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覺醒靠的是他力自利:謙卑、學習、分享

作者: 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維度)   2016-05-17 12:27:10
最近有感於 好多人都說 佛陀、耶穌、穆罕默德是靠自己覺悟的,
所以自己不用去拜師,自己靠自己的摸索,就可以覺悟解脫。
說老實話,這種觀點讓我害怕。
我非常感謝,曾經在茫茫生死,無盡的修練中助伴我的所有朋友,
並且我希望願我生生世世學習和實踐正法智慧的過程中,
因為你們的助伴因緣,大家能夠共同地成就無上的清淨之道。
人家都說佛陀靠自力成佛,那是指他的願力、努力、勇氣、意志力。
然而,事實上,要成就這些個人的殊勝能力,這也是需要許許多多的條件湊合的,
從來就不可能只是一個人的努力。佛陀成佛也要許許多多其他生命的因緣助伴,
就像是他的父母妻子與小孩,供養他的人,追隨他的人,
教導他禪修和瑜珈的外道,給他奶粥的農婦,守護他禪修的天神,
挑戰他的魔鬼等等。
這個世界上,如果要獲得成功,從來就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
因為沒有所謂的「一個人」,「一個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資本化的個人主義、獨立自由思潮下,
往往以為我們所有的成就,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沒錯,當然我們自己要努力,但是,如果你的努力過程中,
沒有其他人的付出、陪伴、支持、幫助,其他人給你機會,
其他人給你磨難和挑戰,沒有人給過你任何教導和分享。
那麼我不相信,你能夠成就什麼、覺悟什麼。
說老實話,你還能夠活著,靠的從來就不是獨立的自己。
有獨立的自我可以成功的見解,那個是我執、我慢,
是極為狂妄自大的無明愚痴。這是我們要想辦法去除的,
是障礙我們覺悟的毒瘤。
 
佛陀在累世當菩薩的時候,接受過多少人的供養與幫助?
包含佛陀各個大弟子,佛陀的父親與母親,佛陀的妻子,
都是生生世世發過大願,要陪伴著佛陀前進,圓滿各波羅蜜,直到他徹底的覺悟。
 
佛陀在努力修行的時候,拜訪過多少的老師?
無論是否外道,只要有可能幫助他更上一層樓,他都謙虛的去請教,去辯論,去研究。
在當菩薩的時候,他遇過燃燈佛、拘留孫佛、迦葉佛等諸佛,
佛陀都用最虔誠和恭敬的心行供養,去請法,去學習。
並且願意把全身所有,身語意的清淨業全部供養出去。
他曾經為了一見佛和五百大阿羅漢的身影,
他謙卑地願意把自己當成地磚,就讓所有的成就者從他身上踏過,
即使這樣會讓他死亡,他也無懼。
而喬達摩釋迦牟尼,除了圓滿了所有的謙虛和學習的美德,
他也身體力行,他把所有外道大的成就都破解、超越了。
他到處去學習方法,證得了最圓滿的四禪八定,達到非想非非想天。
他仍然不滿足,知道這樣不夠圓滿。
他繼續思考、嘗試、努力,於是透過內觀禪,如大念處經所講的方法,
就是止觀-身受心法。為了解脫生死輪迴的痛苦逼迫,就為了達到最圓滿的超越境界。
他在種種善業的因緣累積底下,他成功了。成為了最圓滿的佛。
 
我們自己現階段,充滿著煩惱與無明障礙,我們非常的愚痴,總是為了一點點小小的成就
、見解、觀念,就自以為覺醒了,就沾沾自喜。我們以為我們不需要老師,不需要去供養
、不需要佈施、不需要乞討、不需要幫助他人。以為靠自己就可以了,自己就是老師
,自己非常的厲害。不需要修行各個波羅蜜。
而這些自大、鴕鳥、膽小的心態,是無盡的痛苦與輪迴之根本。
是讓我們沉淪,忘卻世間的本質,忘記我不只是一個我的毒藥。
 
我們不喜歡學習,只喜歡吹噓自己。
我們不喜歡痛苦,只喜歡追求各種的貪嗔癡。
當別人指責我,我就生氣,就蓋上耳朵,不願意聽。以為有一個我,被傷、攻擊了。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很清高,一方面想要追求心安自在,
然而沒有學習、沒有求教、沒有努力實踐,其實是擺脫不了種種的煩惱與欲望。
 
我們以為我們正在修行,完全不知,走的是和清淨之道截然相反的地獄之途。
  
正因為「我」的習性、煩惱、貪愛,是如此的強烈。
如果我要解脫,那麼,我就要謙卑的承認。
我需要善知識、需要善友,需要經典,我需要老師,我需要親人,
我需要朋友,我需要所有人的幫助。
我需要健康的食物與水源,需要一定安全的環境,我需要支持我的人。
只有承認這些因緣條件、看見因緣條件、了知走在覺悟之道的種種因緣條件,
而努力的圓滿這些條件,去修持,持戒、佈施、忍辱、禪定、精進、智慧。
才有可能真正的覺悟。
 
即使是與世隔絕,所有精力都放在密集禪修的行者,
他們亦時時保持著無量的慈悲心,希望透過自身的一切努力,
自身目前所獲得的一切資糧,迴向自己持續的精進修行,
並且完全無吝嗇的分享法,隨時都用慈悲心祝福眾生、
幫助眾生,希望大家都免除痛苦與煩惱,一起共同追求覺悟的境界。
 
