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夏侯惇傳附韓浩、史渙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9-07-06 02:33:04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
:   ,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
:   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太祖征陶謙,留惇守濮陽。
:   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布會,交戰。布退還,遂入濮
:   陽,襲得惇軍輜重。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惇將韓浩乃
:   勒兵屯惇營門,召軍吏諸將,皆案甲當部不得動,諸營乃定。遂詣惇所,叱持質
:   者曰:「汝等凶逆,乃敢執劫大將軍,復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討賊,寧能以一將
:   軍之故,而縱汝乎?」因涕泣謂惇曰:「當奈國法何!」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
:   者惶遽叩頭,言「我但欲乞資用去耳」!浩數責,皆斬之。惇既免,太祖聞之,
:   謂浩曰:「卿此可為萬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後有持質者,皆當并擊,勿顧質
:   。由是劫質者遂絕。(1)
:   (1)孫盛曰:
:       「案光武紀,建武九年,盜劫陰貴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質迫盜,盜遂殺
:        之也。然則合擊者,乃古制也。自安、順已降,政教陵遲,劫質不避
:        王公,而有司莫能遵奉國憲者,浩始復斬之,故魏武嘉焉。」
:     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2)復領陳留、濟陰
:   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
:   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轉領河南尹。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鄴破
:   ,遷伏波將軍,領尹如故,使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錄惇前後
:   功,增封邑千八百戶,并前二千五百戶。二十一年,從征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
:   六軍,留居巢。賜伎樂名倡,令曰:「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
:   乎!」二十四年,太祖軍于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
:   得比也。拜前將軍,(3)督諸軍還壽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將軍
:   ,數月薨。
:   (2)《魏略》曰:
:       「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每照鏡恚怒,
:        輒撲鏡于地。」
:   (3)《魏書》曰:
:       「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
:        『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
:        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
:     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
:   產業。諡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孫畢侯,分惇邑千戶,賜惇七子
:   二孫爵皆關內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
:   。楙歷位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假節。(4)充薨,子廙嗣。廙薨,子劭嗣
:   。(5)
:   (4)《魏略》曰:
:       「楙字子林,惇中子也。文帝少與楙親,及即位,以為安西將軍、持節
        ^^^^^^^^
:        ,承夏侯淵處都督關中。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
:        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還為尚書。楙在西時,多畜伎妾,公主由此
:        與楙不和。其後群弟不遵禮度,楙數切責,弟懼見治,乃共搆楙以誹
:        謗,令主奏之,有詔收楙。帝意欲殺之,以問長水校尉京兆段默,默
:        以為『此必清河公主與楙不睦,出于譖搆,冀不推實耳。且伏波與先
:        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帝意解,曰:『吾亦以為然。』乃發
:        詔推問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弟子臧、子江所搆也。」
                      ^^^^ ^^^^
        夏侯楙,字「子林」。
        (演義裡把夏侯楙的字寫成『子休』,
         不知是不是古早版本的錯誤?
         抄書或是刻書、排版時看錯、用錯字?)
        「楙」與「茂」字義相通,
        而「林」的字義是樹木叢生,
        夏侯楙的名字「楙」、「林」兩字相呼應,
        是很典型的取名字方式。
        我比較好奇的是夏侯楙的兩個弟弟「子臧」、「子江」,
        「子臧」、「子江」顯然是字,
        那麼,這兩位的名,會是什麼呢?~~
        查了查字典,猜想了一下。
        「子臧」之名的候選名單是~~~
          夏侯善?
          夏侯良?
        「子江」可能的名有~~
          夏侯海?
          夏侯河?
         (這兩個感覺頗怪~~~)
        想不出還有哪些字可以和「臧」、「江」湊對的了。
        「子臧」應該不會叫作夏侯「否」吧?
                  (夏侯痞……)
        板友們有沒有想到哪些字,
        可能會被夏侯惇拿來幫「子臧」、「子江」這兩位取名的?
:   (5)《晉陽秋》曰:
:       「泰始二年,高安鄉侯夏侯佐卒,惇之孫也,嗣絕。詔曰:『惇,魏之
:        元功,勳書竹帛。昔庭堅不祀,猶或悼之,況朕受禪于魏,而可以忘
:        其功臣哉!宜擇惇近屬劭封之。』」
:     韓浩者,河內人。沛國史渙與浩俱以忠勇顯。浩至中護軍,渙至中領軍,皆
:   掌禁兵,封列侯。(6)
:   (6)《魏書》曰︰
:       「韓浩字元嗣。漢末起兵,縣近山藪,多寇,浩聚徒眾為縣藩衛。太守
:        王匡以為從事,將兵拒董卓于盟津。時浩舅杜陽為河陰令,卓執之,
:        使招浩,浩不從。袁術聞而壯之,以為騎都尉。夏侯惇聞其名,請與
:        相見,大奇之,使領兵從征伐。時大議損益,浩以為當急田。太祖善
:        之,遷護軍。太祖欲討柳城,領軍史渙以為道遠深入,非完計也,欲
:        與浩共諫。浩曰:『今兵勢彊盛,威加四海,戰勝攻取,無不如志,
:        不以此時遂除天下之患,將為後憂。且公神武,舉無遺策,吾與君為
:        中軍主,不宜沮眾。』遂從破柳城,改其官為中護軍,置長史、司馬
:        。從討張魯,魯降。議者以浩智略足以綏邊,欲留使都督諸軍,鎮漢
:        中。太祖曰:『吾安可以無護軍?』乃與俱還。其見親任如此。及薨
:        ,太祖愍惜之。無子,以養子榮嗣。史渙字公劉。少任俠,有雄氣。
:        太祖初起,以客從,行中軍校尉,從征伐,常監諸將,見親信,轉拜
:        中領軍。十四年薨。子靜嗣。」
:   評曰: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
:      ,貴重于時,左右勳業,咸有效勞。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
:      》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規格局度,世稱其名,然與曹爽中外繾綣;榮
:      位如斯,曾未聞匡弼其非,援致良才。舉茲以論,焉能免之乎!
作者: ueyo (lsy)   2019-07-07 22:48:00
亂湊,夏侯充子稟(倉稟充實),夏侯楙子林(林木茂盛),夏侯益子臧(寶藏滿溢),夏侯浩子江(江流浩湯)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9-07-12 01:38:00
挺不賴的,哈哈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