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指/重考醫 vs 台大電機 vs 港大金融

作者: MT6797 (Helio-X20)   2019-05-12 21:40:55
※ 引述《pushover (就是要推倒蘿莉 \(^▽^)/)》之銘言:
: ※ 引述《eqwrqwaea (xxyy0000)》之銘言:
: : ptt的各位安安,想幫個沒有頭緒的同學問個人生規劃:
: [代Po]
: 其實原po的分析是有想過,但是有幾個顯然的問題,
: 這應該是你為什麼覺得好像醫科比較好但又覺得哪邊怪怪的
: 其實原本分析是高估醫科的 這也是很多老人的謬誤
: 主要有三個問題
商科部分我不熟,不多做評論,
電機和醫科的比較分析上你明顯偏頗了,太過貶低醫科。
: 首先,台大醫科 vs 港大金融 vs 台大電機
: 雖然這三個錄取標準是同一個PR沒錯,
: 但是你在考慮未來薪水的時候卻是拿Doctor 和 Bs 相比 顯然是很有問題
: Doctor花你七年的時間,念書辛苦程度也跟Bs 不成比例
: 假如你現在是Global PR 50的起始點,
: 就算三個成長率都是 5%
: 台大醫科畢業平均PR會是 50 * 1.05^7
: 而其他兩個則是 50 * 1.05^4
: 所以如果你拿Doctor比BS,就算其他兩個比較好,你還是會誤判醫科>其他
: PR Return 最重要的來源就是 時間的累積輸出
: 而醫科強制綁定你連續輸出7年,表面畢業PR當然比其他的高。
: 所以你至少應該要Doctor比Doctor
: 如果是這樣的話,
: 電機畢業申請上PR90的Doctor,畢業Median薪水大概在15~30萬鎂之間
: 財金畢業申請上PR90的Doctor,畢業Median薪水也大概在18-30萬鎂之間
: 但這兩個Doctor還是會比台大醫科多一到兩年的時間,所以這樣相比也未必公平。
: 但你也可以看出,持續輸出的時間相當重要,在比較的時候必須要考慮進去。
首先現在醫科是六年,
而電機幾乎都要念碩故也是六到七年,
不存在所謂電機累積時間較少這種事。
其次是電機要高薪「一定」得出國,
出國這種事情充滿不確定性,和實力也非絕對關係,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常駐國外,
生活習慣和種族文化都可能造成問題。
醫科卻不是這樣,待在台灣不難拚到前段薪資,
對美國有憧憬者一樣可以向外挑戰,請參閱 #1Sib-1Xl (medstudent)
這是可以選擇和沒得選擇的差異。
: 第二個是 風險
: 穩定 =/= 好
: 風險 == 選擇權
: 大家在講說要穩定,其實只是不想要不好的結果。但在這三個選擇下其實都離那個
: 不好的結果很遠。而選擇權這件事情對高中生來說很重要。
: Why ?
: 在現階段才開始接觸整個世界online,
: 很多事情都是做了才會知道是否有興趣,
: 電機跟財金都在四年後給你一個機會選擇,在這過程中逐漸摸索,
: 電機的人可以選擇直接進台積、或出國念書轉碼、或是點doctor、或念財工進華爾街
: 這些選項值得你用一個大學四年的時間摸索
: 而選擇醫科,當然你也可以摸索,但需要背負著很高的沉沒成本。
: 換句話說,除非你願意付出成本,否則將失去這些選擇的機會。
: 這個實質選擇權的價值在電機和財金是比醫科來的高的。
第二段是最扯的部分……
先講結論︰論生涯發展的實質選擇權,200%是醫科 >> 電機。
進台積電、做IC設計、轉碼農,這樣算選擇很多?
