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2下 黃俊傑 通識 大學之理念 期末考題

作者: heartear (HAHAHA)   2014-06-23 00:51:41
課程名稱︰大學之理念-理論與實踐
課程性質︰通識A23
課程教師︰黃俊傑 講座教授
開課學院:共教中心
開課系所︰X
考試日期(年月日)︰ 103/6/16
考試時限(分鐘):170分鐘 (3:30~6:20正常上課時數)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試題 :
考試共八題申論題自己選四題作答,
題目主要來自老師每次上課投影片末的思考問題(幾乎一字不動)
以下為本人憑印象記住的八題題目內容。
1.如果您擔任本校校長,政府首長要求指派校內重要主管,
請問您如何處理?為什麼?有何理論基礎?
2.國外大學(如史丹佛)教授可創辦並經營企業,大陸大學(如北大、清華)
有「校辦企業」,臺灣教育部正研擬《技術及職業教育法》,開放「校辦企業」,
您是否同意大學可以興辦「校辦企業」以挹注學校所需經費?為什麼?
3.依現行規定,每年立法院審教育部預算時,
國立大學校長必須前往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如果您是國立大學校長,
請問您要不要出席?您出席或不出席之理由各如何?各有何種理論基礎?
4.某學者將他自己的研究成果交給自己設立的公司量產,
因違背現行法律而被檢調單位搜索。請討論以下問題:
1)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之關係如何?
2)研究者之經費如來自公部門(如國科會、衛生署等)
或私部門(如來自私人或企棊捐款)是否應有不同的判斷標準?
判斷標準之理論基礎何在?
5.如果有資本家捐贈巨款發展某大學某特定學門,但要求大學所聘之講座或教師,
應先送捐款人審核。如果您是該校校長,請問您如何因應?
為什麼?您的因應方式的理論基礎何在?
6.如果教育部宣佈大學的系所如能全部課程均改為以英語授課,
以利招收外國學生並加強國際化,則給予專案巨額經費補助。
請問您如何評論此事?建議從以下角度切入思考:
1)「國際化」的形式vs.本質
2)大學的「國家化」vs.「國際化」
7.在21世紀「全球化」與「本土化」兩大潮流激盪中,大學應如何自我定位?
在上述之大學自我定位下,大學教育如何實施?
8.請從您所在的專業學系立場出發,討論您的學術專業與生命教育融合之可能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