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公民一題

作者: jellyfish64 (果凍魚)   2019-05-14 16:20:53
https://i.imgur.com/aF6V1XM.jpg
想問第16題
看了前面的定義還是不懂為什麼是C
另外還想問議題設定、框架效果有沒有什麼比較好分辨的方式?
寫到這種題目都要想很久QQ
謝謝大家~
作者: Sageofcat   2019-05-14 17:03:00
框架效果媒體會拋出一個事件的歸因,像是題目的例子,如果今天媒體說:鄭捷殺人是因為房價過高導致年輕人活不下去憤而行兇(假設啦),這就可以說是框架效果判斷的關鍵就是:媒體有沒有直接給出一個原因,有的話就是框架效果議題設定比較像是一個明確的討論,為了喚醒大家對這件事的關注,直觀看起來會比較有深度。可是那題裡面,很明顯他們的討論的點無助於解決這件事,甚至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一件重大刑事案件跟治安好不好關聯程度頗低,治安是長期間下來的平均犯罪率)。或許可以想成預示效果是一種帶風向的感覺。這種判斷滿直觀的,有點難用文字表示
作者: cyc3522 (cyc3522)   2019-05-15 00:36:00
先回答你內文的問題:議題設定影響了人民在觀看、討論什麼議題(what)框架效果影響了人民如何觀看、討論一個議題(how)至於這題為什麼選預示效果,根據課本的定義,預示效果指的是「媒體報導的議題及面向會影響閱聽人評斷政府或政治人物的標準」題目中媒體以治安好壞的角度來報導這則新聞,造成閱聽人傾向以維持治安的能力當作評斷政治人物好壞的標準,所以選C。不能選A是因為框架效果的意思是「媒體呈現資訊的方式影響民眾如何理解議題」題幹中其實完全沒有提到媒體如何報導此事,更不用說怎麼影響民眾(前半段是事件的事實描述,後半段是在說媒體訪問民眾,媒體沒有報導,民眾也沒有閱聽,只是單純的媒體取材過程)樓上提到的判準:「有沒有給出一個原因」雖然不算錯,但它作為判斷題目的依據可能有不夠普遍的問題。因為框架效果是指「媒體的資訊呈現方式形成框架,影響民眾認知」故不會只有「給出一個原因」這種影響方式,可能還會有其他方式。寫這類題目時,就從敘述推敲他強調的傳播效果是什麼,或是一個一個代回去定義看有發生嗎?合理嗎?抱歉我前面矛盾了,不能選A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沒報導,題幹也問到了媒體的作用。所以應該更像是「訪問民眾治安看法不會太大程度影響民眾如何理解這則新聞」因為框架效果強調的是資訊呈現方式的「框架」或「聚焦」但就單單一個街訪來說,閱聽人只是從媒體得知了其他人對治安好壞的不同看法,很難形成特定的具體框架影響他們對報導的認知。當然這之中的作用也不是完全沒有啦,只是現實中的情況更多是同時都有效果,就只能比程度這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