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電郵當道 郵政吊命 發達國重災區 私有化

作者: bankingpaul (幸福人生)   2014-05-11 13:49:43
【新聞】電郵當道 郵政吊命 發達國重災區 私有化甩財政重擔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10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510/KIVEAS7IBXA0M.shtml
互聯網改變人類生活模式,電子郵件普及更令郵政派遞成為夕陽行業。據萬國郵政聯盟
(UPU)估計,2011年全球郵件量跌近4%,當中發達國家是重災區,同年有5%郵局被迫關閉
。在數碼世界的衝擊下,傳統郵政服務為了掙扎求存,絞盡腦汁開源節流;亦有國家為擺
脫這個財政重擔,索性讓郵政服務私有化。
香港《文匯報》報導,網絡世紀對郵政服務的影響近年逐漸浮現,美國郵政署(USPS)處理
的郵件數量從2007年的2120億件,急跌至2012年的1600億件,日本2012年郵寄量較2007年
減少13%,法國則預測明年郵件處理量會較2008年銳減3成。
郵寄量大減重創郵政收入,以佔全球郵遞量40%的USPS為例,自2007年收入達到最高峰的
750億美元(約5,814億港元)後便一直下滑,到2012年跌至650億美元(約5039億港元),整
體虧損達159億美元(約1233億港元)。儘管過去9年USPS員工銳減20萬人,人手依然過剩。
USPS為開拓收入來源,積極考慮仿傚其他國家郵政兼營銀行服務,今年較早時便發表白皮
書,計劃推出支票兌現、小額貸款、賬單支付及跨國匯款等服務。金融海嘯後,民眾對銀
行信任度跌至新低,百貨公司Target及其他零售商的客戶資料被竊,令公眾更關注私隱保
護,為USPS兼營銀行業務帶來優勢。
傳統銀行近年為削支減少分行,研究顯示,目前59%有郵局的地區最多只有一間銀行,反
映郵政銀行的潛在商機。此外,低收入顧客存款少,難以收回行政費用,令美國大型銀行
普遍不願為他們提供服務,自2008年以來,93%關閉的銀行分行均位處低收入地區,這些
家庭都有望受惠於郵政銀行。
儘管郵政銀行有不少優點,但眾議院一個委員會認為,郵政局涉足銀行服務,會令政府過
度干預市場。金融服務創新中心負責人特舍更稱,USPS對金融服務無任何理解及營運能力
,擔憂郵政銀行引起市場混亂,只會禍及無數客戶,弄巧反拙。
身陷財困的USPS計劃出售旗下資產套現,但上月內部調查揭露,USPS原來對本身擁有幾多
幢歷史建築毫無頭緒,包括建於1930年代的紐約布朗克斯區郵政總局,惹來批評。保育團
體及政界要求USPS清楚相關法例及保育政策前,應停止出售資產。
USPS陷入的另一個爭議,是與辦公室用具連鎖店Staples達成協議,在店內設置櫃位提供
郵政服務,USPS員工發起遊行批評此舉等同搶飯碗。郵政工會批評,Staples員工欠缺訓
練,恐拖低郵政服務質素,並質疑USPS有關決定是要為進一步削減郵局員工鋪路。
USPS為了節省人力,會向預先分類好信件的用戶提供折扣回贈。一些民間企業窺準此商機
,推出信件整理和分類服務,估計每年從USPS領取超過150億美元(約1,163億港元)的折扣
。郵政管理委員會指,折扣額已超過省下的開支,更引致數以萬計職位流失。有意見擔心
,USPS愈來愈多業務流入私人領域,實質已暗中「私有化」。
網絡發展令不少發達國郵局瀕臨破產,加拿大甚至取消城鎮郵件上門投遞服務以減少虧損
,同樣面臨經營困難的香港郵政會否效仿?香港郵政總經理區蕙冰坦言經營有壓力,但不
會減慢郵遞服務或取消上門送件,轉虧為盈主要靠開源節流。
開源方面,香港郵政近年因應網上購物趨勢成立業務發展部,針對電子、科技發展設計新
產品和服務。新產品包括本地派遞服務「易送遞」,專攻中小企用家的網上多媒體直銷平
台等。
節流主要是人工、空運燃油費、終端費等三大成本。隨著中文信件愈來愈多,郵局考慮引
入機器,識別中文地址和提高讀件效率。另外還將合?港島和九龍兩個郵件分揀中心,同
時推行綜合郵件服務系統,簡化後台工作。
區蕙冰相信,加郵費有助減輕經營壓力,但郵局作為政府部門,員工薪金由政府確定,加
上航空燃油等外在變數,最終能否轉虧為盈仍是未知數。她又指,受郵政營運基金運作條
例限制,香港郵政不會仿效中國大陸涉足金融服務。
工聯會香港郵務職工會理事長張偉權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對香港郵政重振昔日輝煌不感
樂觀,郵件減少、成本上漲令郵政「寄一封,蝕一封」,單靠加郵費「止血」非長遠之計
