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步騭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9-07-12 21:18:43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步騭字子山,臨淮淮陰人也。(1)世亂,避難江東,單身窮困,與廣陵衛
:   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晝勤四體,夜誦經傳。(2)
:   (1)《吳書》曰:
:       「晉有大夫楊食采於步,後有步叔,與七十子師事仲尼。秦漢之際有為
:        將軍者,以功封淮陰侯,騭其後也。」
:   (2)《吳書》曰:
:       「騭博研道藝,靡不貫覽,性寬雅沈深,能降志辱身。」
:     會稽焦征羌,郡之豪族,(3)人客放縱。騭與旌求食其地,懼為所侵,乃
:   共脩刺奉瓜,以獻征羌。征羌方在內臥,駐之移時,旌欲委去,騭止之曰:「本
:   所以來,畏其彊也;而今舍去,欲以為高,祗結怨耳。」良久,征羌開牖見之,
:   身隱几,坐帳中,設席致地,坐騭、旌於牖外,旌愈恥之,騭辭色自若。征羌作
:   食,身享大案,殽膳重沓,以小盤飯與騭、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騭極飯
:   致飽乃辭出。旌怒騭曰:「何能忍此?」騭曰:「吾等貧賤,是以主人以貧賤遇
:   之,固其宜也,當何所恥?」(4)
:   (3)《吳錄》曰:
:       「征羌名矯,嘗為征羌令。」
:   (4)《吳錄》曰:
:       「衛旌字子旗,官至尚書。」
:     孫權為討虜將軍,召騭為主記,(5)除海鹽長,還,辟車騎將軍東曹掾。
:   (6)建安十五年,出領鄱陽太守。歲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領武射吏
:   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陰懷
:   異心,外附內違;騭降意懷誘,請與相見,因斬徇之,威聲大震;士燮兄弟相率
:   供命,南土之賓,自此始也。益州大姓雍闓等殺蜀所署太守正昂,與燮相聞,求
:   欲內附;騭因承制遣使宣恩撫納,由是加拜平戎將軍,封廣信侯。
:   (5)《吳書》曰:
:       「歲餘,騭以疾免,與琅邪諸葛瑾、彭城嚴畯俱游吳中,並著聲名,為
:        當時英俊。」
:   (6)《吳書》曰:
:       「權為徐州牧,以騭為治中從事,舉茂才。」
:     延康元年,權遣呂岱代騭,騭將交州義士萬人出長沙。會劉備東下,武陵蠻
:   夷蠢動,權遂命騭上益陽。備既敗績,而零、桂諸郡猶相驚擾,處處阻兵;騭周
:   旋征討,皆平之。黃武二年,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五年,假節,徙
:   屯漚口。
:     權稱尊號,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是歲,都督西陵,代陸遜撫二境,頃以
:   冀州在蜀分,解牧職。時權太子登駐武昌,愛人好善,與騭書曰:「夫賢人君子
:   ,所以興隆大化,佐理時務者也。受性闇蔽,不達道數,雖實區區,欲盡心於明
:   德,歸分於君子;至於遠近士人,先後之宜,猶或緬焉,未之能詳。《傳》曰:
:   『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斯其義也,豈非所望於君子哉!」騭於是條
:   于時事業在荊州界者諸葛瑾、陸遜、朱然、程普、潘濬、裴玄、夏侯承、衛旌、
:   李肅、(7)周條、石幹十一人,甄別行狀,因上疏獎勸曰:「臣聞人君不親小
   ^^^^
:   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職。故舜命九賢,則無所用心,彈五弦之琴,詠〈南風〉
:   之詩,不下堂廟而天下治也。齊桓用管仲,被髮載車,齊國既治,又致匡合。近
:   漢高祖擥三傑以興帝業,西楚失雄俊以喪成功。汲黯在朝,淮南寢謀;郅都守邊
:   ,匈奴竄迹。故賢人所在,折衝萬里,信國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方今王化
:   未被於漢北,河、洛之濱尚有僭逆之醜,誠擥英雄拔俊任賢之時也。願明太子重
:   以經意,則天下幸甚。」
:   (7)《吳書》曰:
:       「肅字偉恭,南陽人。少以才聞,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錄異,薦述
        ^^^^^^^^
        印象中好像是光榮三國志9,
        在董卓部將「李肅」的武將列傳中,
        把李肅的「字」填上了「偉恭」。
        實際上,「偉恭」是這裡〈步騭傳〉裴松之注引《吳書》當中
        所記載的南陽人李肅的字,與董卓陣營的李肅無關。
        董卓陣營的李肅,是呂布的同鄉。
        《三國志‧魏書‧董卓傳》提到:
         「(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
          瑞、(董)卓將呂布共謀誅卓。
          是時,天子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布使同郡
          騎都尉李肅等將親兵十餘人,偽著衛士服守掖
          門,布懷詔書。
          卓至,肅等格卓;卓驚呼布所在,布曰:『有
          詔!』遂殺卓,夷三族。」
        這裡說到「同郡騎都尉李肅」,
        指李肅和呂布是同一個郡出身的人。
        呂布是并州的「五原郡九原人」,
        也就是五原郡九原縣人。
        由此可知與呂布「同郡」的騎都尉李肅,
        同樣也是五原郡人。
        不知李肅是不是也和呂布一樣,
        是從并州刺史丁原麾下出來的呢?
