2002/12/2 40.11 23.58
2003/6/2 43.00 22.36
2003/12/1 19.02 4.23
2004/6/1 -2.91 3.94
2004/12/1 33.36 11.88
2005/6/1 34.45 11.28
2005/12/1 77.04 24.32
以上…只有2004/6/1這次是輸的,其餘時間本益比最低50支股票的投資組合均勝過大盤。
如果再考慮新上市效應、盈餘品質效應和週轉率效應的話,績效會更佳。
個人心得:
在1990~2006這17年期間
低本益比策略的效果並不是都有顯著影響 (即便加上其它策略也是)
所以使用上並無法保證能年年贏過大盤
雖然2000年之後
整體低本益比股票的表現的確相對亮眼許多就是了
當然有些地方需要質疑
在1990年台灣上市上櫃公司合計只有一百多家
相較於2006年共一千初頭
不同時期、但同樣選50支最低本益比的股票
這投資組合和大盤本身的差異性就明顯不同
不過
在國外的研究中
長期而言本益比效應是存在的
但同樣無法保證每一段期間都能超越大盤 (相信不少策略其實也是如此)
所以請謹慎使用之~~
名詞解釋
本益比:每股市價除以每股盈餘。此論文裡所計算的本益比中的每股盈餘會排除處分損益
新上市效應:新上市公司的長遠表現績效會較差
盈餘品質:持續性盈餘佔比愈高,則盈餘品質愈佳。低持續性盈餘(如處分資產)、無持續
性盈餘(如非常損益)佔比愈高,則盈餘品質愈差。
週轉率:股票成交股數除以公司在外流通股數
ps:下次來看看一些技術分析的相關論文好了~~~
作者: Leepofeng (螢火蟲)   2010-09-29 23:01:00
作者: kyuan1980 (昨是今非)   2010-09-29 23:23:00
推~感謝您用心整理
作者: yy88   2010-09-30 00:34:00
謝分享
作者: iverboy (WW)   2010-09-30 01:12:00
獵豹的書寫滿多這個的
作者: jovis (Bella!Italia)   2010-09-30 12:36:00
2412??政府是看不見的那隻手, 會賺錢, 但賺的比別人少
作者: jovis (Bella!Italia)   2010-09-30 12:38:00
大誤><我要推上一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