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有關臺灣參與國際運動成績表現的看法

作者: raulraul (OH YE)   2014-02-22 12:03:00
我"個人"的看法是臺灣在國際大型運動會
雖然成績並無法如南韓等國(舉例:因為台灣喜歡拿南韓比較)
但是這並不是壞事 這剛好可以讓我們思考 台灣所謂的"體育"
要朝哪個方項走(雖然主事者可能不太在意這種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 奧運 亞運 這類的幾年一次的運動會
臺灣只要形式上派幾位運動員參與就好 不用把奪牌當做目標
而把經費用在台灣國民體育及運動的教育上
尤其是在學校的體育教育這一塊 不該老是像過去體育老師一樣放牛吃草
借不到籃球 借排球 再沒有 就壘球 足球
體育是學校課程的一部份 應該要有所規劃 不應過份自由
像是 簡單運動傷害的防護觀念 肌力 耐力的訓練觀念
我知道對學生來說 上述的課程應該是很無聊的
但畢竟這是教育 應該要教對學生有益的體育觀念
另外臺灣體育課程主要還是以來自西方的運動 基本上注重勝負的結果
個人建議加入東方傳統運動的課程 重點在培養學生心性
體育或運動應兼顧身體及心靈
個人看法 也許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很在意 國際運動會的成績表現
無論是該國家本身奪牌的多寡 但台灣是否有必要將資源投入在這方面
如果認真發展也許10幾年 20年可以達到可觀的成果(例如 南韓擊劍這幾年來的努力)
但若要我"個人"的選擇 我是傾向不要往這條路走
四年一次的運動會 把希望寄託在別人奪牌 奪排了 四年high一次 或者輸了遺憾而睡不著
不如讓國人在繁忙之餘 選擇以運動做為主要的休閒活動 來做為臺灣體育教育的目標
只要能讓國人休假時 能夠將運動作為第一選擇 臺灣體育政策就是成功(或許主事者因個人
私益 不見得這麼想)
其實之前兩屆奧運的舉重都有奪牌 我當然為他們的成果感到高興 比賽過程的那種期待
當然是很刺激 但其實"個人"是希望 國內從事舉重運動的人 能夠"逐年減少"
因為這種拿來比賽用的舉重 "個人"覺得真的不算是運動 純粹為了比賽而已
這種過程只是帶來很多身體上的傷害而已
一般人 乃至於學校體育老師 都會跟你說 運動哪有不受傷的
但我反對這種觀念 我認為 運動難免受傷 但運動一定要避免受傷 有一種運動如果常常
讓自己受傷 那就應該放棄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跟台灣關心運動的人 分享一些個人近幾年來的看法 當然有些或許
在目前的台灣 乃至於其它國家 都是不實際的
但我希望臺灣的運動能走出自己的路 而不是光說 日韓做得到 為什麼臺灣做不到
有些事 跟不上國際可能對臺灣是不利的 而有些事臺灣是可以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可以有自幾的思惟 走出自己的路
感謝各位看花時間閱讀完我個人的看法 個人智慧有限 也許沒辦法從很多角度去看
難免有些偏頗 歡迎各位關心臺灣運動的版友 一起分享各位的看法
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