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108-2 林金全 物理化學三-動力學

作者: awei (尋夢人)   2020-08-10 03:25:56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8-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林金全、笠井俊夫(Kasai Toshio)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化學系選修(舊制五選三必修)
δ 課程大概內容
 【上半學期:林金全主講】
 Chapter 17 -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Chapter 18 - Experimental Kinetics and Gas Reactions
Chapter 19 - Chemical Dynamics and Photochemistry (19.1 ~ 19.4)
Special Lecture - Activation Complex Theory
期中考
【下半學期:Kasai主講】
Chapter 19 - Chemical Dynamics and Photochemistry (19.5 ~ 19.11)
Chapter 20 - Kinetics in the Liquid Phase
Chapter 24 - Surface Dynamics
Special Lecture - Astrochemistry
Special Lecture - Green Chemistry
期末考
章節號碼對應到老師的上課用書。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說實話這只是給爽用的,與其糾結幾顆星,不如從內文來推敲這老師到底適不適合你。
客觀評價 (學習導向) ★★★
私心評價 (得分導向) ★★★★
跟著全哥一起算算算 ★★★★
Kasai 的通識物化三 ★★★★
聽得到老師的聲音嗎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Silbey Physical Chemistry 4th Edition
系上會幫大家訂,今年物化一二三共用同一本課本。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上半學期:林金全主講】
 80% 板書,板書教學型課程,算是典型的物化課。
20% 投影片,用來快速帶過容易理解的概念性內容、或是展示各種推導出來的公式。
老師會帶著他自己的手稿來上課,平常就是貼著黑板抄式子,
抄完之後會轉過頭來講這一條是什麼公式、那一個符號是什麼意思,
解釋完之後會問「對吧?」這時如果你點點頭,老師就會轉回去繼續抄;
 如果你皺眉,老師就會看著你不解的神情,疑惑地問「對吧?」然後轉回去繼續抄。
上課內容雖然很貼課本,但把筆記和課本搭配來看,
可以發現老師會用自己的語言組織Silbey的內容,
所以部分符號會與課本有所出入,不過這不影響理解。
他也會把Silbey沒講清楚的地方推導給大家看。
另外老師有針對統計物理的部分進行粗淺的介紹 (ACT,摘錄自Chapter 16)
因為ensemble, partition function等相關內容
只出現在高物一 (統熱)、大學生沒什麼機會接觸,
所以我認為ACT應該是這門課最有看頭的內容吧。
老師講話緩慢、低沉又小聲,當同學反映聽不見時,老師會拿起麥克風問
「這樣聽得到嗎?」如果你說聽得到,他就會點點頭,然後把麥放下繼續講課...
板書多為數學推導,而且量不少,老師常在同個小區塊一直往上疊,
所以如果你放置一段時間才開始抄,黑板上的東西會亂到讓你看不懂。
偶爾老師會跟大家談談自己的研究興趣,像是光譜動力學、立體位向等等,
講到儀器設計時,他還會賣個關子說「這可是我們實驗室的商業機密呢」
可以看到他活潑可愛的一面,此外老師也會分享自己的見聞
(老師見過Silbey本人喔!) 為平日死寂的課堂注入難得的快活空氣。
林金全很像是那種「會順順地把課本的東西全部抄出來再講過一遍」的高中物理老師,
按照他的表達能力,講到你會的東西可以馬上就聽懂,
但你沒學過的東西,很難因為他講過一遍就懂,
就算你問老師,他也沒辦法解釋到你懂 (也可能是同學的領悟力不夠好?)
