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課] 台灣反核運動的歷史與策略(1980~2011)

作者: xl3c04 (push a car)   2011-10-21 01:20:55
嗨,我是老瀚
社課時我有講到關於台灣的反核四運動歷史長達三十年
而對於反核四/反核運動在台灣由於時間關係並沒有太多著墨
這次社課給的比較多是試著破除核能安全神話及戳破政府謊言
若要重新回到反核運動,那不要忘了回到貢寮地區的脈絡開始談起
之後會試著揪大家看紀錄片《貢寮,你好嗎?》
這邊貼一篇文章大家看一下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4150
反核運動從1980年代至今,已歷時三十年之久,是環境運動
中歷史悠長的一條戰線,不但引領出臺灣環境運動組織的出
現與成長,更是牽連臺灣民主運動的歷程,從反核運動的歷
史與策略,更可以觀察到台灣解嚴後這數十年來政治與社運
的變化。
臺灣反對核能電廠的民間聲音,雖然從核三廠就已有所聞,
但真正開始有反對運動還是從爭議核重重的核四廠開始,19
80年政府提出核四計畫,將廠址選定貢寮,但1985年因台美
關係生變,立法院由國民黨帶頭以環保、安全等理由決議凍
結核四預算,顯示核四興建實與國際政治情勢有關,而非單
純的國家公共建設。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發生事故,讓
許多民眾開始對核能產生質疑,1988年,臺灣最早崛起的環
境組織「環保聯盟」開始進行民間的反核串連,促成地方草
根組織「鹽寮反核自救會」也於同年成立,隨即開始了反核
運動的街頭抗爭策略。這個時期是反核運動群眾基礎的奠基
期,藉由一次次上萬人的街頭示威讓反核議題浮上臺灣社會
,除了挑戰核四採購背後的美國勢力壓迫,核電作為不容質
疑的國家政策,以及黑箱作業的審查方式,被民間批為政治
獨裁、科技獨裁的代表,反核四運動也成為臺灣社會重要的
人民主權與環境權的鄉土保衛戰。
1992年,立法院通過核四預算恢復動支,引發反核運動的下
一波戰火,而社會運動的壓力,也迫使長期部份未經改選的
國會進行全面改選,由於民進黨一舉拿下三分之一的席次,
使得經由立法院的預算審查達到停建核四成為可能,以環保
聯盟為主的反核力量,也開始了向議會施壓的策略。地方草
根組織「鹽寮反核自救會」即使經過公權力的起訴與打壓,
也仍然奮力再起,持續帶領貢寮民眾往立法院抗議請願,但
國民黨始終不肯讓步,仍然以多數表決解凍核四預算。核四
至此已經過了中央的行政、立法程序,使得反核運動走上更
訴諸群眾的政治策略,就是號召民眾連署罷免擁核立委(註1)
、貢寮鄉地方公投(註2)等,都是臺灣民主運動創舉。199
4年,國民黨為避免反核運動一次次地包圍立法院抗議,將核
四預算全數編列,一次通過八年的核四預算,使得人民對於
國民黨政權極其失望,隨即民進黨人士林義雄發起了核四公
投的運動策略,訴求全國公民投票決定核四存廢,並以絕食
靜坐、苦行作為社會宣傳方式,反核聲浪洶湧,雖然因沒有
制定公投法而無法成為現實,但公投連署高達十萬人以上,
1995年反核運動的街頭遊行也高達三萬人。
反核運動從初期就與民主運動並進,在民進黨成立前後都密
切合作,因為對抗標的一致都是國民黨的統治威權,但隨著
民進黨進入國會的席次越來越多,社運界卻感到民進黨對於
街頭抗爭逐漸失去興趣。1996年民進黨在立法院提出了核四
停建案,國民黨隨即提出覆議表決來推翻此案,這雖然只是
國會的內部鬥爭,但在外包圍立法院激烈抗議的反核民眾卻
看出民進黨的反核決心大不如前,民進黨果然也於此役後宣
佈揚棄街頭路線,專心於議會路線,爭取中產階級的支持,
致使反核運動受到不小打擊。至此運動隱然分為兩個方向:
一是以議會遊說、推動核四公投為策略,持續支持民進黨在
選舉上將國民黨打倒以取得政權,獲得反核的最後成功;一
是回到貢寮進行核四工程的在地監督與抗爭策略,以地方草
根的組織延長反核運動的實力與戰線。
1997年核四廠仍有行政程序尚未完成,包括當地漁業權的徵
收、部份工程用地的變更、文化遺址的調查以及建廠執照的
發放,「鹽寮反核自救會」、綠盟(註3)以及支援的學生
團體在各項關卡奮力阻止,使得核四工程受到阻礙,除了進
行以拖待變的抗爭策略,也從居民權益與當地環境上建立了
更多反對的正當性。2000年台灣出現了首次的政黨輪替,民
進黨終於執政,反核運動似乎也勝利在望,核四一度宣佈停
建,但可惜因民進黨停建核四的政治操作過於粗糙,引發朝
野激烈的對抗與社會不安,擋不住國民黨在野策動的反彈聲
浪,即使反核運動團結發起大遊行支持停建決定,民進黨政
府終在無法承受政治壓力下,在停工不到四個月後再次宣布
核四復工,政治的妥協使得反核運動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挫
敗,反核運動的信心降到零點。即使有人提出繼續支持民進
黨選舉,以便在立法院佔多數的政治策略,但已無人願意持
續與民進黨密切合作,畢竟無法保證即使取得立院多數,民
進黨是否還能堅持初衷,況且政治情勢並非一蹴可及。2001
年核四公投運動也重新啟動,促成了公投法的制定,但仍因
