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國文科講義 題目及準備方向全攻略(一)

作者: freekid (世界真是小)   2017-11-22 19:06:42
先上本次的分享講義
古文三十篇逐字翻譯題目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zvN62nQwn5JVmxzN3hoZ2hjTXM
古文三十篇逐字翻譯答案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zvN62nQwn5JaV9pdHh3T28wTjQ
歡迎自行下載影印(若連結有問題再告訴我)
也歡迎自行加入line群組 http://line.me/R/ti/g/G3UxaWg57G
任何國文科題目都可以在裡面詢問~~
先作個簡介:93學年度國文指考89分(全國前兩百名),
台大中文系畢業,從事國文教學已十多年。
這十幾年來,對於國文科的準備方式頗有一些心得,
我打算將這些要訣以及講義分享出來,
讓「不同程度的考生」都能得到一些幫助。
我不談文學之美,也不強調國文對未來的重要性,那些都太遙遠
在這裡我只做一件事情:
告訴你們怎麼最有效率的準備國文科,怎麼讓自己的分數進步。
我談的重點分成五大類:
1.分析國文考題的命題方向
2.說明國文科的準備方式
3.提供各種題型的答題要訣
4.提供補充資料及重點整理
5.給予各類題型的題庫及詳解
要談的重點不少,文章也就短不了,
我會分好幾次逐步打完,一個一個重點細談。
如果你看完了仍然有疑惑,或是私底下有國文題目想請教我,
或是想請問在剩下的時間該怎麼規劃進度,
或是該選擇哪一本複習講義與題目……
歡迎加Line:http://line.me/R/ti/g/G3UxaWg57G
我會盡量幫忙~
正文開始
一、國文科到底有沒有範圍?
答案是有,也是沒有。我們先看一下106國文科指考的試題:
https://goo.gl/5giSqi
我們把焦點放在單選的第6題、單選的第12題、以及多選的第22題。
因為這三題正好代表國文考題的三大方向:
記憶型、核心概念型、情意型。
記憶型的題目是有明顯範圍的,那個範圍的定義是:
「參考書一定找得到,只要你夠努力翻閱,這種題型的答題正確率就非常高。」
而核心概念型及情意型的題目,基本上題目的敘述文字你不會看過,
所以在「文字」上,我們姑且認定是沒有範圍的。
但怎麼提高這兩種題型的答題命中率,卻有一套規則可以依循,
我會一步步介紹各種有效率的準備方式。
然後請忘掉「國文科都是靠語感沒範圍念了也是白念」這種說法,
這其實非常地不精確!任何科目包括國文,都有一定的準備脈絡跟考試要訣,
只是看你運用是否得宜而已。
二、我該怎麼有效率的準備國文科?
答案是:用題型準備。
無論是哪一年,國文科的任一考題都不可能超出這三大方向。換句話說,
如果你準備國文科的方式,是從第一冊拿起來一課一課翻閱;
搶救國文大作戰拿起來一面一面背,那是很沒有效率的方法
(或者說不一定是適合你的方法)!因為你只準備了記憶型的題目,
你一定會發現,每次做國文的歷年試題,總是有一大堆超出課本的題目,
怎麼準備,好像都不能反映在分數上面。
你的國文科裡,一定有比較擅長的區塊跟不擅長的區塊,
重組、新詩、文言閱讀、形音義、修辭、國學常識......
你應該先確定自己的弱項在哪裡,
然後將自己的時間按照比例分配給各項。
強項可以分少一些,弱項應該佔去你大部分的準備時間才對。
換句話說,如果想確實讓國文進步,
第一步是制定強弱項的時間比例
第二步是尋求解題要訣,解決自身盲點
第三步是找尋大量而優質的題目反覆練習
三、記憶型題目該怎麼準備?
我們先從看得見摸得著,最好準備的記憶型題目下手。
記憶型細分為很多類:
形音義、成語、書信、柬帖、年齡、季節、節慶、古今語異同、
修辭、國學、人物典故……
以上我通稱為A類。
另一類是B類,內容只有一種:「文言閱讀能力。」
先談A類:
人的腦力有限,短時間內背完A類是不明智的,
我建議一個禮拜準備A類中的一到兩個細項,
每個細項背完後,寫五十題針對這個細項的題目,並仔細訂正。
準備一本筆記本,將記憶模糊處摘錄,利用零碎時間複習,
之後每一週約做這個細項的五到十題維持記憶即可。
另外所謂記憶,不代表是死背,如果你時間足夠,
用理解的方式分析記憶類的重點,反而能記得更牢。
如弱冠之年是二十歲,這需要記誦,但為何弱冠之年是二十歲呢?