 所以建議各位還是要對動力學有點基礎和興趣,再學選這門課會比較輕鬆一點。
 【下半學期:Kasai主講】
100% 投影片,純粹的演講型課程,來到了下半場,你會感覺到這堂課難度降低不少。
Kasai是從大阪大學來的教授,研究專長是分子束方法,過去常跟林金全一起發paper。
下半學期主要就是把先前學到的動力學理論拿來應用在各個實際的例子當中。
老師會用自製的投影片上課,雖然主要是節錄自Silbey的內容,
但伴隨著五彩繽紛的影像,真的讓我滿驚訝的。
他希望大家都能夠聽懂,所以會極力避免艱澀的數學推導
(殊不知台下的同學早就被全哥的板書摧殘過了)
也會盡量增加一些趣味圖片、以及老師從日本教科書上剪貼下來的內容幫助加深印象。
我從未看過化學系開的課,投影片可以作得這麼「有趣」,常有種在上通識課的錯覺XD
除了動力學應用之外,Kasai也特別加入了表面化學的內容 (Chapter 24)
雖然多著墨在比較基礎的導論型內容,不過因為大學部課程中很少有專講表面的單元
(僅痕量散佈在分析二、無機一,以及材料化學)
所以能在物化三學到這些概念,我覺得相當難得。
老師在學期最後也額外選了一些演講題材,
像是天體化學、綠色化學這種高中生很喜歡聽的內容 (?)
希望大家能在修完這門課之後,能對化學有更多的認識 (真的越來越像通識課XDDDD
雖然投影片很有趣,不過老師的聲音實在是太小聲了,拿麥的效果也很有限,
有時還要仔細從老師的日式英文去推敲他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所以聽他講課會比較辛苦一點,同學常常聽一聽就會開使恍神。
整體來說,雖然Kasai的教學手法和林金全不同,
但是課程大致的方向我想兩人是差不多的,主要都是跟著課本在走,
也會適時在課本的留白處加入一些自己的補充或推導。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期中考 50%
期末考 50%
隨堂作業 不明,可能用於調分
主要是按照上述配分來計算,不過比例可能有所變動。
算是「考試100%」類型的課程,不過兩位老師會指派隨堂作業,藉此鼓勵同學來上課,
畢竟是物化課,缺席很容易因為miss掉一些概念而考差,所以建議還是要到課喔。
雖然考試幾分就幾分、一板一眼,不過因為考試滿分超過100,
而且有認真弄懂上課內容就一定會寫,如果能避免在計算題上粗心犯錯 (助教改滿嚴的)
拿高分應不至於太困難,整體而言我覺得紮實偏甜。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考試都是計算、問答題,會有7個大題,滿分105分,2節課的考試時間大致夠用。
林金全的部分,每大題10至20分不等,題目分為兩種:
一種是出自課本的計算題,另一種則是老師獨有的板書推導或是投影片的現象解釋。
前者就是動力學愛出的經典題型,包括
collision frequency、steady state approximation、Arrhenius equation等計算
(有刷過台大二階考古的同學,應該對第一個很熟悉)
概念不難,只是敲計算機、換算單位時記得要小心一點;
而後者是較難單從課本獲取的知識,需要把筆記內容真的弄懂才有可能答出來,
像是flux formula的推導、potential energy surface的說明
以及partition function的計算等等,我想是整份考卷鑑別度的來源。
順帶一提,老師超壞的,有一題證明要用到Boltzmann distribution,
但他忘記給Gaussian乘上polynomial的integral table,
所以很多同學都是從題目給的已知結果反推回去,努力把那個定積分值找出來XD
Kasai的部分,每大題都是15分,題目分為兩種:
一種是作業題,另一種則是上課題。
前者共占四大題,題目的敘述完全沒有改,只要有認真寫作業就可以拿滿分;
而後者則有三大題,都是需要聽講才會回答的題目,但都不會太難,
包含了名詞定義、公式推導還有現象解釋。
Kasai人很好,他說之所以配60分的作業題就是要讓大家輕鬆過,
如果同學想要爭取高分,考前可以再去把投影片內容複習一下。
作業都是隨堂指派,不會在課前或是課後公布,
所以如果把課翹掉就無法知道題目是什麼,
