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呂蒙取荊州

作者: colamonster (可樂怪)   2015-08-19 21:43:43
※ 引述《shinewind (舞佾江月任八方)》之銘言:
: 最近在看章映閣的孫權,
: 剛好看到魯肅死後,呂蒙接手職缺,
: 雖然不期望人人都要像魯肅一樣對蜀國在荊州問題上退讓,
: 但想跟大家討論一下當時呂蒙的作法,
: 孫權曾與呂蒙討論取徐州,呂蒙認為要取徐州不難,但守不住,
: 該取荊州才是,
: 但在取荊州之前,215年打合肥可沒看到多好打,以後見之明來看,
: 孫權最後也沒打下合肥過,打的下來守不住跟連打都打不下來可是不太一樣。
: 再說到他說收復荊州後,孫皎守江陵,潘璋駐防白帝,蔣欽循江而上,
: 他自己則守襄陽,
: 我的疑問是,他都不覺得蜀跟魏會同時攻打他嗎,
: 還是覺得劉備一定會因為曹操是國賊,即使孫吳把關羽斬了,取了荊州,
: 劉備一定不會報復,還是覺得自己只要取了荊州,即可以一抗二,
: 我的想法是,若不打算爭天下,僅偏安政權,
: 站在孫吳立場,取荊州是對的戰略,但若需要爭天下,
: 則勢必要與蜀漢聯合吧,
: 又或者是打算與魏同時蠶食蜀漢(畢竟魏國可不會傻傻的看著蜀漢被吃掉吧),
: 最後兩強鼎立決勝負?
: 僅是覺得站在他當時的立場想討論他到底該如何做,或為什麼這樣做
: 看他的說法是打算爭天下,但他真的覺得不聯劉抗曹是有辦法的?
: 我不覺得聯劉抗曹是有多好,感覺即使當時讓關羽取下襄、樊,
: 東吳也未必能在之後取得多少土地,統一天下的也不會是孫吳,
: 但不聯劉抗曹好像也沒好到哪裡去,
: 自己想更了解當下呂蒙的思考,因為感覺他不是要偏安(若要偏安不會說後面的話)
: 但他自己真的覺得可以取荊州後爭天下嗎?
從襄樊之戰~夷陵、洞口之戰的局勢來看:
1.首先蜀吳聯盟已經幾近破局了,至少就孫吳方來看,
湘水之盟後老關赤裸裸的敵意已是很明白的事,
老關甚至涉嫌煽動唆使吳屬荊州的親劉派起兵叛變。
....安成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等首尾關羽,復為反亂。(《三國志》‧〈呂岱傳〉)
所以魯肅死後到呂蒙接班,孫吳內部發生的政治變化是,
一是像嚴畯這些潛在的親劉派人士(多為徐淮士人,可能較同情劉備)消極化,
(本來孫權欽點嚴畯接魯肅的班,嚴畯死活不肯:
及橫江將軍魯肅卒,權以畯代肅,督兵萬人,鎮據陸口。衆人咸為畯喜,畯前後固辭:
「樸素書生,不閑軍事,非才而據,咎悔必至。」發言慷慨,至於流涕,權乃聽焉。
──〈嚴畯傳〉)另一就是像呂蒙這樣的對蜀鷹派抬頭。
那麼,「蜀漢究竟還能不能視為盟友」對孫吳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至於破盟的責任歸屬就又要扯到借荊州,然後就是剌剌長再戰三萬字,
所以這邊請恕我僅簡單說雙方都有問題,而我並不打算在此細論。)
2.盡長江之極是孫吳歷任鷹派都督的悲願,看看周瑜就曉得了,
死前不顧一切的強行入蜀計畫,愚魯,但悲壯。
呂蒙的戰略計畫,並不能只單純看做「奪取荊州」,那毫無意義,
應該要看作孫吳基本國策「二分天下」的再啟動。
畢竟呂蒙連最底層的荊州防策,都要求奪取永安,說他只取荊州不對益州出手,
是不大可能的。奪取荊州後孫吳的一連串動作也是針對益州用兵的準備。
(包括煽動南蠻叛亂、宣示性的封周泰為漢中太守、將劉璋擺至蜀吳國境當號召)
換言之,呂蒙的計畫,應是「我要認真來滅了劉備」。
3.那呂蒙的戰略有沒有成功的可能呢?