。目前郵局須向私人機構、房署、領匯繳交市值租金,但租金不斷上升,他呼籲政府檢討
現行制度,並希望政府及領匯豁免租金,同時補貼位於私人物業的郵局,以減輕經營壓力

中國大陸郵件也減少,郵政卻不至於嚴重虧損。張偉權指,這主要因為內地多人集郵,熱
炒郵票為郵政帶來可觀收入。反觀香港,紀念郵票透過網上訂購,沒限制數量,與排隊限
購相比,郵票變得缺乏升值潛力。另外,大陸郵政可將用家資料出售予廣告商,但在香港
及其他發達地區,此舉有違私隱法例。
歐洲是全球最先推動開放郵政市場的地區,經過長達15年的努力,於去年取得初步成果。
理論上,開放郵政市場有助引入競爭,但由於國營郵政服務運作已久,業務根基雄厚,即
使私有化後依然接近壟斷市場,其他郵政企業根本難以匹敵,缺乏競爭的環境亦引發服務
水平下降、收費卻不斷上漲的怪現象。
歐盟國家郵政私有化後都出現不同問題,以荷蘭為例,1989年成為全球首個郵政私有化國
家,但結果是全國9成郵局關閉。時至今日,荷蘭有4間郵遞公司互相競爭,但每間送信時
間均不同,混亂得可謂「四國大封相」。
相反,德國郵政早已殺出血路,憑大力發展電子商貿及開拓亞洲等新興市場,近年盈利穩
步上揚,預測每年盈利可錄得3%平均增長,並於2020年前超過50億歐元(約538億港元),
旗下快遞公司DHL每年增長更高達10%。
英國政府去年10月將皇家郵政私有化,以每股330便士把60%股份上市。不過短短7個月內
,其市值已由33億英鎊(約432億港元),飆升至約53億英鎊(約693億港元),執政保守黨因
而被審計部門批評「賤賣」資產,令納稅人損失數十億英鎊。
此外,政府原先打算將主要股份售予大型機構投資者,確保長期穩定股東基礎,不過16家
獲選的優先投資者都在幾周內出售半數所持股份,獲利數億英鎊,這令保守黨政府備受批
評,甚至被在野黨質疑利益輸送。
加拿大郵政因郵遞業務日漸萎縮,近年虧損嚴重,早前公布多項開源節流措施,包括於3
月底起,普通郵件加價35%,並計劃取消逐家逐戶上門派遞,成為首個取消這服務的二十
國集團(G20)成員;另還與連鎖零售商沃爾瑪及電器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等合作,提
供即日送貨上門服務。
加郵去年稅前虧損為1090萬加元(約7698萬港元),必須大刀闊斧改革才可扭轉困境。當局
計劃在未來5年內逐步取消上門派遞,今後民眾需在大廈大堂、社區和郊區信箱,以及郵
局等收信,即使是溫哥華、多倫多和蒙特利爾這些大城市都無法倖免。
由於加郵幾乎壟斷當地郵遞業務,市場缺乏上門派遞的私營郵遞公司,因此新措施對偏遠
居民、長者和傷殘人士帶來巨大不便,尤其是加國寒冬下,要居民長途跋涉取信是不近人
情,因此受到強烈反對。
日本方面,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任內致力推動日本郵政民營化,甚至不惜為此解散眾議
院提前大選,終在2005年10月通過法案。但日郵規模龐大,加上來自民間和既得利益者的
反對聲音,令私有化進程一拖再拖,直至近日政府財政委員會才開始就上市進行磋商,即
使成事,最快也要等到明年9月。
日郵除郵遞外亦提供保險、儲蓄和領取退休金等服務。截至前年,總存款額達到176兆日
元(約13兆港元),是全日本最大儲蓄機構。
在2005年郵政民營化法案下,日郵分拆成郵遞、儲蓄、保險和郵局資產管理4個分支,並
計劃透過上市私有化。然而日郵服務深得民心,國民擔心私有化後影響服務,加上政府內
外既得利益者阻撓,致使私有化計劃多次被迫煞車,表面上雖已「民營化」,但實際上仍
是由政府100%持股。
作者: despot12 (ABCD)   2014-05-11 14:02:00
為啥老郵差說信件量一直增加?cost down新聞玩郵差就對
作者: log1118 (信工作者)   2014-05-11 14:17:00
局裡老郵差說以前下班還有時間相約釣魚看電影 反觀現在
作者: MikageLin (啦啦啦)   2014-05-11 15:11:00
以前廣告少,現在廣告DM多的跟山一樣,而且還給優惠
作者: KEINO (\(‵▽′)/)   2014-05-11 17:51:00
我兩年前偶爾還能兩三點就下班,現在五點能走就要偷笑了
作者: azukitw (◎ ω ◎)   2014-05-11 18:08:00
國情不同 台灣郵件量是一直增加的 至少DM郵件是
作者: alexbluefish (努力地等待...)   2014-05-12 22:55:00
我已經習慣七點下班了...大家都不會肚子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