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增設北土城交流道 環評小組審查過關

作者: hicker (救護車專載笑到腹肌抽筋)   2022-03-24 00:02:09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323003544-260405
15:50 2022/03/23
中時 林良齊
因應土城暫緩發展區、擬定土城都市計畫、土城醫院等區域都市計畫檢討及大型開發引
進人口及車流量,交通部高工局今天送至環保署環評小組第3次審查「增設北土城交流
道」環差報告,最後,該案通過小組審議建議通過,但要求開發單位應說明周圍相關計
畫關聯性評述。
開發單位指出,配合新北市政府,因而新增北土城交流道,預計可以配合並強化都市計
畫案的功能也能減輕既有土城、中和交流道的負荷;高公局代表說,增設交流道後可以
有效紓解交通量。
多位當地民眾表示,北土城交流道開發理由是為了配合都市計畫,但此交流道開發後反
而截斷近百公頃的司法園區對外聯通,不應為了增設交流道而增設交流道。
營建署代表說,擴大司法園區由內政部開發,主要是針對啟動現行新北地院、地檢署及
土城看守所多數老舊,加上看守所容留人數不足,基於人權、辦公空間需求所以才會開
發,徵收部分私人用地後也保留較精華部份給民眾,如看守所、地院等都在較陡峭地方
設置。
至於民眾原本質疑會影響金城路交通,新北市政府代表說,未來擬塗銷路邊停車格讓金
城路變成6車道,並加上如禁行右轉等管制,但仍會視交通事實實施不同的措施。
最後環評專案小組建議通過,但要求開發單位應補與周圍相關計畫關聯性評述,加強交
流道施工、營運期間之區域路網影響減輕措施,及完成後區域交通綜合改善成果說明。
作者: facebookig (魯蛇臉書)   2022-03-24 09:12:00
施工期程8年
作者: heremattis (We Can Change the World)   2022-03-24 11:15:00
國三北上接65只有一線道時常塞北土城看來是分散中和交流道的車流為主
作者: ultratimes   2022-03-24 14:10:00
這樣國3速限可以從北土城開始110嗎?
作者: su31tak (su31tak)   2022-03-24 20:19:00
要看現地實際設計速率吧
作者: ultratimes   2022-03-24 20:20:00
土城-中和跑110絕對沒問題啊,現在只有100是當緩衝區不是他的設計只能100,避免過了中和後直接110降到90
作者: lulu1305174 (ㄌㄨˇ ㄌㄨˊ)   2022-03-24 21:27:00
終於通過了但是蓋八年也蓋太久了
作者: shter (飛梭之影)   2022-03-24 22:26:00
三峽(三鶯、樹林) 土城(土城、北土城) 新店(安坑、新店)汐止(南港、新台五) 都蓋兩座國三交流道,中和也差不多了吧
作者: edos (DOS)   2022-03-25 01:09:00
三峽、柑園是因為以前有樹林收費站,改建樹林交流道。國三在土城區的長度算不短。新店因為新店溪區隔了安坑與新店。基本上中和沒條件再增開交流道,國三在中和區的路線在南側山區,本就沒適當地點增設,中和交流道與安坑交流道也才距4公里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01:40:00
鶯歌高職那條中正三路不知道有沒有可能開單向交流道?
作者: lulu1305174 (ㄌㄨˇ ㄌㄨˊ)   2022-03-25 11:28:00
鶯歌中正三路沒有腹地再設交流道了且旁邊就是鶯歌系統,且還要再設八德交流道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14:18:00
樹林交流道是在樹林境內喔 只是生活圈偏向三峽
作者: edos (DOS)   2022-03-25 14:23:00
系統交流道不看的話。三鶯交流道~八德交流道(名稱暫定)7公里八德交流道到大溪交流道5.7公里。比較大的問題是聯絡道路寬度服務水準無法達到要求,中正三路太窄了。另外北側也還有國二的大湳交流道,再開中正三路這個交流道,顯得太過密集點即使考慮增設二橋那附近交流道,我也建議往大漢溪側去增設"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 nofollow">
再新闢道路聯絡
作者: lulu1305174 (ㄌㄨˇ ㄌㄨˊ)   2022-03-25 15:24:00
而且八德交流道會連到大溪大鶯路就已經可以服務大鶯路-鶯歌中正三路了倒是規劃中的板龍快沒有意外會走大漢溪左岸,可以再做規劃
作者: edos (DOS)   2022-03-25 15:32:00
事後諸葛說,我比較建議樹林交流道往南移到三鶯二橋附近,三,改名三峽交流道。三鶯交流道往南移到上述鶯歌的位址,改名鶯歌交流道。分流掉二地區的車流,三鶯橋的車流也能大幅降低
作者: lulu1305174 (ㄌㄨˇ ㄌㄨˊ)   2022-03-25 16:03:00