我個人的推測,假使以呂蒙要完成二分天下,也就是奪取益州為目標當前題的話,
那唯一的勝算是「趁與曹操外交蜜月期的緩衝時間,誘出劉備主力短期決勝」。
比較好的情況是,基於內外的壓力,(內部自然是來自荊襄士人的要求,
外部戰略環境若劉備選擇龜守不出,孫吳會跟曹魏南北夾攻,對劉備反而是死棋,
所以他必然會尋求先打敗孫吳奪回荊州,這是夷陵之戰必然會開打的原因)
劉備會如夷陵之戰一樣出兵尋求奪回荊州,呂蒙可抓住戰機俘虜、擊殺劉備,
或者至少消滅劉備有生力量,一邊策動南蠻跟益州境內反劉分子(如黃元),
控制或擾亂蜀郡、三巴,把劉備困在巴東。而曹魏即使要分一杯羹,
他要面臨的是漢中易守難攻的山區,陽平關的噩夢老曹大概還沒這麼快忘,
所以即使曹魏突破漢中,孫吳應該還是有時間拿下益州的剩餘部分。
4.至於老曹進攻孫吳的可能,因為孫吳之前已經表明了臣從身份,
老曹要對孫吳動兵,需要有大義名分。如曹丕對孫權動兵前,
就跟孫權為了孫和入質問題討價還價了半天,才抓住孫權痛腳出兵。
換言之就這層意義上孫權還是有拖延老曹出兵時間的可能性。
另外,呂蒙可能並沒有把老曹死亡這件事算進去,如果老曹「按時」死亡,
孫吳的時間會寬裕更多,因為曹丕必須先安頓國內問題才能騰出手來。
5.以上說了這麼多,筆者其實並不是試圖說明呂蒙這個戰略是「可行的」或是「好的」,
一如前面Hartmann版友推文所說,孫吳取荊州的決定,
基本上就違反了「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戰略指導原則,
而且以上的推論其實就跟《魏略》子午谷一樣,必須天時地利人和,
所有條件都剛好對孫吳有利,才有唯一成功的可能。
(當然歷史上也並非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滅蜀戰役時,一切能對蜀漢不利的事情就都發生了)
筆者試圖說明的,是「為什麼」孫吳當局者會下如此決定。
簡單說孫權君臣都是腦殘是很容易的,不過以這樣的標準去評價,
大概就能得到陸遜以上四任大都督,有二分之一都是腦殘的結論,
這其實是把問題過度的簡化了,而且並沒有以孫吳的角度去分析。
孫吳君臣在襄樊之戰的時刻,其實已經累積了過多單獨面對老曹進攻的疲勞、
過多來自劉備與老關的敵意與不信任,即使孫吳想要延續跟劉備的友好關係,
魯肅死後也根本找不到能夠肩負交涉的人物。
這樣的氛圍讓孫權君臣喪失了理性檢討目前局勢的能力,他們把劉備視作第一威脅,
於是國策一整個改為「打爆劉備」,重新開啟了二分天下的計畫,
而且呂蒙也提出了一個好像真的有可能成功的遠景,於是一切就發生了。
並不是他們都天生就沒有大戰略觀,而是時代的氛圍逼使他們下了這個決定。
6.還是必須講講奪荊州產生的弊端。一般為奪荊州辯護的人會說,這幫孫吳延了命,
這是倒果為因。真正幫孫吳延命的,是222年那場江陵大瘟,跟朱桓的濡須口奇蹟,
不然孫吳就會亡於該年。孫吳拿下荊州的實際好處其實寥寥可數。
防禦線?基於孫吳很快不得不重新和蜀漢合作,最大的戰略價值:防止長江中上游的攻擊,
已經等同於作廢;而面對曹魏沿江的攻擊,事實證明,
只要開戰時往從荊州通往揚州的要道一堵,孫吳軍立馬被分割,誰也救不到誰。
(諸葛誕反,昶據夾石以逼江陵,持施績、全熙使不得東。──〈王昶傳〉)
所以這反而只等於徒然拉長孫吳的防禦線而已。
人才?終孫吳之世,位處顯達而出身荊襄者寥寥可數,
不過潘濬、張悌等二三人而已,甚至有入朝但裝死者((習)宏在吳,凡有問,皆不答。
──《襄陽耆舊記》),足見孫吳初期吸收荊州人士甚少,
後期即使進入孫吳朝中,也難以跟江東士人爭衡。
資源?孫權為建設荊州,掏空揚州人力物力,
造成揚州民怨、防線空虛,終整個曹丕之世陷入被動的挨打局面,
這個版上先進已經有多次闡述,筆者就不再次贅言。
所以前文才說,「只取荊州」,對孫吳而言毫無意義,
二分天下,才是這個戰略真正的遠景。
但那仍是個美麗而渺茫的夢想。
但我並不因為那是個夢想而藐視他,
而因為其美麗壯烈而欣賞他。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5-08-19 21:49:00
推探討為什麼與評論是非善惡是可以並行不悖而竊以為探討背景比下定論有趣太多了
作者: gasiacruise (bryant)   2015-08-19 21:54:00
感謝大大文章 受益匪淺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5-08-19 22:00:00
如果不取荊州 要防的就不只是曹魏 劉備也是威脅因為不取荊州 東吳的人力物力與曹劉差距不小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5-08-19 22:04:00
跟劉備哪來差距? 偷江陵前五年,已經先偷襲過一次
作者: xiue (蘇)   2015-08-19 22:06:00