:        後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眾人以此服之。權擢以為選曹尚書,選
:        舉號為得才。求出補吏,為桂陽太守,吏民悅服。徵為卿,會卒,知
:        與不知,並痛惜焉。」
:     後中書呂壹典校文書,多所糾舉,騭上疏曰:「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
:   求瑕,重案深誣,輒欲陷人,以成威福;無罪無辜,橫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
:   地,誰不戰慄?昔之獄官,惟賢是任,故皋陶作士,呂侯贖刑,張、于廷尉,民
:   無冤枉,休泰之祚,實由此興。今之小臣,動與古異,獄以賄成,輕忽人命,歸
:   咎于上,為國速怨。夫一人吁嗟,王道為虧,甚可仇疾。明德慎罰,哲人惟刑,
:   書傳所美。自今蔽獄,都下則宜諮顧雍,武昌則陸遜、潘濬,平心專意,務在得
:   情,騭黨神明,受罪何恨?」又曰:「天子父天母地,故宮室百官,動法列宿。
:   若施政令,欽順時節,官得其人,則陰陽和平,七曜循度。至於今日,官寮多闕
:   ,雖有大臣,復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無變?故頻年枯旱,亢陽之應也。又嘉禾
:   六年五月十四日,赤烏二年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動。地,陰類,臣之象
:   ;陰氣盛,故動,臣下專政之故也。夫天地見異,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
:   哉!」又曰:「丞相顧雍、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濬,憂深責重,志在竭誠,夙
:   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   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監其所司,責其成效,課其負殿。此三臣者,思慮不到則已
:   ,豈敢專擅威福、欺負所天乎?」又曰:「縣賞以顯善,設刑以威姦,任賢而使
:   能,審明於法術,則何功而不成,何事而不辨,何聽而不聞,何視而不覩哉?若
:   今郡守百里,皆各得其人,共相經緯,如是庶政豈不康哉?竊聞諸縣並有備吏,
:   吏多民煩,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緣銜命,不務奉公而作威福,無益視聽,更為民
:   害,愚以為可一切罷省。」權亦覺梧,遂誅呂壹。騭前後薦達屈滯,救解患難,
:   書數十上;權雖不能悉納,然時采其言,多蒙濟賴。(8)
:   (8)《吳錄》云:
:       「騭表言曰:『北降人王潛等說「北相部伍,圖以東向,多作布囊,欲
:        以盛沙塞江,以大向荊州」。夫備不豫設,難以應卒,宜為之防。』
:        權曰:『此曹衰弱,何能有圖?必不敢來!若不如孤言,當以牛千頭
:        為君作主人。』後有呂範、諸葛恪為說騭所言,云:『每讀步騭表,
:        輒失笑。此江與開闢俱生,寧有可以沙囊塞理也!』」
:     赤烏九年,代陸遜為丞相,猶誨育門生,手不釋書,被服居處有如儒生;然
:   門內妻妾服飾奢綺,頗以此見譏。在西陵二十年,鄰敵敬其威信。性寬弘得眾,
:   喜怒不形於聲色,而外內肅然。
:     十年卒,子協嗣,統騭所領,加撫軍將軍。協卒,子璣嗣侯。協弟闡,繼業
:   為西陵督,加昭武將軍,封西亭侯。鳳皇元年,召為繞帳督;闡累世在西陵,卒
:   被徵命,自以失職,又懼有讒禍,於是據城降晉,遣璣與弟璿詣洛陽為任。晉以
:   闡為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領交州牧,封宜都公
:   ;璣監江陵諸軍事、左將軍,加散騎常侍,領廬陵太守,改封江陵侯;璿給事中