不過如果有同學可以給你抱大腿,那就另當別論了。
林金全的部分,共指派了11次的作業,幾乎每節都會有。
當他講課到一半時,就會很隨興地選了一些題目給大家帶回家練習,真的很隨興,
隨興到當你下課問他「今天作業出了什麼」會跟你說他都不記得了,你得去問同學。
內容為1至4題計算題,大多都是課本習題、或是把老師導出來的公式再重推一次,
難度不高,三兩下就能秒殺,
只有放長假時老師會要大家讀paper回答相關問題,算是比較有難度的作業。
作業都是隔周 (兩次上課後) 交回,助教不批改不發還,純看繳交次數。
Kasai的部分,共指派了7次的作業,平均一周出一次。
他會事先印出題目 (名為Quiz),在課堂最後幾分鐘發下來給同學帶回家練習,
動作快的同學當場就能寫完。每次都是出1大題問答題,題目內容都從課堂投影片延伸,
題型五花八門,從數學計算、文字申論,到軟體作圖都有,繳交方式與前述相同。
難度比林金全的還要再高一點、也稍微麻煩一點點,
不過有認真做作業的同學,老師期末考會送你60分,這麼好康的福利還不拿嗎?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老樣子,微積分是物化必備,如果會一點微分方程,在推導反應動力時會輕鬆很多。
同學如果有需要微方的知識,可以先去修化學數學 (見「物化二」一文)
而物化三所需要的化學先備知識只有高中物理的氣體動力論。
因為三門物化課內容大致獨立,所以系辦在106-2就廢除「先修物化一二」的門檻,
想修動力的同學不必等到大三下。
我一直認為動力是物化裡面最好懂的一科,整個模型建構、物理推導都相當具體,
沒什麼深奧的抽象概念,只不過計算時的數字代換真的有點煩人,
一個不小心就會搞錯單位,這點是跟熱力、量化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策略的部分,因為兩位老師聲音都滿小聲的,想認真聽講的同學可能要坐前面一點了,
不然你可能整學期都不知道這堂課在幹嘛,到頭來得全部自己讀、還不一定能考好。
林金全的板書偏亂,一個恍神就會看不懂,所以要跟緊老師的腳步,教到哪抄到哪;
Kasai的課堂就比較輕鬆,只要抱持「學習新知」的態度來上課即可。
整體課程內容設計算是完整,個人認為只要能認真聽講、把老師教的東西吸收,
同時作業也都有複習,大可不必看課本。
Ψ 總結
林金全的物化課中規中矩,而Kasai就比較像是通識課。
我承認自己對動力學是純愛啦,所以不覺得這堂課有什麼太困難的地方。
不過在這一門平淡的課堂中,我也是也有學到一些東西,
像是ACT、surface這類比較新鮮的內容、還有林金全實驗室在作什麼
(聽老師親自說明,真的比給無心介紹的研究生講好一百萬倍)
整體來說,這堂課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勉予好評。
之後林金全會開「光譜與對稱」,這門選修課已經長達十年沒開了,
對光譜理論推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來體驗一下喔。
「化學動力學」一直是化學本系學生沒能學到的章節。
高中的基化三因為課綱調整的關係,相關內容都被砍得精光,
化學系大一的普化二又被無機化學的內容取代掉,
雖然小魯以前在玩競賽時有特別學過這些內容,
但沒有機會正規、有系統地把動力整套學完,個人一直覺得是個遺憾,
這應該是我上大學之後來修這門課最主要的動機吧,
習得的相關知識也有助於理解一些物化實驗的原理。
終於,最後一篇評價文完成囉!
 物化三雖然不是必修,但因為下學期不小心修到,又算是四天王的一部分,
 所以我當它是附贈、就一併寫成評價文啦。四天王八連發,不知各位是否看得過癮XD
我這一年的奇幻旅程也將在這裡告一個段落,希望這些文章能對同學帶來幫助。
之後有緣再見囉 :)
作者: olioolio   2020-08-11 12:01:00
推,物化三評價真的不多XD
作者: yubari (夕張)   2020-08-12 22:08:00
感覺你好厲害喔 想認識~
作者: unmolk (UJ)   2020-08-13 01:28:00
課名好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