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109-2 林智莉 臺灣戲劇名著選讀

作者: shibasun (doge)   2021-07-04 09:40:08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9-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林智莉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戲劇系大二必帶,兼臺灣研究學程、亞洲藝術學程、經典人文學程
δ 課程大概內容
上半學期
林摶秋〈閹雞〉
俞大綱〈王魁負桂英〉
金士傑〈荷珠新配〉
李國修〈京戲啟示錄〉
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下半學期
王安祈〈金鎖記〉
施如芳〈燕歌行〉
彭鏡禧、陳芳〈天問〉
施如芳〈梨園天神桂郎君〉
王安祈〈青塚前的對話〉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課程內容:★★★★★
外系學生友善程度(疫情前):★★★★
外系學生友善程度(疫情後):★★★★★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劇本皆會上傳Ceiba,本系學生似乎習慣自行印出翻閱,但是似乎不是那麼必要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疫情前以投影片與劇場演出影片為主,投影片內容無所不包且切入點多元,著重分析劇本中
各元素的意象與上下脈絡;課程中經常伴隨本系學生與老師間積極且歡樂的互動(褒義),
使得本課程基本上雖然是早九但大概也睡不著。
疫情後則以老師錄製影片作為上課方式,內容無異,但是少了一些喧嘩(褒義)伴隨。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如果沒記錯,疫情前應該是出席20%、期中期末各30%、團體報告(任何與臺灣戲劇有關議題
)20%;團體報告應該是外系學生比較頭痛的部分,若人生地不熟基本上只能依賴老師分配
,或許較有壓力。
然而疫情後期末考30%改為五千字以下的期末報告,團體報告20%改為三次千字上下的作業各
佔7%,外系學生就突然能放鬆了:)。
給分上應該算不錯甜。考試似乎只要熟讀劇本、簡報,再去華藝上自己找幾篇參考資料讀一
讀吸收論點,似乎就有機會有9開頭了;出席率全勤、所有作業都有交的情況下拿到A+。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參上
考題:申論五選四。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重視出席率,幾乎每堂大約9:15時就會點名(雖然事後去補點似乎也不會怎麼樣)。完全
不需要基礎,只需要抱持對分析劇本的熱忱即可;我是外系學生(文學院),但基本上不太
有壓力,老師非常友善,課上氣氛和樂融洽,就是一號館的椅子真的還蠻難坐的。
學程學生開學第一堂課前直接前往課堂上領取授權碼。
Ψ 總結
好課……可能是這學期覺得教學方式最合宜的課了,老師講解非常深入淺出,在資訊量龐大
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良好吸收。而且其實還算涼,推薦給學程學生修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