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 那晚,中國神童贏了比賽,卻輸了太多!

作者: mauricew (Money talks)   2014-04-08 09:52:01
那晚,中國神童贏了比賽,卻輸了太多!
http://ppt.cc/JThH
在近期江蘇衛視直播的《最強大腦》競技比賽中,
中國隊以3:1戰勝來訪的意大利隊,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但比賽中耐人尋味的一幕發生了,
其中投射出兩個國家教育方式的差異導致的思維意識、行為方式的不同。
比賽中,來自中國的12歲小將李雲龍對戰來自意大利的12歲小將安德烈,
當主持人在先核實安德烈的記憶排列對錯時,
誤以為自己排列錯誤的中國小將李雲龍突然情緒失控了,癱坐在座位上痛哭不已,
不停的說,“我記對了,但我擺錯了。”
在主持人、嘉賓及其父親的勸說攙扶下依然站不起來。
主持人宣布安德烈全部正確後,在不斷鼓勵下,
最終李雲龍站了起來逐個核對自己的排列,核對完畢後主持人宣布全部正確,
李雲龍這才漸漸恢復了平靜。
而旁邊的對手安德烈在看到李雲龍痛哭流涕時也開始哭泣。
當主持人詢問安德烈,你應該平靜的等待時為什麼也哭了的時候,
安德烈的回答令所有中國人,中國的父母吃驚,
安德烈說,“我看到他哭泣時我心裡很難過”。
這就是《最強大腦》比賽中最意外的插曲,兩個孩子的哭泣都是正常的,
但卻折射出不同教育環境下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巨大差異。
一個沒有假期,一個週末休息兩天;一個志在獲勝而參賽,
一個為享受比賽而遠道過來;一個因為害怕失敗而哭泣,
一個因為擔心他人而落淚……這劇情背後折射的不正是兩國的教育嗎?
這就是現實,在應試教育環境下,
李雲龍的父親在培養一個為了應試而不斷強化學習的李雲龍,
而對一個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健康發展卻一而再地忽略。
在一個為了應試而不斷強化的教育環境下,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最好的成績,
取得比賽的勝利;而當突然面對失敗、挫折時,
其目標就突然消失、崩塌了,精神的崩潰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反觀安德烈,並沒有因為失敗而痛哭流涕,
而是因為看到李雲龍的痛哭而心裡難過。
安德烈不僅敢於面對失敗、挫折,更體現出一種人文關懷,
這才是自信、堅強的表現,有心裡承受能力又有愛心。
當我們的社會在為80、90後擔心時,在為獨生子女焦慮時,
在父母、爺爺奶奶嬌生慣養時,在為了應試而不斷強化教育時,
除了物質的充分滿足之外,孩子的心裡健康、生理健康、道德修養以及興趣娛樂,
又能從父母、學校和社會中得到多少關注呢?
孟非說得沒錯,為了我們所期待的成功而粗暴剝奪孩子想要的快樂、
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他們身上,都是一廂情願。
在孩子的生活裡,除了上學、課外輔導,
還可以有與人交往、名山大川、人文古蹟……放鬆心靈、增加見識,
也是完善人格的另外一種培養方式。
**********************************************************
全面性的學習與體驗比較重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