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8-2 郭銘傑 國際關係二 期末考

作者: aquariuschi (安迪)   2020-06-23 15:37:35
課程名稱︰國際關係二
課程性質︰政治系大一必修,他系選修,可抵A5通識
課程教師︰郭銘傑
開課學院:社科院
開課系所︰政治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20/06/18
考試時限(分鐘):90分鐘
試題 :
壹、
單選題:每題5分,共85分。
1. 有關國際關係三大宏觀理論 (Grand Theories),下列何者錯誤?
A. 現實主義 (realism) 將國家視為最主要的行為者。
B. 自由主義 (liberalism) 關注經濟議題,主張經濟利益是多數行為者的共同利益。
C. 建構主義 (constructivism) 在冷戰時期,獲得學界高度重視。
D. 三大宏觀理論都是世界觀 (world views),在實務分析上有其侷限。
2 在1960年代,國際關係學界對國際合作的研究累積許多成果。試問下列哪一敘述錯誤?
A. 國家彼此互動的時間越短,相對來說,國家間合作更有可能。
B. 所涉及的國家數目越少,相對來說,國家間合作越容易。
C. 國家間的議題連結 (issue linkages) 越少,相對來說,國家間合作越容易。
D. 當國家提供彼此的資訊越不完整,相對來說,國家間合作越不容易。
3 請問下列哪一個並非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在 1945年剛被設立時的功能?
A. 監督會員國貨幣匯率的關係。
B. 提供面臨貨幣危機的會員國短期的借貸。
C. 幫助會員國的經濟發展。
D. 穩定會員國的貨幣匯率。
4. 請問Raul Prebisch提出下列哪一個理論/概念,解釋國家間發展的不平衡?
A. 天然資源的詛咒 (Natural Resource Curse)。
B. 華盛頓共識 (Washington Consensus)。
C. 新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 貿易條件 (Terms of Trade)
5. 下列關於國家發展模型的配對,何者正確?
A. 中東的石油輸出國-進口替代工業化 (ISI)。
B. 1970年代的東亞國家-出口導向工業化 (EOI) 。
C. 1950至1960年代的拉美國家國家資本主義 (State Capitalism) 。
D. 現今的中國與俄羅斯-國際商品壟斷集團 (ICC)
6. 下列有關國際法的敘述,何者為非
A. 習慣 custom 源自國家長期反覆實踐的結果。
B. 對於民主國家,國際條約需經立法機關批准,才對該國產生拘束力。
C. 委任(delegation) 指締約方將國際法規的執行、詮釋和適用,交由第三方專責機關負責
D. 條文明確性 precision)) 越高,詮釋空間越大。
7. 以下議題領域和國際條約的配對,何者為非
A. 禁止地雷使用;渥太華公約 (Ottawa Treaty)。
B. 公海航行自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C. 反人類罪;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 (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D. 生物多樣性;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 。
8. 關於國際規範的敘述,何者為非
A. 可由國家或非國家行為者創設。
B. 即使被違反也很難辨識。
C. 道德上正當與適切。
D. 在一個群體中有足夠高比例的接受度。
9. 以下哪一類型國家,最有可能策略性批准國際人權公約?
A. 老牌民主國家。
B. 威權專制國家。
C. 君主立憲國家。
D. 半總統制國家。
10. 在氣候變遷治理中,由少數已開發國家率先減少碳排放,符合「聯合國氣候變遷綱
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哪一項精神?
A. 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
B. 人類共同遺產原則。
C. 預警原則。
D. 永續發展原則。
11.下列何者的目的在限制氟氯碳化物的排放?
A. 蒙特婁議定書。
B. 京都議定書。
C. 巴黎協定。
D.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12.「設限與貿易 (cap and trade)」的制度創新,最早被歐盟運用在下列何種全球環境問題的治理
A. 全球氣候變遷。
B. 臭氧層破洞。
C. 酸雨。
D. 捕鯨。
13.關於全球環境議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全球環境議題可以用「共有地的悲劇」來解釋。
B. 在國內,能源、石化等高污染產業較不容易克服集體行動的困難。
C. 在全球環境議題上,一般國內大眾要克服集體行動的成本較高。
D. 國家間在全球環境議題上難以合作,也是一個集體行動的問題。
14.下列何者不屬於「國際人權法案」(International Bill of Human Rights)?
A. 世界人權宣言
B. 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
C. 兒童權利公約
D. 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公約
15.下列理論模型,何者能解釋跨國倡議網絡(Transnational Advocacy Networks, TANs)
如何改變國家行為?
A. 現實主義(Realism) 。
B. 迴力鏢 (Boomberag ) 。
C. 權力轉移 (Power Transition) 。
D.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
16.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EJF)在倡議非法漁撈管理及
漁工人權保障時,沒有採取以下哪一種策略?
A. 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分享情報資訊。
B. 主動接觸被害人,蒐集證據。
C. 發布新聞稿,揭露人權侵害的問題。
D. 投入國會選舉,推舉立委候選人。
17.加分題 本學期老師沒有使用過下列哪種數位平台進行遠距教學?
A. U Webinar。
B. Ceiba。
C. YouTube。
D. NTUCool。
貳、
簡答題,共20分,共三題
1.請以不超過五句話簡要回答各題陳述,並對關鍵字詞以底線強調。
2.請務必在答案卷上作答,方能採計分數。
1.根據最後一次上課的內容,國際政治的未來有四個主要議題,請問它們分別為何?
共8分,每小題2分;批改標準:完整2分,不完整或意義不明確1分,無關0分。
2.根據「新冠肺炎與國際訴訟」的課堂演講,任舉一個透過國際訴訟向中國求償 在國際法
上不可能的理由。
共3分;批改標準:完整3分,不完整或意義不明確1分,無關0分
3.關於「國際法是否有用」,請簡述樂觀論者與悲觀論者各自主張。根據本課程所學,
國際法之所以能夠促進國家間合作並解決爭端的關鍵為何?
共9分,每小題3分 批改標準:完整3分,不完整或意義不明確1分,無關0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