:   、宣威將軍,封都鄉侯;命車騎將軍羊祜、荊州刺史楊肇往赴救闡。孫晧使陸抗
:   西行,祜等遁退;抗陷城,斬闡等,步氏泯滅,惟璿紹祀。
:     潁川周昭著書稱步騭及嚴畯等曰:「古今賢士大夫所以失名喪身、傾家害國
:   者,其由非一也,然要其大歸,總其常患,四者而已:急論議,一也;爭名勢,
:   二也;重朋黨,三也;務欲速,四也。急論議則傷人,爭名勢則敗友,重朋黨則
:   蔽主,務欲速則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當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
:   ,豈獨古人乎!然論其絕異,未若顧豫章、諸葛使君、步丞相、嚴衛尉、張奮威
:   之為美也。《論語》言『夫子恂恂然善誘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   ,豫章有之矣。『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使君體之矣。『恭而安
:   ,威而不猛』,丞相履之矣。學不求祿,心無苟得,衛尉、奮威蹈之矣。此五君
:   者,雖德實有差,輕重不同,至於趣舍大檢,不犯四者,俱一揆也。昔丁諝出於
:   孤家,吾粲由於牧豎,豫章揚其善,以並陸、全之列,是以人無幽滯而風俗厚焉
:   。使君、丞相、衛尉三君,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諸論者因各敘其優劣。初,先衛
:   尉,次丞相,而後有使君也;其後並事明主,經營世務,出處之才有不同,先後
:   之名,須反其初,此世常人決勤薄也。至於三君分好,卒無虧損,豈非古人交哉
:   !又魯橫江昔杖萬兵,屯據陸口,當世之美業也,能與不能,孰不願焉?而橫江
:   既亡,衛尉應其選,自以才非將帥,深辭固讓,終於不就;後徙九列,遷典八座
:   ,榮不足以自曜,祿不足以自奉。至於二君,皆位為上將,窮富極貴。衛尉既無
:   求欲,二君又不稱薦,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
:   黨。』斯有風矣。又奮威之名,亦三君之次也,當一方之戍,受上將之任,與使
:   君、丞相不異也;然歷國事,論功勞,實有先後,故爵位之榮殊焉。而奮威將處
:   此,決能明其部分,心無失道之欲,事無充詘之求,每升朝堂,循禮而動,辭氣
:   謇謇,罔不惟忠;叔嗣雖親貴,言憂其敗,蔡文至雖疏賤,談稱其賢;女配太子
:   ,受禮若弔,慷愾之趨,惟篤人物,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
:   之士也。若乃經國家,當軍旅,於馳騖之際,立霸王之功,此五者未為過人;至
:   其純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當世,保全名行,邈然絕俗,實有所師。故粗論其
:   事,以示後之君子。」周昭者字恭遠,與韋曜、薛瑩、華覈並述《吳書》,後為
:   中書郎,坐事下獄,覈表救之,孫休不聽,遂伏法云。
:   評曰:張昭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為己;而以嚴見憚,以高見外
:      ,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
:      。顧雍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諸葛瑾、步騭並以德度規
:      檢見器當世,張承、顧邵虛心長者,好尚人物,周昭之論,稱之甚美,故
:      詳錄焉。譚獻納在公,有忠貞之節。休、承脩志,咸庶為善。愛惡相攻,
:      流播南裔,哀哉!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9-07-12 21:23:00
不知後面幾代的光榮三國志,有沒有修正了李肅「字偉恭」的錯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