照這理論那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也一堆耶,
醫學系裡面科別怎麼可能會比科技產業來得少啊XD
拜託這根本不叫選擇多好嗎,
你只是列舉其中一項選擇內各類細項而已。
況且你舉出電機能做的種種細項,
其中每一項,醫科都能跨過來搶,只是意願問題,
然而反過來看,醫科內任何一個科別,電機全部都跨不進去。
再來,電機大多數情況仍是圍繞在科技業上,
想要轉行就是砍掉重練,同樣具備很高的沉沒成本。
醫科可就不同了,
至少在台灣社會大眾的觀念裏,醫師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身分,
想轉行時一般人不但不會懷疑你半路出家所學不精,
甚至會覺得你念過醫學系,乃人中龍鳳,
來做其他事情應該會做得更好。
想寫程式,可以學PCMAN跨去科技業搶工程師飯碗;
想從政,可以學柯文哲、賴清德去選市長;
或是一堆談話性節目超喜歡捧紅醫師,
去當部落客、網紅、直播主、公眾人物……都很有機會。
等你出社會就知道,醫師身分帶來的社經地位有多麼好用,
參加聯誼、公關、各種社交場合……
別人一聽到你是醫師,真的就是「眼睛為之一亮」。
說醫師在台灣橫著走,這句話不是在開玩笑,
論生涯發展的實質選擇權,
念醫科可以讓你從大一到死前的人生都過得非常豐富精彩。
: 最後一個是 Selection
: Selection 其實是我覺得比前面兩者還有你提到的大環境都還要來的重要的事情
: 在這幾個選擇中 說真的大環境好或壞跟你關係不大,大環境好 =/= 你好。
: 如果把畢業薪水 頂前均後底 給 數字化
: 年化報酬率 (把七年調整成四年一致,不考慮實質選擇權)
: 醫科可能是 [ 4 5 6 7 8 ]
: 電機可能是 [ 3 5 6 7 9 ]
: 財金可能是 [ 2 4 5.5 8 10 ]
: 學過條件機率你會知道 給定你是什麼樣的人,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 如果你是個進去之後就會墊底的人,那麼選 醫科>電機>財金
: 如果你是個進去之後會做得好的人,那麼 財金>電機>醫科
: 如果你什麼都不知道,那麼就選median 電機=醫科>財金
: 所以條件機率其實才是影響你所有選擇最重要的因素,
: 而大家聰明才智在班上其實都差不多,
: 最後決定在班上做的好壞的其實是自己的熱情,而熱情可以產生累積的持續輸出
: 最後累積幾年下來,決定了你畢業的時候屬於哪個outcome
: 最後還是值得一提的事情是,
: 上面其實都假定了你的技能組都能夠徹底發揮,能有自己的舞台
: 但這件事情在財金學士階段常常不會成立,而在醫科幾乎是保證成立,
: 在電機的話大概介於兩者之間。
: 醫科用的是書本上的知識,電機用的大概各半,而財金課本知識大概只用到一成
: 所以如果假設你沒有額外的資源,醫科是三者最能夠確保你的能力=輸出的。
我覺得一般雜魚人生最可貴的兩件事是︰
一、有選擇權。
二、付出有所回報。
電機其中一個大問題在於混得好壞與否,
不完全由你決定,很多因素反而是時勢和運氣,
那些都是一介小民無法掌控的部分,
今天就算復活一百位賈伯斯,也無法讓智慧型手機銷量再爆發一次。
醫科和電機的抉擇其實很簡單,
常態發展不考慮特例,
於「名利權勢」種種客觀的普世價值部分,
醫科全方位輾壓電機;醫師全方位輾壓工程師。
想選電機的人只需要考慮一件事,
你到底有多喜歡電機呢?
明明付出的熱忱和努力不比念醫科來得少,結果換來低薪與過勞,
你對電機的熱愛能夠彌補得了那些失落感嗎?
如果可以,那就念電機;
不確定或不行,真心奉勸念醫科。
可以念醫科卻猶豫者,真的建議請多想想,
你很可能會因此錯失了擁有無限未來的發展機會。
作者: ng1life1 (ng1life1)   2019-05-12 21:44:00
那復活1000個賈伯斯有機會嗎
作者: wen17 (祭祀風的人類)   2019-05-12 21:53:00
jobs可能會找到別的商機 也可能不會 who knows
作者: NTUEE2CS (EE轉CS)   2019-05-12 23:01:00
要去美國不如選資工電機越讀上去路越窄
作者: yamakazi (大安吳彥祖)   2019-05-12 23:09:00
看他用七年比四年 還有說電機出路廣 就知道來亂的最好笑的是拿國外薪水來比台灣醫師薪水來佐證電機財金前三分之一的薪水贏過醫科台大電機沒念碩博的同學 五根手指頭數的出來以前我媽叫我念醫科 我也跟她說過七年我可以念兩個碩士科科
作者: wen17 (祭祀風的人類)   2019-05-12 23:40:00
窩覺得版上的戰文可移駕到teacher版 可能可以更戰的痛快
作者: antiyahoo (漫漫長路萬寶路)   2019-05-13 05:40:00
認同,之前在別版有一個87一直跟我戰這個,說他在國外CS年薪有二十多萬鎂,殊不知我在台灣的年收入也差不多到二十
作者: hank850503   2019-05-13 09:14:00
真的看原PO興趣啦 不過說醫師能跨EE的有點太誇張了 現在當然寫寫程式是簡單的事 但要進去FANG我覺得母湯
作者: smile12372   2019-05-13 09:58:00
台大電機沒念碩的其實遠超過五個...光我那屆賣保險就有八個
作者: jimmy811007 (kavo)   2019-05-13 16:37:00
覺得這篇中肯電機唯一贏醫科就是你要有興趣
作者: cpcpxoxo   2019-05-14 20:22:00
其實可以考上醫科的都該去重考
作者: Apache (阿帕契)   2019-05-16 02:59:00
如果可以重考上醬料的人(S)同時全部重考那S裡面有些人會因此考不上^下一個瞬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