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管仲,在經濟理念上的區別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10-13 00:21:02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常自比管、樂,也都明瞭不同的時空環境,絕對影響到一個人的思維
小弟吃飽太閒來簡單比較一下,諸葛亮 & 管仲的差別,這篇就從經濟面開始
以下管仲部份均節錄自《管子》
首先關於統治者吸收民間資源的方式,齊桓公曾意圖"斷山木鼓山鐵",結果被管仲打槍
"善者不如與民量其重,計其贏,民得其七,君得其三",由政府控制資源
再開放經營權给民間商賈,借助國家抽佣金的概念,以達到富國的目標
儘管在可以從事商業買賣的廣度上,"隘其利途",然而即便連鐵這樣重要的民生必需品
經由自由市場的機制,若無政府統一供輸平衡的後果
便是有聯合壟斷而跨大貧富差距的潛在危險
那該如何弭平這負面現象咧?管仲主張"富能奪,貧能予,乃可以為天下"
君主應所為的套利方式乃是:
"民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斂積之以輕,
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而財之擴可得而平也"
為賺取差價,君王以強制的方式從富人那兒便宜購入過剩的資源
再"散積聚,鈞羨不足,分并財利,而調民事也"
往下分配給窮人,實現社會福利的構想
至於有無過剩,君主自可展現權威主觀訂定之
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
另一邊蜀漢,對從商管道的作法和管仲不同之處在於,有設立司鹽校尉、司金中郎將等
以從事鹽鐵的國家專賣
福利政策的話,諸葛的辦法是"先理強,後理弱"(諸葛亮集)
前者"限之以爵"(郭冲五事)、"爵不可以無功取"(張裔傳)
抑制了東漢以來權貴豪門很方便就能做官的途徑
後者則是藉由發行超過幣值重量的直百錢,讓人民自願賣米給國家
這樣即使貧農也有致力於農業的動力,同時又有機會以多餘的錢去購買其他民生必需品
當然此乃相較於山東,四川有產銅的優勢
雖然方法是劉巴提的,但諸葛身為最高內政長官,不同意也搞不起來
此外,由《諸葛亮集》提到的"將有八惡"裡的"富不能濟窮"且應該要"無盡民財"
以及他推崇堯舜時代"用天之時,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有餘糧,以給不足,
天下通財"的理想境界
顯然他是認同救濟措施的,但猜想因為蜀漢都沒遭逢凶年,加上人治效果十分有成效
因此沒必要用到社會救助
問題他又主張"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安",可知就是給一個最低限度的補助
更甚者他直接以身作則,以自身廉潔的行動,帶領一班蜀漢大官跟著節儉自持
以上只是兩人因時、因地制宜而分歧中的一小部份,其他有時間再補充
PS:郭冲五事裡的"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
拿"恃功驕豪"(劉璋傳)的龐羲來講,其實他光招募部曲的事被劉璋知道了
就嚇的向劉璋請罪..所以如果把"自恣"改成"自制",也不為過這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