或許未來可以在鶯歌二橋設系統IC接板龍快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21:48:00
還有一種是 作成類似香山交流道那樣樹林保留北上南下 三峽保留南上北下學府路借用北大圍牆打通到復興路 變成西往東單行道國三北側開闢一條平行道路 東往西 連接隆恩街這樣子變成一組交流道 還可以車流單純化Y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22-03-25 22:23:00
三鶯交流道本身就不理想,車流直衝三峽市區復興路跟鶯歌端的三鶯橋與文化路,幾乎沒有緩衝。比較理想的做法就是三峽車流到樹林交流道(增設南入南出)。鶯歌在二橋增設鶯歌交流道。取消現在的三鶯交流道。說錯了,樹林交流道應該是要增設南入北出。樹林交流道也沒必要南移到三鶯二橋,因為三峽市區走三樹路+佳園路到樹林交流道跟走三樹路+大義路去三鶯二橋其實沒太大差異。反而交流道移至三鶯二橋,高速公路車流直衝北大特區的大義路,對北大特區交通影響比較嚴重~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22:34:00
樹林交流道維持現狀就好+1三鶯的位置算不錯了 考量到設立時為1990年代初期當時三鶯主要人口多在三峽和鶯歌老街而復興路沿線還沒什麼發展 設立時更沒有恩主公醫院交流道設立後 三峽靠交流道蓋了不少大樓 之後又是北大特區瘋狂興建 才讓三鶯變得無解三峽交通成也交流道 敗也交流道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22-03-25 22:45:00
國道三號在規劃興建的年代三峽鶯歌就各6萬多人,當時不可能沒有預估未來的人口成長概況。關鍵是三鶯交流道現址勢必鶯歌端的車流要經過文化路跟三鶯橋,這對三鶯橋的車流衝擊在當時用膝蓋想也應該會知道。復興路當年我也不解為什麼交流道~三峽國中這段的北側也就是台北大學校地那麼大,怎麼不釋放空間拓寬道路如果北大校地釋放一些拓寬復興路,起碼現在三鶯線高架在那個路段也會看起來比較舒服一點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22:58:00
我講一下那邊的狀況 北大三峽校區當時是跟著特定區一起跑的 只是中間發生許多案件 還有轟動台港的土地案整個區段徵收+校地取得一直拖到1997 98左右才完工第一棟人文大樓是拖到1999年動土的 與當初1989喊遷校時整整多了十年而且那個新市鎮在開發時 計畫人口也不過2.95萬這還是特定區三峽+樹林兩邊的總和 只是後來該區大約有Y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22-03-25 23:03:00
所以才說復興路那段(交流道~三峽國中)沒有拓寬才奇怪當年在蓋國道三號的時候,復興路北側根本都還沒有北大特區的計畫,要拓寬交流道下來的復興路並非難事。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23:04:00
大約住了近5萬人 三峽這邊3萬 樹林2萬人口的暴衝 恐怕是當初設計三鶯交流道時意想不到的Y而且三鶯還得包含2萬多的臺北大學流動人口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22-03-25 23:05:00
即使到了後來有北大特區的計畫,也沒考慮把周邊的復興路作拓寬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23:05:00
這2萬多人口才是三鶯交流道每天使用的主力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22-03-25 23:06:00
妙的是台北大學到後來卻釋放校地去拓寬北邊的隆恩街去~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23:08:00
當初特定區拓寬的道路還是佳園路一到三段 以及三樹路後來才用三鶯二橋和龍埔路開闢取代復興路拓寬
作者: edos (DOS)   2022-03-25 23:09:00
的確這樣看起來樹林交流道不用南遷是比較ok。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23:09:00
這兩個也是特定區形成後才出現的 龍埔路還索性去綁Y綁三鶯線的開闢
作者: edos (DOS)   2022-03-25 23:10:00
三峽這邊問題已經不大了,因為樹林交流道已經很大部分分流掉三峽、北大往返台北的車流了。三鶯交流道的問題反而是在往鶯歌端瓶頸三鶯橋跟鶯歌市區道路。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5 23:12:00
鶯歌很難解吧 市區被山區和河流巧妙阻隔而且可開闢空間又比三峽或樹林少很多鶯歌的地理位置比較像是自成一塊 和三峽有河阻隔和樹林有一大片無人地帶 和桃園 龜山 八德則要往上爬坡市區巧妙地附近都無人口稠密帶接壤Y