其實是出自曲禮的這句話:
「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
在古代,男子二十歲成年,此時要舉行加冠禮(戴帽子)的儀式,
但身體狀態未到達極盛,因此稱「弱」。
這樣分析過一次不僅不容易忘,同時也可以把其他的資料一起拉進來準備,
在這個例子中,人生各個階段的年齡稱呼,可以在一次分析及背誦中完成,
其實效率是很高的,準備國文也不會那麼無趣。
那每個分類有每個分類的典故跟準備要訣,這個段落談的是方向,
所以關於各個分類的具體資料及要訣,要在以後的章節才會一個個詳談。
接著談B類:
B類只有一類,所以準備要訣會在此處全部談完,
首先,我給出兩個大方向:
1.將文言文視為英文單字,如果不具備「逐字翻譯」的能力,
不要說你有準備文言。
2.以古文三十篇為經,作者其他名篇為緯。
文言文的字詞有兩種:第一種字詞看起來難,但其實相對好準備,
考題中通常只有一種字義。
如:鬻是「賣」、「觥」是酒杯、「硜硜然」是鄙陋而頑固的樣子。
正因為現在的白話文不太使用這些字,所以你看到了,反而會特別注意。
第二種字詞看起來簡單,但事實上很不好準備,原因有兩個:
1.看起來簡單,是因為現在也會使用這些字詞,
所以學生反射性以為自己懂得這個字詞的意思,
但事實上在古代,這個字詞跟現在的解釋天差地遠。
2.這些字詞通常為一字多義,學生背了一個意思,以為自己明白了,
但其實這個字詞在古代擁有其他解釋。考試最愛考其中的分別,
出題者認為這樣可以有效鑑別出學生的國文(文言)程度。
舉例來說,「緣」這個字,我們現在的解釋是「緣分」,
但在古代它其實還擁有其他解釋,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中的解釋為「沿著」;
而「緣木求魚」的解釋為「爬」。
景這個字,我們現在的解釋是「景象」,
但在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中的解釋為「日光」;
而台灣通史序「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的解釋為「廣大」。
這些都是常考題,請你問問自己,現在的你,會嗎?
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如果文言要好,
都必須扎實的弄清楚這些字詞的差異,
而CP值最高的做法,就是:
「逐字翻譯」文言三十篇
我在這裡提供文言三十篇的逐字翻譯題目,
幫各位圈選出考試常出或容易混淆的文言。連結如下:
古文三十篇逐字翻譯題目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zvN62nQwn5JVmxzN3hoZ2hjTXM
古文三十篇逐字翻譯答案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zvN62nQwn5JaV9pdHh3T28wTjQ
讀文言三十篇至少要達到這兩種強度:
1.圈選出來的文言,怎麼考都是全對。
2.從三十篇中隨機挑出一句文言,你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處。
如果沒有做到這種強度,不要跟自己說你有認真準備文言。
現在的課綱正在調整文言,但相信我,不管怎麼調,
三十篇縮成十五篇還是十篇,一樣用三十篇的範圍去作準備,對你只會有利無害。
假設三十篇用這種方式解決完了,那我們就開始第二步:
翻開你的工具書如搶救,翻到字義篇,裡面會出現幾十個一字多義的字詞,
請每一到兩天背一個字,書中都會附上例句,請一定要翻譯例句,
最終要做到看到這個字,腦中就能浮現其中幾個古代最常見的解釋。
最後一步,是去看三十篇作者的其他經典作品,
如:歐陽修的縱囚論、白居易的長恨歌或與元微之書、柳宗元的三戒……
閱讀這些作品除了增加文言詞彙、讓自己更頻繁地接觸熟悉古文之外,
還有一個好處:考試很容易直接拿這些作品中的文句命題。
(礙於篇幅,不完整列出所有作品,如果想要知道各作者的經典補充作品,
也可以私下詢問我。)
好,那第一次的分享就到這邊,下次會談各類題型的準備要訣(幾天後),
題型很多,不可能一次談完,如果各位想要我先談哪個題型,
也可以推文讓我知道
祝各位國文突飛猛進,學測15級,
考試會的都寫對,不會的都猜對,
我們,下次見~~~~~
作者: candychou777 (yi2377)   2017-11-22 21:16:00
作者: fireheart988 (小布丁)   2017-11-22 23:08:00
推推
作者: onionku10201 (onion)   2017-11-22 23:14:00
作者: Andy82423316 (老遠)   2017-11-23 00:08:00
作者: sherryimayda (摳必酸・∀・)   2017-11-23 01:13:00
推~~~
作者: ck0987515477 (秋登護)   2017-11-23 07:49:00
謝謝
作者: wang20010522 (星空)   2017-11-23 19:04:00
作者: Abyssalsquid (AbyssalSquid)   2017-11-25 08:46:00
作者: chrisliu0530 (chris0530)   2017-11-25 22:28:00
推好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