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社福商業化 利大於弊

作者: f14mp5 (å±…éš±)   2014-04-24 21:37:20
最近看不少前輩討論社福該不該商業化,部分前輩不該商業化,
而本人認為<社福商業化 利大於弊>,想看較大字體、圖片、參考資料網址,這邊有:
http://f14mp5.wordpress.com/2014/04/23/1142/
※內文:
近期台灣社工界熱烈討論兩岸服務業貿易協定。因為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擔心,如開放
中國大陸資金,合資設立長期照顧單位,會造成社福體系太商業化,貧窮的民眾沒錢買服
務,甚至破壞專業倫理影響服務品質。
筆者有不同看法。其實台灣已有知名營利藥廠、保全公司徵社工,投入長期照顧服務,也
有幾家營利的社工師事務所,投入其他服務領域,提供的薪資不低。部分社工雖有經濟壓
力,但不想、不便到薪資穩定的官方單位工作,如讓這些社工到營利單位工作,兼顧興趣
及收入,進而留住人才,有何不可?
外資對社工有利
畢竟台灣南部某縣社會處曾有社工,面對家中經濟壓力,不知如何得到其他合法收入,卻
冒用服務對象的名義盜領補助;官方單位、宗教團體成立的社福單位社工,有時會面對法
規、宗教教義,跟服務對象的權益衝突兩難。而且誰說一定要向服務對象收服務費?還可
從其他方式得到收入:
一、宣傳社福服務訊息:透過媒體通告、文創作品宣傳,除得到通告費、稿費及版稅,也
讓民眾覺得社工能帶來福利。且台灣已有資訊科技業者,整理長期照顧服務單位清單、社
福補助訊息網站,期待社工界以此進行跨專業合作。
二、投資理財:社工能從服務過程,觀察人口發展趨勢,再搭配投資理財知識,有機會從
投資市場得到收入。
三、代言廣告:台灣知名社工師蔡阿嘎,已代言不少廣告。
改善教育 加強評鑑
當然,要確保社福商業化能保障服務對象權益,有幾個前提:
一、訂定明確實用的倫理守則:跟美國社工倫理守則相比,台灣現有社工師倫理守則只有
大略概念,不易應用到實務工作。期待負責訂定單位到社工的網路討論區,跟社工討論收
集實務經驗,以此訂定更詳盡的倫理守則。
二、改善專業教育:社工專業教育重視同理心,可在各科目教學過程讓學生思考,如何做
才可真正保障服務對象權益?
三、加強評鑑:筆者近期協助身心障礙長期照顧單位接受評鑑,了解評鑑標準很嚴格,期
待以後學其他行業用「神秘客」制度,到社福單位拜訪、申請服務後分享使用心得,讓民
眾一起監督服務品質。
※同場加映:
不過本人實在感謝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
由於他說明兩岸服務業貿易協定對社福體系的影響,不然哪會有人注意到?
對此本人認為<政策引爭議?重點在欠缺溝通>: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406-imSP
另外多謝HEROxHERO前輩協助,才順利完成此作品在報社發表~~
作者: yishiunzan (Eli_Laki)   2014-04-24 23:51:00
社福商業化和社工薪資的提升沒有絕對的關係 你命題的基礎有很大的問題如果你要用這幾個單位來解釋社福商業化 那顯然你和林萬億談的商業化根本就不是相同的一件事 另外你文中舉的例子 宣傳社福資訊增加收入的我認識的人大概只有你 也不是每個社工都有機會拍廣告代言我完全不懂你的三個例子和外資有利社工薪資有什麼關聯重申一次 我很欣賞你能推廣社福資訊 但是這篇資訊中對福利服務商品化及前後文的邏輯與題目沒有一致性 又你是以社工師的名義投稿 把理論基礎弄懂應該是你的基本功課
作者: pilgrimangus (pilgrim)   2014-04-25 11:44:00
我怎麼覺得沒這麼難懂?
作者: yishiunzan (Eli_Laki)   2014-04-25 11:56:00
也許他本文的外資是"業外收入" 但一般人看到的會是"國外資金" 如果是這樣和福利商品化有什麼關係?
作者: melonlon (冬天的貓餅)   2014-04-25 12:51:00
我先問一個問題 社福商品化的話 那採購者會是誰?保全那個喔!我可以解釋一下 基本上那個是給老人使用的他們有搭配護理人員 是要有事情發生時可以立即呼救跟保全系統是搭配的 社工在裡面的角色 比較像是業務
作者: ad24 (掛網)   2014-04-25 16:09:00
薪資到4萬? 我好像沒在版上的徵才看到這種薪資的 都3萬初
作者: yingrain (麗莎)   2014-04-25 21:36:00
我是在想 社工薪水高當然是好 但今天討論福利商品化 不能只看到社工薪水可能提升 重點是需要但無力負擔費用的人難以得到服務 我會比較放在社會正義角度來看
作者: avalon1 (人生的另一段路)   2014-04-26 09:50:00
我有閱讀困難
作者: wadepzw   2014-04-29 12:12:00
基本上營利企業聘用社工,還是希望以業績、方案補助等為社工價值,所以人力資源運用上還是以賺錢為目的,其實這樣才是最令人擔心,因為被企業主看見得是工作資格而不是工作專業,反而更加把社會工作商品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