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之前寄給中心的課程相關問題

作者: tmpuauee (鬼靈精)   2011-12-28 14:04:06
一、專門科目相關問題
(一)歷史科
1.抵免學分的方式,將領域劃的過於瑣碎,大分類下又有小分類,太沒有彈性空間,
而且劃分的許多種類的課程有些冷僻,即使有也很少老師在開,這樣選擇權就變少了。
建議:
希望領域可以用較大分類的劃分就好,保持較大的彈性空間,比方說中國史的部分就
分成中國史上、中國史下、中國專史三大部分就好,而不要在後面繼續細分。
2.修習學年課的學生完全吃力不討好,因為就算修上下學期也只能抵免一個類別的學分,
而那學分數多是學期課就可以抵免的。
建議:
學分課跟學期課的認證方式應該有所區別,可以考慮上下學期可以分開認,而不應該將
所有學分一律都只能放到同個課程中認證。
3.外校轉學或考進本校時,抵免學分困難遠較本校學生來的困難,常常要多修許多以前就
修過的類似課。
建議:
外校進入本校就讀時,在抵免學分上應該給予更大彈性,畢竟各校特色不同,若要求完
全一樣等於要再重讀一次大學了。
4.兩屆改革過大,造成兩屆前後因為制度關係所需修習學分差距過大,易造成不平心理。
建議:
改制應該慢慢實施,不宜差距過大,實施之前也應該多宣導。
5.師培中心在招生說明會時似乎沒有或僅是帶過修習專門課程的部分,易讓學生以為只
要修滿27學分就修滿教程,延遲思考對未來的規畫。
建議:
招生說明會時就應該多花些時間說明修習專門課程的部分。
(二)公民科
我想提一下,比如公民科,在相似科目名稱可以修改一下耶!
比如「政治學」應該可用「政治學一」、「政治學二」抵,專門課程表上是「經原一/二」
但現在只有「經原上/下」,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在專門課程表上修改應該可以減少很多
認定的程序呢?
(三)國文科&英文科
100年進來的新生不是只有外文系/中文系畢業即可,還要多修很多額外的專門課程。
而最重要的是,這些專門課程很多都沒有再開課,所以可能要請外文系老師開課?
或有什麼其他的解決辦法嗎?
二、專業科目相關問題
1.「教材教法」國英數三科只開在下學期,其他科則是每學期都開,但是隔年開一次。
 這是教程一個既有的開課傳統,但對於剛修習教程、又沒有認識其他學長姊的同學而
 言,怎麼會知道?而且國英數的「教材教法」還會擋修「實習一」、「實習二」修習
 的人數應該也比其他科的人多,為什麼只開在下學期?
 建議:
 希望師培中心能清楚標明「教材教法」的開設時間,或是增加開設的頻率,不然對於雙
 修、跨科或是轉系轉學生等,同時要修很多學分且學分要經過精密安排的人而言,真的
 會造成無法回頭的錯誤。
2.「建議修課時程」中希望同學能從 教育基礎學 → 教育方法學,但跳著修根本就不會
 怎麼樣。但同時「九年一貫 → 國文科教材教法 → 教學實習一 → 教學實習二」這種
 會擋修的課程也只標「建議修課時程」,又沒註明開課的時間,同學排課時就很容易被
 誤導,以為這些課跟其他必修一樣,每學期都有,就很可能要面臨延畢的狀況。何況台
 大下學期開始延畢生還得繳交雜費,若延畢,還得交7000多元的雜費,對於學生的經濟
 真的是很大的負擔。
3.在「增能課程」中,洋洋灑灑列了許多有趣的課程,但是為什麼很少開課,甚至查詢
 過去的課程網,有的根本沒有開過課?
三、其他
1.請問為什麼星期五教程都不開課呢?這樣似乎減少了大家可以選擇的時段。
2.教程的課每一學分都要收1020元的學分費,27個學分再加上中學實習4學分,也繳了
 31620元的學分費。不知道是否可以公開學分費的運用方式及流向,讓學生知道自己
3萬多的錢是用到哪裡去了呢?(畢竟連台大會計室也都有相關的財務報表公告在網
路上啊~)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轉錄者: tmpuauee (140.112.200.70), 時間: 12/27/2011 15:50:5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