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榮工處:北迴鐵路興建記錄片

作者: Odakyu (青蛙騎士 瀬戸幸助)   2018-05-18 11:34:51
https://tinyurl.com/y7s2aubb
我現在只看了一部分 但光看這一部分就覺得內容十分精彩
當初北迴鐵路是一條典型的開拓鐵路
是以貨物輸送為主
直到2018年的今天仍然是貨物輸送的幹道
附帶一題 家父在只通車到和平時就搭過了
當時和平一帶尚未開發 海岸線非常美麗
但如今完全被水泥業佔據
作者: ultratimes   2018-05-18 11:39:00
沒遠見的半成品之一,早在興建時就該雙線電氣化
作者: hicker (救護車專載笑到腹肌抽筋)   2018-05-18 11:41:00
沒遠見+1 當初就該直接規劃高速化的北花直鐵才是 (誤
作者: ultratimes   2018-05-18 11:50:00
當時縱貫鐵路電氣化也是十大建設之一北迴鐵路就算因為卡在中間有宜蘭線尚未電氣化那也應該先把雙線做好,並且把電氣化的基座都設立好等到宜蘭線電氣化時再一併拉電線就好重點是雙線沒一起做 也沒做電氣化預留導致那些北迴舊隧道在電氣化時不是廢棄 就是要下挖
作者: chadhsieh (謝老闆)   2018-05-18 11:57:00
一高當初也沒遠見 大部分路段只有兩線道 應該一開始就全4線道
作者: metroman   2018-05-18 12:07:00
用2018的現在來酸1970年代沒遠見,有考慮時空環境背景嗎
作者: NCC1305 (火車男)   2018-05-18 12:08:00
當政府有錢花不完嗎?
作者: metroman   2018-05-18 12:10:00
直接蓋環環島高速磁浮列車,桃園國際機場應該蓋太空站
作者: NCC1305 (火車男)   2018-05-18 12:11:00
連中山高的中沙大橋也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貸款給我們才建得成
作者: hicker (救護車專載笑到腹肌抽筋)   2018-05-18 12:11:00
樓上認真了
作者: metroman   2018-05-18 12:12:00
高速公路應該直接發展無人車,台灣1960年代直接超英趕美
作者: hicker (救護車專載笑到腹肌抽筋)   2018-05-18 12:13:00
直接發展蟲洞技術 讓任意門生活化才是正解
作者: lion1227 (阿達)   2018-05-18 12:18:00
大家都超有遠見的!!!訂閱好幾年的樣子
作者: a5mg4n (a5)   2018-05-18 12:21:00
如果當時政府考慮經費的話,就不會在1067mm軌距搞25kv60cs這個到現在還是舉世無雙的組合了吧選了這個組合似乎代表經費是非常充裕的
作者: NCC1305 (火車男)   2018-05-18 12:30:00
此話怎講?難到要用50Hz?
作者: a5mg4n (a5)   2018-05-18 12:35:00
可以用20KV60cs,也可以用直流
作者: chadhsieh (謝老闆)   2018-05-18 12:45:00
台灣的電就60HZ的不然要用幾HZ的?25KV也是當時國際上的主流
作者: a5mg4n (a5)   2018-05-18 12:46:00
也可以用0hz的且60hz區的窄軌交流電壓主流是20kv
作者: qualala (瓜拉)   2018-05-18 12:49:00
沒遠見加一 應該比照中央新幹線 規劃 磁浮列車的
作者: kigohcy (風櫃店庄小孩念國中)   2018-05-18 13:36:00
問題這些是借錢來蓋的,台鐵借完蓋電氣化的錢加中山高完工,從此年年虧損,而當初優渥的退休條件是在中山高未通台鐵是路上運輸霸主的年代定的
作者: wadadihaga (ininder)   2018-05-18 13:44:00
桃園機場也沒遠見 應該一開始就蓋三個航厦跟預留第三跑道
作者: a5mg4n (a5)   2018-05-18 14:05:00
桃園機場完工時就有三條跑道
作者: purin820611 (Fantine)   2018-05-18 14:18:00
遠見從來都是錢堆出來的
作者: sammy98 (軍)   2018-05-18 15:00:00
桃園機場本來就規劃三跑道 ,第三跑道部分未成 現在是貨機停機場一部分另外1970年時空背景來看 這樣的規劃真的沒有遠見別忘了1964年就已經蓋新幹線1970正也是舉辦大阪萬博展的一年 當時還拉了一條捷運銜接成田國際機場1978年營運1940-1970 日本真的是從0開始
作者: ecpoem (CK101)   2018-05-18 16:31:00
北迴在評估時客運並不被看好,所以只是單線 + 電氣路牌 +37kg/m鐵軌。當時認為旅客主要還是會選公路和航空,哪知通車後立刻把蘇花公路客運K.O.
