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una283 (無)
2025-07-17 09:31:44https://i.imgur.com/AI1bUhG.jpeg
勞動部今年四月發布的
「113年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https://statdb.mol.gov.tw/html/s1/svy13/1311all.pdf-
使用15-29歲113年6月1,419,351人的勞保資料
以及113年10-11月回收的4,091份問券調查
樣本的地區、職業類以及任職公司員工規模
與母體分布比例接近
裡面最有趣的除了上一篇指的科系相關性外
就上圖「獲得現職求職管道」
一半為民營求職網站,這並不意外,
有意思的是-親友、師長及學長姐推薦
以下依學士、研究所分述
學歷。親友推薦。師長學長姐推薦。公司網站
大學。24%。3.7+2.7=6.4%。4.6%
研所。13.9%。8.4+6.8=15.2%。9.4%
一般來說,師長學長姐推薦或公司網站錄取的
對照職業需求的技術層面較高
而親友推薦的可能較偏向家庭或個人特質
大學畢業的近1/4靠親友這點是蠻令我意外的
相反地,研所畢則是近1/4靠推薦和公司網站
這應該與研所所學才較接近職業需求有關
前篇有貼過的
「認為任職工作與所學有關的統計圖」
學歷。相關性低。相關性高。普通
大學。30.3%。30.4%。39.3%
研所。9.1%。49.4%。41.4%
的確也是研所畢業才較貼近職業需求
這不是指研所學習的2-4年中才有價值
而是指,現在專門技術得經4+2以上的累積。
大學僅是習得這技術的基本常識
有能力的學生,選擇科系應以研究所為目標。
對於還沒有什麼方向的,比起跟著潮流選志願
不斷在重考轉學中輪迴
不如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大學環境
大學盡情交友參與各項活動
充實自己的視野與人脈
大學畢業就靠基本素質找工作
到職場上去歷練探索學習
因為台灣的研究所,有卡論文這關,要臉的教授大多不敢亂來。至於,台灣的大學太容易畢業了,根本沒在把關的....
作者:
una283 (無)
2025-07-17 10:38:00也是,多個論文把關至少多一個篩選機制
作者:
lovehan (尋找初衷...)
2025-07-17 15:00:00去職場探索學習根本再度證明學習歷程 is shit (咦)
作者:
licha (我要玩踩地雷)
2025-07-23 00:43:00後段大學的學歷才是無用 別被媒體斷章取義了
靠親友有什麼好奇怪的, 台灣小店家那麼多, 家裡接著做的都算透過親友呀
作者:
cradredtade (☆☆☆☆☆☆☆)
2025-07-25 16:05:00大學同學家是做傳產的 他說來這裡念大學只是交朋友一畢業就繼承家業
作者:
una283 (無)
2025-07-25 18:15:00以前公司偶爾會安插股東小孩來過水混經歷
作者:
vbn22 (vbn22)
2025-07-28 02:29:00富不過三代 沒本事公司一樣會倒掉大部分公司存活率不超過15年
之前看過美國的一個研究 家族企業能撐過100年的不到1%台灣現在才進到第二代而已中南部傳產這波關稅會被掃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