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8 海峽兩岸(昆山)馬拉松

作者: track (選了自己的人生)   2018-04-26 11:47:58
2018海峽兩岸(昆山)馬拉松
網誌圖文版: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51064
2018萬金石的補考,3:19:19,PB達成,2017下半賽季延長賽結束。
賽事名稱沒打錯,
海峽兩岸是主標,昆山是副標,
這樣大家知道這是場甚麼目的的賽事了吧!
話說3/31晚,
接到一通前同事的電話,
問我有無興趣4/15到大陸昆山跑馬?
機票住宿全包,
週六上午去,週日比賽,週一回。
查了一下行事曆,
明天才是愚人節,應該不是整人的。
周一下午原本有事,但還調得開;
想想萬金石期末考碰上高溫沒跑好,
現在天上掉下來個補考的機會,去或不去?
上網Google一下賽事資訊,
是”第一屆”海峽兩岸(昆山)馬拉松,
全程在昆山市區跑,路線平;
氣溫約在10~19度,不冷不熱。
3/18萬金石後全休了一周,
上周才開始簡單活動,
補考能不能考得比較好,也沒十足把握;
幸好接下來清明五天連假,
臨時抱個佛腳,
破PB應該還是有機會。
回覆了報名資訊,
人生的第一場強國馬,就這樣敲定了。
完成報名後,距比賽日只剩兩星期;
評估了一下,也不用怎麼跑課表了,
把狀況調整到接近萬金石出發前的狀況,就差不多了。
趁著春假期間,打算每天跑個馬拉松配速(4’40~4’50)-10K,
其中一天稍微拉長到12~15K;
並試試最佳化比賽裝備
(萬金石穿日製虎走,感覺大了半號,鞋、腳、襪並沒有合一)。
哪知才跑三天(10K、10K、12K),
一個不小心著涼感冒了;
被迫休了兩天,
稍微好點後,再跑了3天馬拉松配速10K,出發了!
對於昆山的印象,
在於十多年前當電子廠品保工程師時,
許多客戶都有在昆山設廠,
這裡台商、台幹不少。
我當年工作的主管,現就在這擔任廠長。
昆山離上海不遠,
我們一行10人(含幾位跑者與賽會工作人員)
從台灣桃園飛上海浦東機場(約2小時),
抵達後有安排車輛接送,
機場到昆山市區(約1.5~2小時);
直接到會展中心領號碼布,
雖是第一屆辦,
參賽人數也不算多,
(全馬、半馬、Fun Run共計約6000人參賽,全馬約1200人。)
但EXPO卻是萬人賽事的高規格,
表演舞台、廠商攤位、台灣美食區,
空間超大,動線流暢,
當我看到會場外牆上掛著”兩岸一家親(昆山)馬拉松”的大型看板時,
我知道這是場透過體育活動,促進兩岸交流(統戰)為目的的比賽了。
前主管知道我要來,要請我吃飯;
他是我第一份工作的主管,
後來職場做事的方式與邏輯受他影響很深,
雖然沒一起共事也近十五年了,
但一直都有保持聯絡,更新近況;
也謝謝因四處跑馬帶來的會面機緣。
比賽於八點起跑,六點從飯店出發往會場,
以參賽人數來看,是場中小型比賽;
但賽事規畫,有著全馬萬人的規格;
或許是未來幾屆的目標吧!
僅開放有號碼布的參賽者進入會場、
晶片計時(每五公里設一個檢查點)、
賽道距離有中國田協的丈量認證、
全程封路、
管制人力超多、
(每10~20公尺站一名保安,賽道兩側都有,估計全線超過五千人)。
設置密集的醫療站(後段感覺好像每公里都有)。
全程平坦無坡,
連上下高架橋、地下道都沒有;
僅有過平面橋時有微微地起伏。
賽道一路幾乎都有三線道寬以上(很多路段是整條雙向六線道都封路),
因為路太寬,別只跟著人、沿著兩側路邊跑;
最好是跑在路中央,眼觀遠方,
看到要轉彎時,慢慢切直線過彎,多少能省點距離。
沿線看熱鬧民眾出乎意料之外地踴躍;
雖無私補或激情的啦啦隊,
但全程42.195km幾乎是站滿人,
比賽有人看就是High,
居民攜家帶眷、男女老少都有,
即使只是拍手加油,
感覺自己像是運動明星般地-還蠻爽的。
每公里都有標示牌,
而且標示牌旁還配有一位舉著加油標語的Show Girl女性志工;
賞心悅目,為辛苦的後段馬拉松賽事增添一些期待的樂趣;
不過在跑到32KM標牌處,當時周邊沒什選手,
舉牌志工對著我微笑說,"加油!你好快!"