最後,佛陀本人從來就沒有說過大乘小乘的問題,
只有願不願領受、學習、實踐八正道,願不願意放下一切染污和欲望,
願不願意改變,學習、走上清淨之道的問題。
而佛陀本人,他自己是非常的努力,想方設法的用各種的比喻和善巧方便,
與眾生結緣,目的不是為了自己,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解脫根本的煩惱痛苦,
獲致永恆的清淨、快樂的境界。
綜觀歷史上除了佛陀,其他的成就者、聖人,他們都擁有極度的謙虛美德,
他們不會把力氣放在吹噓自己的成就上,自己多麼的努力才有今天的境界,
而是把力氣,放在感謝別人、幫助別人、愛別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
這些美善的事情之上。
祝福newage板的大家,
幸福、快樂。
作者: BAO0722 (BOB)   2016-05-17 12:50:00
推 謙卑、學習、分享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6-05-17 13:11:00
可是..貴派還是有強烈的分別心..在分別「別人的自大」呀學學我派 為什麼可以不用在乎雙修 為什麼可以不用獵女巫眾生1定各自有多樣d願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才是宇宙原則
作者: swn1204 (追求素顏的美)   2016-05-17 17:17:00
推一個,道理人人都懂,但做不到啊
作者: lifeliar   2016-05-17 17:22:00
嗯,怎麼覺得都是你自己設想別人的話還理解錯了呢?這不是別人,而是自身反映的偏見吧
作者: imogenemuse (籽)   2016-05-17 17:33:00
感覺別人說的是錯的,你說的路才是可行的?讓我聯想到批判心,你投射在你描述的人的身上學到什麼?我覺得在na版感到自由是,無需循單一路徑,每個人有自身的節奏,或踽踽獨行,或三兩成群,皆是自由意志
作者: singleflying (餡餅)   2016-05-17 18:15:00
外面沒有別人,或是人人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投射,到最後連自己也沒必要有,區別跟誰學的沒必要啊最終不是大家都是一樣的嗎我覺得我蠻同意你裡面寫的這世界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能生存的啊 而且我覺得幫助別人和被幫助也是很好的事情 你是不是很在意一定要有一個特定的老師啊XDDD身邊的人來來去去的有些人過一段時間就不合了,要找一個特定的人很難耶
作者: amma5420 (amma5420)   2016-05-17 19:19:00
之前的aaa123aaa的引戰文怎自D了啊@@
作者: ya0380 (Aser/Asher)   2016-05-17 20:43:00
推~~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6-05-17 21:21:00
你終於正常了一點 恭喜呀
作者: hpsno1 (DK)   2016-05-17 22:44:00
自由意志
作者: leoyeh (不統不獨 VS 既統又獨)   2016-05-18 16:49:00
有道理 宇宙本是一家,即一合相 分別心會障礙覺醒
作者: yiao (嶢)   2016-05-18 20:01:00
請問一下你說佛陀靠自力成佛 指的是.... 他自己說的嗎還是你自己的判斷 我覺得這句話講得太滿了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6-05-19 08:50:00
說宇宙是一家 要先了解 若有人跟你說 他就是要拆家呢?還算不算跟你一家?大家看過太極圖吧 那個簡單的陰陽魚(黑白互旋) 很多生物剛出生的原型都很像(頭大尾輕) 但演化出來 也是有畜道呀一家其實是對的 但我想 不是用人的6根6覺所能定義言說~佛說「一合相者 即非一合相」那會是什麼意思呢 我也不知或可以說這一切都是眾生自性所作 但自性所作卻是千萬種~所以還是平息吧 佛曾自述某佛弟子可上萬人 他只有1250人想想達摩 還面璧等9年 也只遇到慧可一人可教例如想想6祖慧能 為啥可以教出那麼多弟子而五祖呢 就不威嗎? 為啥只能教出一人領悟?=> 所以 即使已證道者 想教遍一切眾生能通? 還真是很難!
作者: 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維度)   2016-05-19 14:47:00
可以用回文討論喔 這篇有很多瞋心 敏感的人就看的出引戰可以自宮 效果達到就可以byebye 天下無恆事今日戰 明日休 來日好 阿~~~嘶~~~~
作者: lifeliar   2016-05-19 15:09:00
有個疑惑,會說人有瞋心的心是什麼心?有這部份的名字嗎?
作者: 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維度)   2016-05-19 15:35:00
這是一個想心識的表達,按照過去的概念經驗來貼標籤一般是鼓勵拿來貼自己,不過為了教學也會貼別人
作者: yiao (嶢)   2016-05-19 20:30:00
嗯 被我猜到你回答不出我們發問的東西了
作者: aaa123aaa (理解自身的維度)   2016-05-21 14:04:00
to yiao: 你可以贏我 沒問題的 :)
作者: laizin (╩Rolling Life╩)   2016-05-23 18:15:00
我不在意啊,知道自己不會造神便是了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6-05-26 13:28:00
好啦 其實我7年前讀過了 懶的跟你講 現又復習到 順便貼8google 「佛告六師。若言見者名我。是義不然。何以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