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大家對歐老師反對"曹雪芹反封建"的理解

作者: nightlight39 (乃賴)   2016-10-06 12:46:57
※ 引述《amma5420 (amma5420)》之銘言:
: 最近聽歐麗娟老師在課堂的一段解釋,
: 為曹雪芹並非反封建制度辯駁,
: 內容如下:
: 在這樣的背景底下,第一個,他(曹雪芹/賈寶玉)就來自這樣的家族,第二個,他的情思
: 情種也都
: 來自這樣的封侯富貴之家,請問他如何去反對塑造他的原因,這是一個很不合邏輯的說法
: ,何況,我們從很多小說的描述中可以發現,曹雪芹和賈寶玉深深眷戀他們已失去的這一
: 切,我想這也合乎人之常情吧!如果你能選你是不是要進入豪門?這不是我們大家都可以體
: 會的嗎?而他就已經在裡面了,歷經百年的基礎,是他生命史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憑什麼
: 他要反對它(封建制度),這是一個很奇怪、違反人性的邏輯!
: 聽到這邊,感覺歐老師講得頗激動的,
: 她有她的觀點詮釋,不滿其他學者這樣膚淺的認為曹雪芹反封建,
: 然而,我實在無法理解老師的邏輯立足點在哪裡,
: 上面那段老師似乎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 但這樣的詮釋我覺得也不是特別的說服人,
: 總感覺帶有強烈的個人好惡,
: 因為老師在課堂一直強調要排除個人偏見,
: 當下很贊同她的觀念,很多解說也挺深入,
: 但類似這樣的內容仍不在少數!
: 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呢?
: 或是能進一步協助我闡明老師的觀點呢?
不知道有沒有在這個版說過?
以前上過歐老師的課,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寶釵撲蝶一段,
有紅學家說是寶釵心機重,
但歐老師很生氣這個說法,
她認為情急之下女孩子脫口而出的話根本沒有那麼多算計,
而且寶釵和黛玉原本感情就好,
所以這樣說是很自然的。
然後對於冷香丸一段,
很多人說這是象徵壓抑,
我記得她也不認同,
但理由我忘記了,只記得沒有說服我。
說到底,曹霑已死,
這些推測是正確還是錯誤無從認證,
但是光講撲蝶一段,
我認為應該以文本說話,
而不是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解讀當時的情境,
紅樓夢不是真實生活,
是有意為之、精密計算的寫作,
所以曹霑所寫的每個橋段絕對都是有目的的,
過去很多紅學家很多臆測,
要推翻當然不是不行,
但根據當然是文本、脈絡,
而不是我覺得。
回到反封建,這個反封建之說應該是共產黨文化下的主流,
所以他們解讀經典都會盡量往無產階級革命這個結論歸納,
這當然是他們政治正確的解讀方式。
回到問題:曹霑/賈寶玉有沒有反封建呢?
首先,這兩個人就不是同一個人,賈寶玉只代表曹霑的一個面向,
但是從曹霑的脈絡來看,他有沒有批判封建社會的文化?
一定有。
很多角色的存在都直接說了這是一個腐敗的制度文化,
紅樓夢當然是個批判性極重的作品。
那曹霑是不是出身於大富大貴的官宦之家?
是的。
所以也享受到這種封建貴族才能有的精緻文化?
當然是。
曹霑有沒有可能依然喜歡、懷念那樣的生活?
當然也會懷念?
那麼,曹霑會不會也是封建文化的受害者?
當然也是。
起於抄家、敗於抄家,這原本就是封建文化常有之事,
受惠者也是受害者,這並不衝突。
所以,曹霑到底是反對封建制度,還是贊同封建制度?
我認為會問這個問題的人,
對於文學、人生的理解都太過膚淺,
一個人對於社會、文化、家庭當然是矛盾的。
我舉另外一個例子:
托爾斯泰是不是誕生於貴族之家?
當然是。
他是不是恨著這個腐敗的貴族制度?
當然也是。
他是不是眷戀著貴族制度的繁華跟優渥?
當然也是。
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養育我們的家庭,帶給我們最多的愛和恨,
而曹霑/賈寶玉作為大觀園的見證人,
當然感受到了最多的美好和罪惡,
因此當然是愛恨交織的,
這才是符合人性的吧?
正好是因為生命史身在這個百年豪門之中,
所以恨它也愛它,這才是人性。
回到撲蝶一段,
我認為周夢蝶說的最好:
「曹霑以浪漫主義之筆寫黛玉;以寫實主義之筆寫寶釵」
(可能記錯,若有人手邊有周夢蝶的書請指正)
想想,一切都在其中,
讓人心疼又心驚。
幾乎所有偉大的創作者,
對於所處的文化制度,都是愛恨交雜的吧?
我想這才是人性。
所以到後來,
我幾乎不看沒有創作經驗的人談文學了。
對我來說,
有些東西是自己有在寫的人才會看到的。
作者: amma5420 (amma5420)   2016-10-06 13:38:00
推推!!佳解!!這問題應立體化詮釋!!!
作者: yuinena (yuna)   2016-10-07 01:42:00
推,我也覺得單用二分法無法表現出這部作品的高度
作者: RLH (我們很近也很遠)   2016-10-09 02:37:00
寫得真好
作者: Joan037 (辛巴)   2016-10-10 09:46:00
謝謝分享 感覺學了一課!
作者: tara5105 (我不能同意你更多)   2016-12-05 00:11:00
啊好喜歡這篇文啊。人生真的處處是矛盾,小說家(優秀的)只是將其點出來罷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