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維的聲音》【二】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1-08-06 10:08:35
【二】
或許你會說,死亡非常真實啊!哪有人不怕的?
透過觀察一些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宗教團體透過洗腦教徒,讓他們願意為了更崇高的
目標而犧牲。
因煩惱自殺的人,他的價值觀使他覺得有其他事情比死亡更痛苦,所以才自我了結。
同樣是死亡,看法卻會因人而異。
大多數人都受集體意識、通俗價值觀影響,部分人則又因自身特殊的經驗,進而產生價值
觀的落差。
是否你的認知讓你覺得有其他事情比死更痛苦,或是有比個人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基於這
個認知,使你不畏懼?
自殺者被他認為比死亡更痛苦的事情所困擾,所以才選擇藉死解脫。
那為什麼不像他人一樣面對煩惱,而是寧可死亡?
心智就像是烏雲蔽日般,被認知與經驗給遮蔽,透不出光、看不見希望。
忘了其實只要換個解讀方式即可撥雲見日。
痛苦的根源全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試著自問:
為什麼我會感到痛苦?
是不是因為我害怕得不到或失去什麼?
為什麼我害怕得不到或失去什麼?
是不是我的價值觀讓我害怕得不到或失去它?
我的價值觀又是從何而來?
是不是出生以來,所經歷過的家庭、教育、社會…等,造成我有這樣的認知,使得我跟大
部分人一樣隨波逐流,因通俗認知與個人經驗的交集而感到快樂或痛苦。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人的心會受經驗、認知束縛而轉變,是不是也同時代表著,如果不受
其束縛,心就不會隨境而轉了?
如果心不會隨境而轉,還會因此感到恐懼與痛苦嗎?
像個格鬥選手正面迎戰,才不會在上場前就先敗給了恐懼。
或是做企業的人順著時代的需求做產業轉型。
或是理解人性,並且不被人性所束縛,反過來利用人性,創造需求,成為行銷大師。
化危機為轉機,這個劇本就不會因恐懼導致相應的走向,而是更多的可能性。
甚至可以做到境隨心轉,不是嗎?
我們常從孩童身上看見,因為沒有受到過多後天認知的影響,所以較不受拘束且具創造力

反而年紀越大,固化的知見越多,就變得越沒有創造力,老狗就變不出新把戲了。
但經驗老道的醫師,因行醫經驗豐富,從病徵很輕易的就知道患者有什麼疾病,該如何對
症下藥,有其處世與做事的智慧可以學習。
如果能同時保有如孩童般不束縛的心,再加上長者的智慧,也許就有無限可能了,不是嗎
作者: sondbe (Mikuchika)   2021-08-06 14:36:00
其實如果你可以面對每天被活剝皮再長回來 不怕痛喔你或許會對人類做出超級士兵有貢獻喔 不怕每天被割肉 棒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1-08-06 15:59:00
http://www.pain-manage.org.tw/normal/p61.htm有人就不怕受傷阿,雖然是病,但恐懼依然是會隨個人而不同,那不就是主觀認定的東西了?還是你能舉出一個無論是誰,古今中外都怕的事情,也許可以說服。懇請sondbe大,只需要舉出一個共通不例外的事物,即可推翻這個理論了。我自己也很想知道到底有沒有,希望自己的論述是足夠周全的。
作者: bh2142 (瀕臨絕種的Emacser)   2021-08-06 19:16:00
「既然會因人而異,那就是主觀感覺而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了,不是嗎?」 雖然這不是哲學板,但推論邏輯錯誤,恐懼本來就是感覺,但誰說因人而異就不是客觀存在?恐懼是感覺,感覺一部分是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你這邏輯就很像是每個人的腦子都長得不一樣,所以腦子不是客觀存在一樣沒有一個會讓全人類都恐懼的東西不代表恐懼不是客觀存在你的結論很好,但是你的客觀存在和主觀認定二詞的定義可能不是這麼general你可以說一個事物是否令人恐懼是主觀認定不是客觀表準但不等於恐懼不是客觀存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