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我真的很討厭 reference check

作者: louis10452 (秋天的楓)   2017-10-01 20:32:50
無聊回一下,舉個例子。
你去推甄研究所的時候
也需要教授寫推薦信。
教授要替自己簽名負責
替學生背書。
“正常”來說
有認真做實驗的人
教授會給好評。
反之亦然。
至於平常沒有做實驗的人
自然沒有教授敢替他背書。
勞工可以在網路上批評資方
哪資方也想知道員工過去,挑選自己需要的人。
好勞工怕遇到慣老闆。
好老闆也怕遇到爛員工。
沒人敢替你背書?!(哪怕只是同事)
表示你有“很高的機率”是不好的員工。
大概4這樣……
作者: papapapa5566 (56)   2017-10-01 20:44:00
前資深經理服務15年被弄走,你覺得主管問題還是公司管理有問題?
作者: popo60433 (蝦米碗糕 (*′▽`)   2017-10-01 20:54:00
你遇到地雷公司的話 …這制度就跟屁一樣
作者: PegasusSeiya ( )   2017-10-01 20:58:00
低階工作是不需要的 純粹在整人而已台灣薪資低 一堆50k以下的我覺得做RC根本耗損雙方
作者: choufuyou (夏天)   2017-10-01 21:52:00
你想太多了,資方我建議你需要一顆腦袋 :)
作者: lalalahu (<( ̄︶ ̄)@m)   2017-10-01 21:59:00
這裡說不中聽但卻是事實的內容會被魯魯群體攻之,慎之
作者: forgood (永久地)   2017-10-01 22:15:00
這個人的發言直接略過
作者: StarRoad (知道越多了解越少)   2017-10-01 23:10:00
這種幻想式理想狀態就不用多說了,沒什麼意義。RC有意義的前提是你確認對方評論的公正性,但你都不確認當面跟你相談的面試者了,卻能相信另一個連面都沒見到的第三方。就如同Linkedin的鏈結或評論數太少也沒意義,你根本無法確認那個到底是相熟者洗評論,還是公正評論。除非量夠大才有意義
作者: PegasusSeiya ( )   2017-10-01 23:22:00
StarRoad同意像社群網站那樣經營 相信三方不相信本人以國內RC水準來說 連問問題的方式還有判斷力都堪憂特別是台灣平均薪資屬低水準 大多工作其實有點多此一舉台灣很多是50k以下的工作 也很多人連linkedin都沒有美國已經有些州對RC直接用法律規定哪些可哪些不可但台灣RC這套帶進來跟台灣環境適用度 有gap一堆主管是在沒有RC的年代就在了 所謂人脈也真的是有私交的但他們可能連linkedin還有推薦函都沒寫過
作者: lenta (Bianca)   2017-10-01 23:29:00
再好的制度 也要看使用的人
作者: PegasusSeiya ( )   2017-10-01 23:30:00
RC還有一點盛行是911後還有近年恐攻氛圍還會委託三方做background check但台灣環境根本落後N年 薪資也不高還有就是HR水準, 現在很多Recruiter都剛畢業你覺得他們能真的聽出當中端倪寫出好的報告嗎?其實我倒覺得勞動部可以好好檢視一下這塊結合個資法 台灣環境 做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這些等等都是比較具體的方法
作者: lenta (Bianca)   2017-10-01 23:58:00
建立資料庫你都覺得不一定準確了 打去問3 5個前同同事會準?
作者: PegasusSeiya ( )   2017-10-01 23:59:00
自打嘴巴..
作者: free4u28 ( )   2017-10-02 03:22:00
這是什麼文?
作者: csss22221041 (沒暱稱)   2017-10-02 05:22:00
有預算的話先要他做一個禮拜(月薪去結天數)不就知道了?
作者: yudofu (豆腐)   2017-10-02 08:00:00
資料庫根本笑話,都是待不爽的會去填而已啦,那你要信那些離職放話的、還是沒離職待很久的?只會跟天眼通一樣沒有鑑別力變成幹話大會。
作者: DeathTemp (邦迪亞的小金魚)   2017-10-02 11:20:00
對啊,要是沒做虧心事,還怕被偷拍嗎?
作者: y331752001 (LENA)   2017-10-02 11:40:00
再講一個「黑」的 有的是洗業績 要得到你主管資料 你只是餌 然後公司有新的聯絡窗口唷很多國外制度來台灣後變的不三不四 還有面試階段填個屁啊
作者: free4u28 ( )   2017-10-02 12:45:00
大家都噓了,我也噓一下好了...
作者: furio (void)   2017-10-02 13:19:00
為什麼要替RC效用成本都無法控管的公司擔心?
作者: choufuyou (夏天)   2017-10-02 15:28:00
y大說的沒錯啊!尤其是產業圈子很小,通常都是競爭對手和上下游關係or潛在客戶,怎麼知道你是不是利用我?
作者: csss22221041 (沒暱稱)   2017-10-03 23:09:00
不一樣吧,考研究所推薦信只是加分,不是必要的。而且在台灣,研究所要不是同一間大學或是有兼過課教授推薦信,其實那信沒什麼用。講直白,那只是前一代靠關係的方法而已第一句話一看就知道你沒念過研究所去寫那種推薦信,或是留什麼聯絡人,真的還不如他面試跟資歷表現好要他先試作一個月。而且rc只要資歷有註明公司名稱就好。RC目的確認應徵者提供的經歷是否有誤,是不是有在這間公司做過,從事時間長短是否確實。至於工作表現不在主要考量,前公司也有權不提供評查,這跟原po說 寫不寫推薦人一點關係都沒有。我補噓回來,回文看法真的太瞎。
作者: kashi77331 (墨殤)   2017-10-04 22:42: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