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劉焉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6-06-30 18:41:39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漢魯恭王之後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
                          ^^^^^^^^^^^^^^^^^^ ^^^^
:   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後以師祝公喪去官。(1)居陽城山,積學
   ^^^^
《三國志‧蜀書‧劉焉傳》說劉焉的先人,
於「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照一般行文慣例來看,這裡的意思應該是說:
  劉焉的祖先被徙封為「竟陵侯」,
  所以其後代就移居到江夏郡的竟陵縣了。
不過,這個記載的確實性,
一開始我覺得好像有可以商榷的餘地。
因為《後漢書》裡還有另一個「竟陵侯」的記載,
看起來好像會與〈劉焉傳〉的說法有牴觸。
然而,在作了一些假設與計算之後,
發現《後漢書》的記載確實有可能成立,
也就是說是我太多疑啦!
以下把假設推敲的過程也貼出來,
有興趣的板友不妨也來看看我是不是還有哪裡有漏洞。
根據《後漢書‧宗室四王三侯傳‧城陽恭王劉祉傳》的記載,
劉祉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遠房侄兒,
乃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
(長沙定王與劉焉的祖先魯恭王以及漢武帝,他們彼此是兄弟)
這位城陽恭王劉祉,他的兒子與子孫好幾代都是東漢的「竟陵侯」。
光武帝封劉祉為城陽王,但劉祉在病死之前,
上書歸還了城陽王的璽綬,光武帝依從劉祉的請求,
封劉祉的嫡子劉平為「蔡陽侯」,
讓劉平以「列侯」的身分來繼續傳承先人香火。
不過,劉平後來因為犯法而被削除封爵,
到了光武帝之子明帝的永平五年(62)之時,
劉平才又被另外封為「竟陵侯」。
在劉平之後,接下來還繼續傳承了至少有三代。
〈城陽恭王劉祉傳〉是這麼記載的:
 「(劉)平卒,子真嗣。真卒,子禹嗣。禹卒,子嘉嗣。」
換句話說,在劉平死後,其子劉真、孫劉禹、曾孫劉嘉,
也都還是「竟陵侯」。
然而,〈劉焉傳〉說「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
如果劉焉的祖先要能夠「徙封竟陵」,
前提必須是當時已經沒有人被封為「竟陵」侯了。
但是,章帝「元和」年間,相當於公元 84~87 年,
與明帝永平五年(62)之間的時間差距,最多也只有 25 年左右。
這 25 年的間距,塞得下從劉平到劉嘉那麼多代人嗎?
由於史書並未記載劉平及其子孫的生卒年,
這裡需要假設一下來作估算。
劉平的父親城陽恭王劉祉死於光武帝建武 11 年(35),
時年 43 歲,可知劉祉出生於公元前8年(漢成帝綏和元年)。
假設劉祉、劉平、劉真、劉禹、劉嘉這五代人,
每個人都是16歲生子,
那麼劉平出生於公元8年,
劉真出生於公元 23 年,
劉禹出生於公元 38 年,
劉嘉出生於公元 53 年。
由此可知,在劉平被漢明帝封為「竟陵侯」之時(62),
其實有可能劉平到劉嘉這祖孫四代都已經活在世上了!
這麼一來呢,劉平他們祖孫四代,
如果在「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這件事發生之前(84~87),
便已先後繼承成為「竟陵侯」,也是不會有問題的。
當然啦,這是以每個人都 16 歲就生子的假設來推算的,
雖然看來可能略顯極端,但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公元 53 年與 62 年之間還有 9 年的時間彈性,
而公元 53 年距離公元 87 年的時間間隔更多達 34 年,
即使每個人的父親都晚幾歲生子,應該也不會影響前面的推論。
因此,結論就是:
 在劉焉的祖先被東漢朝廷封為新封的「竟陵侯」之前,
 劉平、劉真、劉禹、劉嘉四代人先後都曾當過「竟陵侯」,
 這個記載應該沒有什麼可疑之處。
話說回來,《後漢書》並未記載劉嘉在繼承竟陵侯爵位之後的結局如何,
也沒說他的子孫情況如何。
在劉焉的祖先於章帝元和年間被封為竟陵侯的情況下,
合理的可能情況大概有以下這幾個:
 在那之前~~
  1.劉嘉也死了,而且無人可繼承其爵位,國除。
  2.劉嘉被改封到別的地方去了。
  3.劉嘉因故被降封(這結果也是被改封到別處),
   或是被削除封爵。
假如劉嘉的結局是上面的第一項,也就是劉嘉死了、且無繼承人,
那麼,當劉平被封為「竟陵侯」之後,
在那約 25 年當中,
劉平以下四代的「竟陵侯」侯爺都死了!
這感覺還蠻~~~~~
:   教授,舉賢良方正,辟司徒府,歷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
:   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
:   ,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焉內求交阯牧,欲避世難。
:   議未即行,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
:   言,意更在益州。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2)而并州殺刺史張
:   壹,涼州殺刺史耿鄙,焉謀得施。出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封陽城侯,當收儉
:   治罪;(3)扶亦求為蜀郡西部屬國都尉,及太倉令巴西趙韙去官,俱隨焉。
:   (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