嗯!對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大叔來說,聽起來是有點怪怪的。
起跑後,約兩公里處,追上330列車,
然後就一去不復返。
路面很平,賽道很寬,氣溫舒適,天空很藍(本來還擔心空污),
上衣穿上久違的比賽背心(之前因背兔子會磨肩膀,只好穿T恤),
下半身Virus五分壓縮褲,
腳踩ASICS SORTIEMAGIC馬拉松鞋,
腰繫補給彈夾(5條Gel+1條能量棒+1顆鹽錠),
這次少了一隻兔子背包的負擔
[10年來第一次沒背兔子跑馬,主因是萬金石的痛苦回憶(一度想把一同奮戰十年的伙伴
遺棄在海邊),加上第一次來強國比賽,想說低調些!],
身體感覺很輕盈,
挑戰PB,有了個信心的開始(相較於萬金石出發時,就覺得有點不妙)。
因為是多出來的補考場,
心境反而更能輕鬆以對,
朝前半馬1:40完成為第一階段任務,
找到今天4’45的體感後,
開啟定速鈕,專注地前進。
補給
9K(Gel)、16K(Gel)、21K(Gel)、22~24K(鹽錠)、26K(Gel)、30K(能量棒)、35K(Gel)
在設定的區間內,餓了就吃;
寧可早,不能慢;
過半馬時,含著鹽錠跑一段,感覺很不錯;
30K時,解決飢餓感,咬半條能量棒剛剛好。
全程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心情,
今天沒高溫來攪局,也沒缺水,
賽道又寬又平又直,
很享受這個比賽的過程
(對不起,我被收買了,不過這是真話。);
倒數1K時,漏看了41K的標示牌,又不敢看錶確認,
持續順順地前進,直到42K告示牌出現,
可惜只剩最後195m可加速衝刺。
每5K分段成績
0~5K(23’45)、5~10K(23’39)、10~15K(23’32)、15~20K(23’43)、
20~25K(23’32)、25~30K(23’38)、30~35K(23’38)、35~40K(23’51)、
40~42.195(10'01)
前半馬1:39:20 後半馬1:39:59
完賽成績 3:19’19。
以分段時間來看,全程幾乎均速;
但其實體感35K前是M心率,35~42K是T心率;
過程中我並沒有看心率數據去控制,純粹用體感跑;
最後五公里會試著拉心率,想像自己是正在跑半馬的比賽(切換成半馬模式),
然後會發現心率提升,配速卻是維持,
撐到40K時,若身旁有人應該可以再衝刺一段。
完賽禮有珍珠奶茶與滷肉飯,
試著藉由台灣小吃,讓大陸跑者更認識台灣,
也讓台灣跑者回味家鄉味。
喝完珍奶後,
領了寄物包(大會用貨車從起點送過來)
換了裝,搭乘接駁車回起點。
下車時遇到在當地工作的台灣幹部,
看來當地台灣人報名參賽的有一些人,
特地從台灣來比賽的人似乎不多。
這是場兩岸一家親,打算拉近彼此距離的一場馬拉松;
雖說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
碰上複雜的兩岸關係,我看是很難呀!
但不得不承認
是我目前跑過的19場全馬中,
感覺最好跑的高速賽道。
全程賽道平坦,參賽費用不算太高,管制徹底,距離精準,民眾夾道歡迎;
只要不要異常地熱,天時地利都有了,很適合破PB;
首屆的缺點在於全馬參賽人數較少,
比較找不到實力相近的跑友一起前進;
另若是參加半馬組,就不是那麼推薦!
比賽半馬與全馬同時出發,半馬卻因分區而被擋在後面。
賽後也可到附近城市走走,
周庄古鎮、上海、蘇州都不遠,
過去總是往日本跑的跑友們,
下回倒是也可考慮看看強國馬,
體驗一下共產國家管制賽道的魄力!
友好、惠台政策這樣一個一個來,
去或不去?大家就自行考量囉!
作者: running711 (台灣科科慢跑協會)   2018-04-26 12:15:00
強國辦事果然有效率的感覺
作者: eightmeals (八餐)   2018-04-26 14:40:00
大陸很多賽事都是國際級水準,自己沒跑過,但很多人推薦
作者: terryc (terry)   2018-04-26 15:20:00
加油!你好快!
作者: loveraccoon (Raccoon(奇))   2018-04-26 15:31:00
對岸的比賽路線交管真的有本錢這樣辦,沿途上民眾也,就比賽來講很能激發腎上腺素衝成績,就看介不介意過去+1
作者: JoakimNoah (!!!!!!!!EFF 53!!!!!!!!)   2018-04-26 15:46:00
春天的江南肯定是舒適宜人 高污染企業也趕了不少
作者: applexyz (Applexyz)   2018-04-26 23:54:00
想參加廈門馬
作者: abcde509 (喇牙)   2018-04-26 23:59:00
對岸賽事蠻值得參加的 看看別人優點再想想台灣
作者: hutdris   2018-04-27 13:57:00
體驗一下共產國家管制賽道的魄力XDD
作者: sqt (深海)   2018-04-30 20:24:00
強者,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