魯肅死後也根本找不到能夠肩負交涉的人物。 (諸葛瑾?)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5-08-19 22:06:00
孫權有江夏郡南部、長沙郡東部、貴陽全郡、零陵郡東部更正,桂陽郡 (以荊州來講,孫、劉幾乎是均勢)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5-08-19 22:18:00
之前就說過 沒有吃下荊州 東吳基本上就是一個揚州國連交州都控制不了 擁有荊益兩州的劉備 對東吳很有威脅在荊州邊界鼓動鼓動蠻人 東吳就有得收拾了
作者: erepyon (えれぴょん)   2015-08-19 22:39:00
其實呂蒙襲取三郡後,二爺的荊州已經所剩無幾了...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5-08-19 22:42:00
孫、劉主要劃湘水分治(分配的結果前面推文有說)孫權可以一路從 長江→湘水→春陵水 一路往南到臨賀臨賀(後來被分出來成郡)就已經是今天廣西省臨賀市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15-08-19 23:19:00
作者: eternalviva (老人)   2015-08-19 23:27:00
作者: shinewind (舞佾江月任八方)   2015-08-19 23:30:00
作者: ander112233 (ander112233)   2015-08-20 03:46:00
這就是「榻上對」與「隆中對」兩種戰略觀的取捨。周瑜、魯肅(劉琮投降前)、呂蒙支持前者,諸葛亮、魯肅(孫劉同盟後)支持後者,本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關羽、呂蒙為了推銷自己的主張,在南荊州交界引發各種爭端,致使孫劉同盟破局、「隆中對」崩潰,把反曹的大業棄之不顧,使後人掩卷嘆息。別的不說,他們這樣搞不就跟後晉的景延廣與二戰日本的參謀一樣,不顧己方、盟友與敵國的狀況,以愛國之名,行惡棍之事!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5-08-20 08:52:00
push
作者: evilraistlin (神蝶)   2015-08-20 09:52:00
推這篇 很有道理
作者: siliver (奶茶貓~~號:)   2015-08-20 09:57:00
推推,不過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把益州當目標,也是因為劉璋闇弱,有機可趁;可呂蒙的作法,是要跟有劉備的益州對著幹,他是真的有信心??還是太小看劉備集團??
作者: shinewind (舞佾江月任八方)   2015-08-20 10:35:00
蠻好奇老關為何要煽動叛亂,基本上不就是要聯吳抗曹搞這些小手段只會讓孫吳更不爽,更需要防範吧
作者: eastpopo (東方大法師)   2015-08-20 11:17:00
荊州人本來就不喜歡吳方,反吳分子只是藉關羽的名字在那起鬨而已,不然關羽對這些人何以不聞不問?
作者: poiu1234 ( )   2015-08-20 11:24:00
之盟查不到 都寫湘水畫界耶
作者: age317 (望斷天涯)   2015-08-20 15:14:00
推呂蒙美麗的夢想
作者: ratchet (無)   2015-08-20 17:27:00
吳方這邊把責任都推給呂蒙也怪可憐的,他不就是孫權意志的執行者而已。
作者: ander112233 (ander112233)   2015-08-21 05:51:00
孫權意志的執行者?不,他只是把原本就有威脅的關羽誇張化,讓孫權誤判劉備方都是關羽式鷹派,藉此從中獲得孫權的賞識,提升自己的地位,就跟二戰那些日軍參謀一樣。如果孫權一開始就想亂搞同盟,他提拔魯肅做對劉備方的窗口幹嘛?派呂岱、尹異支援劉備攻張魯做什麼?湘水之盟後帶十萬疲兵一個月內從益陽衝到合肥,整個吳屬南荊州那麼長的邊界只剩魯肅、呂岱的萬把人,他傻了嗎?說不過去嘛!我的看法是,孫權對孫劉同盟的態度是有變化的,從他對魯肅、呂蒙兩人逐漸改變的看法可得知。
作者: ratchet (無)   2015-08-21 21:46:00
別誤會了,我並沒有說孫權要惡搞同盟的意思,而是呂蒙乃至這些鷹派的人沒這麼大本事反過來去逼著孫權搶荊州。而是孫權在北方發展受挫,開始動念想以武力解決荊州問題後,這些掌握孫權心理的人地位上升,開始著手實行計畫。所以我認為呂蒙沒那麼了不起,這國策的轉變終究是孫權自己拍板決定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