法律太過嚴苛使得推動受挫(註4),而在缺乏宣傳資源與
對等空間下,貢寮民眾以及其他環境組織始終對全國公投策
略有極大疑慮, 認為應以地方公投為優先,不贊成在不利的
條件下進行全國公投,以免投票失敗後造成運動更大的打擊。
2002年民進黨政府將非核家園定入環境基本法,成立非核家
園推動委員會,邀請環境界人士加入,試圖推行體制內的社
會宣傳,但成效有限。核四工程的監督仍是讓運動持續保持
活力的一環,核四開始施工後,因碼頭與海底排放管的工程
,造成海洋生態的破壞以及沙灘的流失,經過綠盟與「鹽寮
反核自救會」的數年抗爭,2004年行政院才終於下令評估是
否要拆除海岸工程,但也仍因擔心引起政治反彈而始終未下
決定,可惜的是,民進黨在中央與地方都取得政權下並沒有
對在地監督增加多少助力,而核子反應爐的機件也陸續從日
本送抵台灣,反而運動內部因對民進黨的態度曖昧而無法強
力對抗。
在地的草根經營受到重挫,甚至一度停擺,為了讓反核運動
重新培養群眾基礎,2005年綠盟開始以反核紀錄片巡迴作為
社會宣傳的方式,讓年輕的一代重新認識與了解反核這個老
運動,並開始進行貢寮的社區經營與國際反核串連,陸續邀
請了日本茨城縣東海村核能事故的受害居民代表以及核工專
家菊地洋一來台交流與體檢核四工程。除了讓沙灘流失的議
題成為運動新的打點,也開始因應地球暖化危機下的全球核
能復興,提出核四工程的安全問題與更根本的能源政策問題。
2009年,綠盟開始在貢寮舉辦反核文化活動—諾努客音樂會
、影展與在地農民市集,試圖重新凝聚新一代的反核力量;
2010年,舉辦第二次的諾努客音樂會與在地市集,有更多青
年加入,發起了諾努客的文化行動,以多元的文化反抗形式
吸引目光,更以在地巡迴的表演激勵了在地居民的信心。同
年綠盟也先後邀請了兩位日本的地質專家來台調查核四廠附
近的斷層證據,試圖讓社會重視地震對核電安全的影響,而
核四也因這一年來試運轉測試事故不斷,重新引發媒體對於
安全問題的疑慮 。2011年初「鹽寮反核自救會」重起爐灶,
召開上百人參與的會員大會,改選新的幹部,決定再啟抗爭,
不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地震與海嘯的侵襲,發生了舉
世震驚的福島核災,核電安全的神話再次被打破,引爆了全
球各地的反核運動。
臺灣作為全球唯一將三座核電廠蓋在首都圈三十公里附近的
國家,核一跟核二是全球最危險的三座核電廠中的兩座(註5)
,核四又因工程的結構性因素而缺陷重重,全面廢核已經不
再只是經濟與環境的衝突,國家與弱勢地區的抗衡,而成為
保衛人民生存權的戰爭。核災之後,反核運動聲勢再起,許
多民間團體紛紛響應串連,4月30日首次進行了台北、高雄、
台中、台東四個城市的同步大遊行抗爭,貢寮也聚集了數百
名居民到核四廠示威。適逢總統大選將臨,在反核沈寂一陣
的民進黨決策者也再度提出全面廢核的政見,民間的強大壓
力也使得原本要讓核電延役的國民黨,不得不重新思考政策
的轉向。反核運動在這麼多年來起起落落,艱苦非常,如今
面臨了另一次轉機,怎麼讓臺灣與全球的反核運動接軌?好
好檢討核災給我們的教訓,社會宣傳與政治施壓將成為目前
最重要的策略,萬幸的是,社運界畢竟已經歷過一次政黨輪
替,不再有人將成功賭在選舉之上,應該與民進黨保持距離
並持續逼迫國民黨重視民意,讓更多民眾站到反核的陣營,
迫使朝野兩黨都能支持政策的轉變,將是這一波反核運動的
重點。
(原文刊登於台權會TAHR PAS 2011秋季號─社會運動專輯)
註1:1994年反核團體發起罷免台北縣擁核立委行動,是台灣
地方自治史上第一樁中央民代罷免投票,國民黨為衛護旗下立
委,不惜強行修改選罷法,提高罷免門檻;11月27日在台北縣
舉行罷免投票,同日台北縣政府也針對核四立場進行全縣性公
民投票,在投票率低及未達選罷法罷免門檻下,兩項重要的反
核行動沒有成功。
註2:1994年5月22日貢寮核四公投,開票結果不同意興建者,
佔96%以上,但因沒有公投法尚未制定,沒有法定效力。
註3:綠盟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簡稱,前身是環保聯盟台北分
會,由於路線選擇的不同以及擴展組織所需,2000 年成立了新
的全國性組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註4:2003年台灣終於將公投立法,但被諷稱為「鳥籠公投法
,在立法院立法時因國民黨立委反制,增加了高門檻的發起條款
,不是一般人民團體可以輕易達成,陳水扁總統曾發動「和平反
飛彈」及「對等談判」兩議題之「防禦性公投」,但這個台灣史
上第一次的全國性公投,因48.5%的投票率未過50%之門檻而未能通過。
註5:根據《自然》雜誌(Nature)發表研究顯示,全球最危險
的三座核電廠,台灣佔了兩座。核一跟核二距離台北都會區直
線距離在三十公里以內,兩座周邊的人口數達五百萬人。全球
第一危險的是巴基斯坦的卡拉齊港邊的Kanupp核電廠,人口超
過八百萬。但台灣兩座電廠相加的裝置容量是Kanupp的二十三
倍,存放超過萬組燃料棒。大台北地區處在全球最高的核災風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