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 106-2 A2 顏杏如 探索台灣殖民都市空間

作者: Xman1035 (Felux)   2018-07-05 20:40:35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6-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顏杏如
δ 課程大概內容
WEEK1 和平紀念日(停課)
WEEK2 課程介紹與導論:人.空間.都市史
WEEK3 臺北市街的形成
WEEK4 都市空間中的權力運作(一):從地方到空間
WEEK5 都市空間中的權力運作(二):景觀的變化
WEEK6 兒童節(停課)
WEEK7 閱讀空間-都市書寫與意象
WEEK8 神聖空間的建構;神社
WEEK9 期中考週(停課)
WEEK10 邊緣空間的形成:遊廓
WEEK11 熱帶景觀的創造與傳播:行道樹
WEEL12 城市生活
WEEK13 校外教學:大稻埕(停課)(在第12週週末前往)
WEEK14 紀錄片觀賞與討論:跳舞時代
WEEK15 戰後都市空間的轉變
WEEK16 學期報告與討論
WEEK17 學期報告與討論
WEEK18 期末考週(停課)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3.5~4顆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老師上課的PPT跟指定閱讀(會有PDF電子書,無須另外購買)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每週三堂課,前兩堂為老師上課,第三堂課是助教課。
老師上課的時候會用他的投影片,但是並不會在課堂前上傳。
老師也知道大家會想要課前先上傳,但她頗堅持自己的風格就是了(課堂上有討論過這問題)
一個學期約有三次小考,但當週並不會先提示(不過跟上一篇評價文的題目一樣)
上課時偶爾會問同學意見,但大部分時候都是以他的口述投影片為主。
在學期一開始的時候會分組,一組4~6個人不等,同組整學期會一起戶外教學,一起做團體報告,平常助教課的時候也會一起討論,算是互動會很多的分組。
這學期的助教課則是分為兩班,助教兩位一男一女,我被分到女助教的班。
女助教的班,一開始是先討論上週的指定閱讀內容(例如這週是第六週,這禮拜的助教課就會討論第五週的指定閱讀),討論完之後再以小組為單位上台分享
分享完後,則會走助教當週的設計課程,有時候是個人分享,有時候會有模擬情境討論。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評分:
出席課堂與討論 25%
平時作業 36%(12%*3)
小考 14%(5+5+4)
學期作業(報告) 25%
給分算是中等,不會太甜也不會太刁難。
(寫評價文的當下成績還沒出來,所以只能從小考成績給印象)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沒有期中期末考
平時作業分成三篇:
1.古地圖運用實作:1500~2000字,上傳至CEIBA並印紙本繳交。使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的網站,利用至少兩種地圖,交互疊圖,述說百年來地理景觀與地貌的變遷。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1/20000台灣堡圖(1898&1921)跟1/25000地形圖(1921),老師在開學第一週的時候沒有說明,導致我寫作業的時候不知道,在第五週的時候才多了這項規定,導致我的作業必須修改以符合規定....所以這點要特別注意。
2.指定閱讀摘要+心得一篇:1200~1500字,上傳至CEIBA並印紙本繳交。指定閱讀有兩篇,因此裡面要包含兩篇的摘要與兩篇的心得,總字數在1200~1500字內。
3.大稻埕參訪規劃+心得:規劃是以小組為單位繳交(其中一個人上傳至CEIBA就可以了),心得則是以個人為單位繳交(上傳至CEIBA並印紙本,1200~1500字)。
學期報告:
要求各小組自行設定一個主題,以實地勘察.訪問耆老.並用文獻史料.古地圖.舊照片....等等資料,以書面報告.影片.旅遊手冊.地圖製作等等任何可能的形式呈現。在學期最後兩週上台報告呈現,每組時間12~15分鐘。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要三次小考且不定時,所以需要每週出席,助教課也需要到,有點名分數。
基本上不需要太多基礎,但課後閱讀量相當大,做作業也需要花不少時間,因此建議要有一定時間再考慮來修(這學期有一些人是到了學期過了幾個禮拜後退出)。
老師是人工加簽。
Ψ 總結
純以內容來說,課程相當豐富,形式也很多元,也有學到不少東西。
但是不少細節都在繳交日前一兩周才說,有時候會讓人有點措手不及(這也是為什麼給3.5的原因)。
若你的時間不少,這門課可以帶給你很多以前沒學到的關於台灣史的知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