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發問] 很想請教前輩們如何看待網民對日災新聞 …

作者: DixAnnees ( )   2011-03-27 02:28:27
每過一陣子就會聽到對這行業充滿理想抱負的人,
提出這樣的疑問或反思,
經歷過和你相同的過程,我想許多人都有,偶有不平,偶有委屈,甚至麻痺,
我自己也是從十多年前立志想當記者,走到現在,
大多數人,已不打算在這裡發出任何一點反擊的聲音。
我想說的是,
輿論對於記者的漫意撻伐(含鄉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這個圈子裡,有令人搖頭的新聞人,但也有很多認真在火坑中打拼的新聞人,
有拿著自己印的名片招搖撞騙自稱的記者,也有更多放棄高薪、優渥、舒服的生活,
為了正義感與實現價值,而寧可選擇勞累、低薪、和社會奮鬥的記者工作。
尤其近年新聞媒體人的社會觀感,急速下墜,考驗不少人對理想的堅持。
記者不是無冕王,
新聞圈不是也只有「記者」這樣的職位,縱使鄉民總以為所有trouble全都歸咎於記者,
新聞工作事實上是一個團隊協力,
但也同樣地,許多新聞生態、現況、困境、善或惡敗,
不僅是一個人的好壞造成,更多的是大環境的影響,這當中牽涉層面太多。
如果你是科班出身,相信你在不少課堂中已研究、批判、深思過,
若你已步入此行,也應有了更深刻體會與感觸。
也許鄉民的話語使你迷惘,
建議抱持的心態,就是回想,你要做一個怎麼樣的新聞人。
要怎樣看穿這樣的環境,如何耐壓、嘗試未來改變,積極是一個新聞人的特質。
可不可恥,只有自己最清楚明白,
不需要多與誰爭辯。
心中若知做錯了,就該好好想想這是不是一個台灣該一直保有的新聞環境,如何改變;
心中若知沒有錯,問心無愧,也不須拿出來大聲嚷嚷,
有太多過於複雜的事實,並非閱聽大眾所能理解,
這也是為何他們在批評針砭時,常錯指了問題的核心。
如果與鄉民一同辯論,只會愈辯,愈陷入一團模糊是非善惡的滾輪。
多累、薪水多可憐、工時多長,都不是藉口,
這是我唯一希望記者們不要拿來作為擋箭牌,以及和鄉民爭辯的立基點。
新聞工作應該是一項驕傲,
我們可以選擇奮鬥與嘗試改善環境,看清楚眼前的路。很多時候,就不必多說。
※ 引述《nicooole (nicooole)》之銘言:
: 各位版上的記者大哥、大姐好
: 小妹我也是國內某新聞相關學系的後輩
: 看到近日以來各家新聞媒體機關均以日災作為頭條報導
: 不禁也為赴日採訪的前輩感到尊敬與感謝
: 在此表達致意
: 且我相信現在仍有些無法上版的前輩們正在日本災區做第一手的報導
: 同時也冒著自己會受到輻射污染的風險
: 採訪環境的不熟悉 語言的障礙 採訪資源的缺乏
: 仍然為台灣的閱聽大眾們盡一份心力在努力著
: 但是我相信各位應該或多或少也會耳聞
: 諸位的努力並不被部分台灣閱聽人所領情
: 尤其在各家媒體報導日本NHK報導客觀中立、臨危不亂的正面形象後
: 我觀察到我周遭的人開始出現了一些認知的改變
: 變化是這樣的
: 第一階段
: 日災剛發生 新聞報導災區範圍、規模 / 驚訝、不敢置信
: 第二階段
: 應變方式、災情報導、推估局勢 / 恐慌 開始擔心發生在台灣怎麼辦
: 第三階段
: 赴日報導、災情越加嚴重、台灣自我檢討聲浪 / .....開始有點麻痺
: 第四階段
: NHK報導好棒 / 台灣新聞媒體浮誇又造假 不要再賣戲了!!
