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高中有必要分自然社會組嗎?拿美國比較

作者: crd (devicedesign)   2025-09-19 23:16:36
※ 引述《phsclocker (Amy)》之銘言:
台灣的教育是有問題的,
看到問題,即興移植國外的做法 ,不容易說服別人,更容易失焦 .
從系統面來說,
臺灣的系統就像傳統市話,多人擠到同一線路,只能競爭,
競爭贏了,總機接通,佔據線路,成為既得利益.
競爭輸了,要麼再等,要麼放棄.
總機成為必爭之地,要求絕對公平.
美國的系統像網路,分成許多封包,各自找傳送的線路,最後組合起來.
各自線路的競爭遠比競爭總機來得容易,但不保證一路到底.
哪一種有效率?
如果總機正確,當然傳統市話的系統效率高.
如果線路不太對,往往勉強佔著,因為重新競爭代價高,
很少人願意承認錯誤,放棄既有線路,除非走到絕路.
所以台灣需要big brother給每個人貼標籤,象徵分配的公平性
這也說明如果有標準答案,傳統市話系統在台灣有其存在價值.
問題是創新的東西沒有標準答案,所以美國採取如網路的系統.
再說現實面,
台灣要公平就不能同分,必須加高門檻,因為分數一翻兩瞪眼.
為了門檻分數,台灣的學生普遍"偏食",
畢竟精力分散,影響到門檻分數,得不償失,
而且競爭越激烈,"偏食"越嚴重.
大學入學考試分組,高中也勢必分組,
即使硬性規定上課,學測放榜後,同一班就自動分組了.
一群接下來要走申請的,跟另一群要走分科的.
先有辦法解決這個亂象,辯論是否延後分組才有意義.
: 延續昨天的結論,要適應未來世代,學生應該要盡可能選三類自然組,人生以後可能需要
: 重塑職涯做調整。
: 台灣還是把選擇壓得太早。
: 我室友的妹妹當年是intel生物類科展,拿教育部獎學金去MIT、史丹佛,本來高中想讀生
: 物,申請的是生物專業,後來讀了美國大學改選其他的。我是真的認識不少高中想讀生物
: 去了美國改選其他的。
: 為什麼我會認為高中分類組分太早?諾貝爾科學得主、許埈珥、張忠謀都經過很多文轉理
: 的過程。
: 首先,高中生心智年齡不成熟,人生經驗很有限。科系的本質是工作,偏偏工作跟興趣是
: 不太一樣的。有些興趣(生物、物理、化學)可以當工作,有些興趣其實是興趣愛好(文
: 學、藝術)很難當工作。
: 文轉理的意思是,對小孩子來說,文學、藝術相對有趣,但是到了大學階段,自然科學清
: 澈。
: 小時候喜歡看卡通,長大你會喜歡看卡通嗎?
: 跟興趣愛好在一起,第一個會沒錢,第二個容易失去樂趣。所以在台灣很容易出現高中生
: 想讀xx,長輩講讀oo。
: 而且還有一種叫倖存者偏差。高中生的心智年紀,看到電視上報紙上的成功人士,會不清
: 楚成功人士可能是家裡有礦,機運也很好,抓上時代的脈動,跟他們讀什麼沒關係。
: 另外高中不一定清楚自己是不喜歡這科?不喜歡這科的老師?還是不喜歡考試?甚是還會
: 跟風跟好姐妹選一樣的,清大電資特聘教授黃婷婷當年就是跟北一女的好姐妹一起選乙丁
: 組。
: 《心流》這本書也採訪諾貝爾科學得主的中學老師,他們不少人說諾貝爾科學得主中學時
: 期表現普普,感受不到他們有特殊天份。
: 許埈珥他年少時並不擅長數學,高中時曾綴學從事詩歌創作。2002年考入首爾大學,學習
: 物理學與天文學。
: 台灣數理資優班跟中國大陸少年班這種篩選過程,很容易錯過從小不是這樣的學生。
: 我中國大陸的朋友也很多人有類似的經驗,分文科班、理科班,他們文科比理科好,選文
: 科班,結果發現是一場誤會。文科班、理科班的意思不是看哪一科好,而是把程度差的學
: 生往文科班丟,社會上比較好的工作需要理科知識。
: 我是認為應該要持續接觸科學,所有人都要有機會接觸科學。包含中國大陸現在也在討論
: 要廢掉文理分科教育,不合時代需要了。
: 引述《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之銘言:
: : 之前有人po文討論高中分自然組與社會組的必要性
: : 可能po文者的主張被鞭太重所以刪文了
: : 我覺得滿可惜的,其實是個很值得討論的主題
: : 既然那篇po文者選擇刪文,我就給予尊重,不再提他的主張
: : 但我覺得討論這個主題,可以參考美國的制度
: : 以下資料來自 ChatGPT,有錯請指正
: : 美國的高中沒分類組
: : 但有許多學生可自由選修的不同難度課程
: : 想申請大學名校的學生可選讀較難的課程
: : 只想申請一般大學的學生選讀簡單的課程即可
: : 美國的大學入學不分科系
: : 低年級以修讀各種通識課程為主
: : 學生通常在大三開始前,決定一種主修去專精即可
: : 至於我問 ChatGPT,台灣高中是否太早分類組
: : 他是認為過早了,應該增加更多的選課和探索彈性
: : 以上是我問 AI 的結果,各位鄉民討論看看吧!
: :
作者: phsclocker (Amy)   2025-09-20 14:29:00
講的很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