作者: lulu1305174 (ㄌㄨˇ ㄌㄨˊ)   2022-03-26 13:26:00
倒是八德交流道不知道進度如何,畢竟連接的大鶯路只有兩線道至少要拓寬成四線道
作者: ji394xu3 (薩埵十二惡皆空)   2022-03-26 13:41:00
根據市府說法,大鶯路將來只會採取部分路段拓寬
作者: lulu1305174 (ㄌㄨˇ ㄌㄨˊ)   2022-03-26 15:20:00
要不然就要蓋板龍快時也要有機慢車道
作者: ekes11 (我愛鈔票)   2022-03-26 15:25:00
鶯歌的問題跟它地理環境是不是自成一塊沒有關係啊,關鍵在於它的市區道路太亂太窄了。如果下三鶯橋文化路、國慶街、中正一路、尖山路...通通都來個40公尺8線車道,也不會塞了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6 17:11:00
鶯歌地形其實很崎嶇 不平坦的地形讓鶯歌很難拓寬或新建道路
作者: ekes11 (我愛鈔票)   2022-03-27 13:00:00
跟地形也沒有關係,鶯歌就跟其他很多台灣鄉鎮市一樣早期缺乏都市計畫,房子道路都隨便亂畫亂蓋的結果而已。否則像鶯歌文化路+國慶街,那有什麼坡度造成道路狹窄的?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7 13:02:00
隔壁三峽和樹林當初的鄉鎮都市計畫就好很多而且三峽的兩個都計都設計得很美妙 舊市區巧妙的環形道路設計小家碧玉 隔壁北大特區則是方正大氣
作者: ekes11 (我愛鈔票)   2022-03-27 13:03:00
龜山區忠義路、振興路坡度還比較大呢~~路寬還不是大大條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7 13:03:00
樹林市區則有大量的工業就業機會 且都還有平地可開發而且三峽舊市區主幹道有鄉鎮都計最寬的人行道
作者: jago (家狗)   2022-03-27 13:05:00
身為老三峽人無法同意舊市區這種人行道都缺乏的爛路被美化稱為小家碧玉。太諷刺了
作者: edos (DOS)   2022-03-27 13:50:00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8 11:59:00
樓上 建國路兩旁都已經是大樓要怎麼拓寬?
作者: edos (DOS)   2022-03-28 14:16:00
徵收拆遷拓寬,中華民國法律沒有規定大樓不能徵收拆遷。建國路(鶯桃路~車站)除了空地、鐵皮屋以外,很大比例還是五層樓以下的老舊公寓為主。新式大樓佔比倒是不高。(建國路的大樓只少數集中在南昌街~中正一路這段約200公尺)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2-03-28 21:50:00
你去慢慢談吧 有些大樓還是10年以內新成屋建國路真正可以拓寬的只剩下車站以東一小段還有育英街以西 但這樣也等於沒意義是沒有規定不能徵收大樓 但台灣很少有大樓在蓋了之後被變成拓寬道路用地 然後成功徵收的
作者: edos (DOS)   2022-03-28 22:13:00
中壢龍岡路拓寬拆遷的房子可多更多了建國路真正可以拓寬的只剩下車站以東一小段?你是不是搞錯啥?看看建國路(育英街~車站)這段被你說成無法拓寬的街景好了https://goo.gl/maps/nhHrSSYR2vdJTZod8 一邊是老舊低矮公寓一邊是三號公園https://goo.gl/maps/6vBPsuG7nL1PAy5AA 二邊低矮老舊公寓ttps://goo.gl/maps/XFqRJ1ow5k1mTpcd8 (南昌街~中正一路)我說的有少數幾棟大樓的路段,但那些大樓都超過10年了就是更正 https://goo.gl/maps/XFqRJ1ow5k1mTpcd8https://goo.gl/maps/Z436PhX84HtHafw56 (由西往東)還沒到車站,又恢復一堆低矮老舊公寓。建國路(鶯桃路~中山路)這段,有幾棟十年內的新大樓?連這種絕大多數路段都是低矮老舊公寓也沒人行道的慘路都說無法拓寬的話,那真的也別抱怨台灣路爛市容醜,自己都無心改善其實老房子跟新房子被徵收拆遷也沒太多差異。因為土地徵收價格都是一樣,老房子的建築物殘值很低,補償就少一點。新房子的建築物殘值比較高,建築物補償費就高一點,其他沒兩樣。有人會說那把馬路空間一部分那來蓋人行道就好,可以,那是針對原本馬路寬度就足夠的地方能做的事,但鶯歌市區這些馬路都本身就狹窄到不行,平日道路服務水準都在D E F 級之間徘徊大家都知道都市計畫、道路拓寬這種涉及土地房屋徵收的事要溝通協調花很多時間,但願意去做,即使要花幾十年才能完成,也好過總是提到這東西就打預防針說太困難不可能就擺爛的好。都不做的結果就是百年千年後都還是一樣繼續爛。
作者: platform   2022-03-29 09:26:00
逼台鐵鶯歌改線快弄好就可以用台鐵路廊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