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該投資兒童,還是該讓父母有能力照顧孩子

作者: olctw (k.olc.tw)   2014-08-14 00:31:24
【李柏鋒/財經部落客】
在PTT保險板上,時常可以看到板友們在一些父母徵詢新生兒保單規劃的建議
時,不厭其煩的提醒家長們,要先規劃好父母親的保障,才規劃小孩的保單
,因為家長是家庭的財務支柱,如果有重大疾病甚至意外去世,往往會造成
整個家庭陷入財務危機,如果有適當的保險規劃,至少還有保險理賠可以支
應龐大的醫療費用或是留作小孩成年前的生活費與教育費用。
最近,台北市的選戰,政見也開始討論到孩子們了,雖然孩子們還沒有選票
,但是孩子們的爸媽有,如果候選人能提出讓爸媽們滿意的政見,或許就能
多爭取到幾張選票了。只是看一看這些政見,其實都沒有解決真正的核心難
題,只解決了表面的不方便。
就像是保險應該先規劃好父母的,再來才規劃小孩的。其實真正會照顧小孩
的,還是父母,真正會不顧自己也要投資小孩的,還是父母。要投資小孩,
其實真正的解答是讓父母有足夠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包含了金錢上的能力,
以及時間上的餘裕。可惜的是,目前提出來的政見,卻反而是背道而馳的。
就像是連勝文提到了要彈性延長幼教時間,來配合台北市家長的上下班時間
,這種「比較簡單但是錯得離譜的事情」其實之前就已經評論過了,問題是
在家長的上下班時間不正常,而不是延長幼教時間來讓不正常的上下班時間
可以因此而合理化。往後,台北市的親子唯一可以聚在一起的可能只有宵夜
時間。以過勞的教師以安親之名行發呆之實來取代親子互動,你說,這是在
投資未來還是在扼殺未來?
同樣的,延伸免學費幼教補助、提高育兒津貼,這種灑支票似的籠絡政見不
太會有人說不好,但是卻也並沒有解決問題。顯然的,問題出在家長的收入
太少,所以必須透過這些補助來減輕壓力,但是這些補助並不會解決家長收
入太少的問題,反而侵蝕了為數龐大的稅收問題卻依舊存在。如果這些預算
拿來協助家長們強化專業能力,讓他們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收到的效果或
許更大。畢竟,生不起、養不起,問題都出在收入扣除必須支出之後已經所
剩無幾。
那好孕服務呢?也許還真的需要一點好運才能夠享受得到。就像大家都知道
父母可以請留職停薪的育嬰假,但是又有多少人敢請?一來要有足夠的財力
,二來要遇到好公司不刁難,對多數家長來說,這種政策不但是看得到摸不
到,甚至還突顯了階級差異。所以在連勝文提出要補助媽媽懷孕到產後一年
,每個月四次瑜伽韻律課程的政見時,有沒有想過這樣的貼心政策,有多少
媽媽真的能享受?或許這樣的政見,需要有額外多給媽媽每週一個下午的「
好孕公假」作為配套,不然也只淪為用稅金幫本來就不用上班的貴婦付瑜伽
課程費用而已。
的確,投資在我們的下一代,就是投資在我們的未來。但是身為一個普通上
班族的爸爸來說,我們願意給小孩子最好的,但是政府卻不幫忙。什麼是最
好的?不外乎就是前面提過的:金錢上的能力,以及時間上的餘裕。
我不奢求讓小孩上什麼貴族學校或是才藝課程,但是我希望至少有足夠的經
濟能力可以在週末帶著小孩去旅遊,擴展視野、體驗萬物。我也不奢求能整
天在家當個全職父親教育我的小孩,但是起碼每天可以一家人一起在家裡看
完哆啦A夢,再吃晚餐,睡前陪伴小孩讀點書。但,這在現在社會中,卻是相
當奢華的夢想。
為什麼不讓爸爸媽媽可以回家吃晚餐呢?讓父母的法定工時率先降到每週40
小時就可以。而那些育兒津貼、延伸免學費或瑜伽課程幫助很大嗎?何不讓
父母每週有半天進修公假,每個月補貼一千元的專業課程學費?
你說,這樣的建議是在找資方麻煩嗎?還是讓資方賺到比原來更具競爭力的
人力資源?或許這之間有好有壞,但是一個很顯然的好處是,這麼一來,家
庭關係更好了,小孩不容易變壞了,父母親的身體也健康了,老闆們將會感
受到現在勞工們那些情緒、健康、家庭等影響工作的因素大幅降低了。
政府應該用政策來幫父母承擔身為父母的責任(例如:鼓勵雙親請育嬰假)
,而不是用政策來剝奪父母執行家庭教育的機會(例如:延長托育或課輔時
間)。一個城市的進步,看的不是工作時數的多寡,而是家庭成員能夠相處
在一起的時數。
如果這個政府,都沒花心思在照顧父母,父母就算再怎麼犧牲自己,也很難
照顧好小孩。真的要投資在下一代,讓我們的未來更美好,政府要想的,不
只是照顧好小孩,而應該要先照顧好父母,父母有足夠的收入和時間,孩子
理所當然會被照顧得非常好。
來源: http://m.udn.com/xhtml/HistoryArt?articleid=392803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