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
        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5-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陳俊廷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經濟所
      δ 課程大概內容
        Introduction
        Games on networks
        Coordination game
        Social Learning
        Labor Market
        Network formation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喜歡自己看paper和證明:★★★★
        喜歡聽老師講課學東西:★★★
        想要學跟網路有關的東西:★
        想要學可以實際應用的東西:★
        討厭數學:★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1:(C) Connec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 by Sanjeev Goyal.
        2:(ISSS) Individual Strategy and Social Structure by H. Peyton Young
        3 : (SEN) Social and Economic Networks by M.O. Jackson
        syllabus是寫上面三本,但其實老師上課的東西都是從論文來的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老師原本的計畫好像是前半學期由他上課,
        後半學期每週由同學上台報paper。
        殊不知原本第一堂課50幾個人
        到第二週只剩下7,8個人。
        因此後來老師便只留兩個禮拜給我們報告,
        但這學期禮拜二被放掉太多次,他自己期末又出國開會,
        實際上課週數大概10周左右而已。
        老師用投影片上課,會放在ceiba上,可以搭配著看。
        老師聲音滿小的,好像有口吃,寫黑板時常常會背對大家。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他的上課速度讓人很不習慣。
        有些很preliminary的東西他講得非常慢,
        真正跟定理有關的證明或者說明他反而帶得非常快,
        常常一個閃神就跳到下個part是常有的事。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1. Student presentation (30%)
        報paper,老師會給大家幾篇paper選,先搶先贏
        老師給的paper都滿長而且滿不好懂的,
        基本上要講很詳細的話應該要講1-1.5小時,
        這學期滿多組只有一個人(像我),
        一個人要講滿那麼久其實是要認真準備很久的。
        我大概花一個禮拜看paper,三個晚上準備slides和思考怎麼講。
        其實報paper時基本上只有老師會專心聽
        老師每篇paper都看過了,所以只有他會問你細節的問題
        (但我自己是抱著「要讓所有人都聽懂」的心情啦)
        2. Attendance (a 4-day absence allowance is given) (10%)
        不知道這個到底具體怎麼計分的,我自己好像只有缺一堂課。
        有個同學真的滿常缺課的,最後一堂有被老師關注XD
        3. Participation in the session of student presentation,
           including 1-page introduction and preparation for
           receiving cold call during the presentation (20%)
        這個部分我也不太確定到底怎麼計分...
        4. Midterm project proposal and Final-term paper (40%)
        每個人期中都要先上台propose自己期末要做的project,
        每個人選的主題都滿不一樣的,老師會給建議。
        因為老師只有說「跟網路經濟學有關的主題都可以」
        所以題目滿天馬行空的。
        有同學做網路平台的獲利分析,
        有同學做羅密歐與茱麗葉中角色之間的互動關係(超酷XD
        期末不用上台報告,但要把最後的report寄給老師。
        我不知道有沒有限定格式,也不知道到底要做到哪裡,
        感覺是做越多分數越高XD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沒有考試,報告基本上跟上面說的一樣。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不點名,但缺席太多次會被關注,如上面所說XD
        基礎的話,原本網站上只說
        The students are strongly encouraged to acknowledge game theory.
        但這門課基本上是結合圖論和賽局,
        因此有圖論的概念來修會比較好,雖然圖論我覺得不難,
        沒學過直接來修應該也可以。
        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能討厭數學,因為這門課滿滿的數學證明...
      Ψ 總結
        我想很多人都被「網路」「經濟」騙了,
        這裡的網路其實是用圖論去model的,跟大家想的網際網路差滿多的
        也難怪第一堂課根本沒上完人就快走光了,
        因為老師前面講完一些introduction後突然一頁投影片冒出滿滿的數學XDD
        老師畢竟是新老師,我覺得教學經驗上真的不太夠,
        講課常常節奏抓不太到,讓我聽得很吃力。
        我個人是資工系來修,因為很多演算法跟圖論都有關係,
        再加上我有修過經原,對賽局滿有興趣的,
        也不會很排斥理論,就來修了。
        這門課基本上是paper-based的課,
        而paper裡的證明方法真的千變萬化,
        model也是各式各樣,時間序列分析、markov process都用上了,
        只能說數學真的要好一點才能快速聽懂,廢廢如我常常讀到似懂非懂...
        老實說這門課的內容我覺得很有趣,缺點是真的太理論了,
        我覺得圖論和賽局兩者結合所能建構出的model太弱了,
        可以給出的結論太直觀,並沒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結果。
        畢竟graph有各式各樣千變萬化,現實生活中的網絡往往跟model不符,
        因此常常會有種「花了很大的力氣證明出一件很trivial的事」的感覺
        我很好奇對老師而言
        到底證明比較重要還是定理的physical meaning比較重要
        因為老師的slides中證明常常佔了2/3,但上課都在講physical meaning
        而且我覺得聽他講完後對於我自己看證明沒什麼幫助...
        如果真的很喜歡圖論或賽局的話可以來修修看,挑戰一下自己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