作者: CGtheGREAT (大個)   2018-05-18 16:33:00
1970年台灣的經濟條件是有多好?當時十大建設還有不少是借款 就算遠見也要跟現實低頭吧
作者: ecpoem (CK101)   2018-05-18 16:34:00
只能說是評估有誤,不能說沒遠見;臺鐵為了西線電氣化可是借了不少錢如果當時北迴用雙線電氣化蓋,連帶宜蘭線也得雙線電氣化,
作者: CGtheGREAT (大個)   2018-05-18 16:35:00
1970年代台灣和日本的經濟水平是有差距的 直接比較對台灣是不公允的
作者: ecpoem (CK101)   2018-05-18 16:35:00
不知得再多花多少資金下去如果要吵,那乾脆說電氣化時山海線線沒全面雙線、南端只到高雄與前鎮也沒遠見好了。時空背景不一樣不能比
作者: gopher (Gopher)   2018-05-18 17:48:00
1970年代正值十大建設,當時臺灣政府的資金非常的缺乏,甚至連機車頭掉進海裡都差一點沒錢重做,怎麼可能有閒錢去搞這麼有『遠見』的東西呢=.=
作者: a5mg4n (a5)   2018-05-18 18:21:00
電氣化時確實是沒遠見的,有遠見的話應該是先把山/海線擇一全線雙軌化再電化,也不必採用目前舉世無雙的搭配甚至都市圈四線化/立體化都比直接全線電化適合
作者: Austronesian (南洋群島)   2018-05-18 18:29:00
當時東部幹線把鐵路升級為1067mm才沒遠見一次升級成標準軌,東部幹線列車速度也能比較快
作者: you1111 ( ̄▽ ̄)   2018-05-18 18:42:00
=w=b
作者: franz10123 (koenig7)   2018-05-18 19:33:00
25kv? 昆士蘭表示:
作者: a5mg4n (a5)   2018-05-18 19:34:00
澳洲電網頻率為50cs,台灣為60cs
作者: evilcherry (邪離子)   2018-05-18 19:43:00
預留電化是應該的,雙線則似乎有點難
作者: CGtheGREAT (大個)   2018-05-18 20:02:00
東拓時台灣根本就沒規劃標準軌是要拿什麼去銜接啊....
作者: chadhsieh (謝老闆)   2018-05-18 20:05:00
頻率的單位是Hertz 簡寫是Hz 不要自己發明奇怪的東西cs是啥鬼?
作者: ppttcc (ppttcc5566)   2018-05-18 20:34:00
沒遠見+1,當初早就應該預留雙1435高速鐵路線路空間還有,那個臭阿本仔也是沒遠見,做那個什麼半套鐵路,應該早早就把環島新幹線的路做好啊
作者: CGtheGREAT (大個)   2018-05-18 21:55:00
日本人想必也沒遠見 國鐵到JR全國供電還沒統一呢XD另外在新航空難前中正機場確實是三跑道的 是後來事故那條副跑道降級成滑行道才成今天的佈局
作者: a5mg4n (a5)   2018-05-18 22:07:00
goo.gl/6GRyNS這個以頻率命名的集團跟台鐵是有些緣故的Cycle per second也是頻率的單位
作者: Metro123Star (MtSt)   2018-05-18 23:24:00
那是角速率的單位吧 雖然那個意義的確就是AC頻率日本當初電力建設就是50 60Hz都有… 不知道什麼歷史背景造成的
作者: NCC1305 (火車男)   2018-05-18 23:42:00
當初各地電力公司買的發電機不同啊,等到後來電力網建立起來時就發現來不及了,兩邊都已形成規模
作者: bw212 (borand)   2018-05-19 00:57:00
日本那個更具體的講就是關西找美國幫忙 關東找歐洲幫忙東海道新幹線為了全線統一60Hz好像在關東地區的變電所加了某種轉換設備 北陸新幹線就沒這樣設計 大概半導體技術成熟靠切換車上變頻器工作模式就可以應付了
作者: ecpoem (CK101)   2018-05-19 01:55:00
請問a5mg4n:軌距同是1067mm電壓都是25kV,50 Hz和60 Hz在設備難易度上差多少?對臺電而言若要給50 Hz的電就要多一套設備(除非臺鐵自己發電),這樣以當時技術難易如何?對成熟的鐵路車輛製造廠而言臺鐵的應該不是困難的規格除非給軌距1067mm車輛用的25kV 60Hz車上設備必須特製,無法由現有設備提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