: 第五階段
: 祝福日災們、感性的新聞 / 台灣最近有發生什麼事嗎? 捧日本捧到快吐了
: 台灣記者也是很辛苦的 還不都是觀眾愛看才報
: 整體而言 對記者的批評極竟之能事
: 反諷、辱罵、不屑的言論諸多
: 我就不便複述
: 而這幾天這篇「我們到底哪裡可恥?」正在facebook、噗浪蔓延
: http://0rz.tw/mZMUn
: 我能夠認同她為台灣記者發聲的用心
: 但同時我也覺得某方面她的觀點略顯薄弱
: 很可能接下來又會引起護航爭論
: 對於改善記者的形象很難說有實際的效用
: 我知道記者這個行業 總是要孤軍奮戰的
: 很難去奢望有個強者可以帶領同仁們共創美好的理想
: 至少據我了解 媒體老闆並不常給予精神喊話
: 相對的 被駁回意見、違背良心的精神壓力可能還要多上許多
: 更何況要勇敢站出來為全體記者發聲、大膽革命?
: (黃哲彬前輩也曾為反媒體置入盡一份心力,曾一度展現媒改的曙光,
: 但是這陣子聲音似乎又變小了,在此不多談)
: 我不敢奢望前輩們能夠在勞務中還要提出具體的改革方針
: 但是小妹我衷心的希望前輩可以描述實際工作情形、當今新聞環境
: 以及個人於天災系列報導、網友反彈記者的看法
: 能夠作為幫助閱聽人同理看待記者的材料 而非人云亦云
: 或是能否提供在業中的同仁所撰寫相關心得的部落格網址?
: 不過我也不願前輩們因發表心得而被不肖網友人肉、狠批
: 不曉得版務的部份 是否能由板主提供匿名帳號或其他辦法?
: 在此致上十二萬分敬意
作者: seibu (難過)   2011-03-27 13:49:00
作者: sunlooo   2011-03-27 17:28:00
作者: nicooole (nicooole)   2011-03-27 22:37:00
我是原po 我大概可以理解您所說的意涵和鼓勵的話語不過前輩您的觀點比較偏向從個人角度來看待新聞工作我比較好奇的則是前輩如何看待「社會大眾對你們的觀感」以及是否對於這樣的工作環境是否有值得檢討之處就我們觀察 並不是只有鄉民對記者感到反感至少在我身邊 也有不少長輩級的對於記者深陷颱風現場比水位感到好笑 或是記者逼問受害者感到憤怒當然您也可以說 我不必在乎其他人的眼光 做我的理想不過在這種處境下 我很難想像未來若真的要當記者時還有多少人願意信任這個行業 還是備受嫌棄我相信前輩也可以理解科班學生的現今的迷惘與掙扎但是我相信 在實現理想之前 我們應該還是可以透過更實際一點的動作 去改善記者的地位和權益 還有重拾社會信任很想知道前輩對於現今新聞環境 是否為您想要的?還有原因懇請不吝惜分享
作者: DixAnnees ( )   2011-03-28 00:33:00
如何看待/是否值得檢討之處,文中已有提及。您說的具體行動,我想最基礎還是訴諸新聞人本身,做了什麼、要的是什麼。您要的是地位和權益,在實行夢想之前?還是做好一個新聞人,儘可能扮演好自身角色,慢慢改善大眾對新聞人的印象?成長是需要陣痛的,可以的話,嘗試慢慢改善環境。您可以因為擔心受到嫌棄、社會聲望低,而不投入這樣的工作;也可以投身這樣的工作,用具體行動去實踐一個新聞人的價值。如我所說,新聞是一個大環境,記者只是其中螺絲釘之一,很多現實面受到大環境影響,或許等到某一天擔任要角時,能夠一舉改善過去的風氣,(含商業利益部分)但還在當一個螺絲釘的時候,也不要忽視了自己的價值。可以的話,建議您可藉由多觀察、多接觸,看清記者帶給大重負面觀感的原因,自會找出解決辦法/或暫時無法解決的原因。不是不願說,而是由於牽涉複雜,必須就單一現象,一個一個拆解說明。您可以就單一議題拋磚引玉,提出討論。譬如光是颱風天要蹲水裡這樣一個問題,就可有樣樣款討論方向。或者是您在實務中自身遇到,卻無法解決的難處?
作者: dionysus0322 (言不盡意)   2011-04-13 15:16:00
不能同意原po更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