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2下 楊植勝 西洋哲學史二

作者: starsnight (星宴)   2014-04-18 19:20:47
課程名稱︰西洋哲學史二
課程性質︰系必修
課程教師︰楊植勝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哲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4/4/17
考試時限(分鐘):180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問答題(60分)
以下六道問題任選四題回答!
每題滿分為15分;回答超過四題者,以得分較高之四題計分。
1.
這門課程使用 Anthony Kenny 的《西洋哲學史》第三冊做為使用教材。 Kenny 在第三冊
的「導論」裡說他的書主要針對的讀者是大學二或三年級學生的程度;如此一來,它對於
大學一年級或外系的學生豈不是太難 —— Kenny 如何為此辯解?
2.
Kenny 在論及近代哲學的分裂性時筆鋒一轉,突然跳回古代的亞里斯多德(Aristole),
稱讚他的實體至少具有一個優點,就是在日常世界的存在不可置疑,似乎近代哲學的分裂
與亞里斯多德在近代的消失有關。修這門課的同學多半已經在「西洋哲學史一」學過希臘
哲學。先不管(老師所講的)近代哲學的分裂肇因於古代希臘羅馬的傳統與中世紀基督宗
教的傳統兩者的格格不入,僅就 Kenny 在這一段的說法,提出你的評論!
3.
在笛卡兒(Descartes)的心物二元論裡,兩個實體分別是「心」(mind)與「物」
(matter)。其中「心」是由「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懷疑方法所確立,
不需要任何先決條件;但是「物」卻需要上帝(God)來擔保才能確立。為甚麼笛卡兒哲學
的「物」不能單純靠我們清楚明晰地(clear and distinctly)知覺就確立,還需要上帝
的擔保?
4.
Kenny 在介紹笛卡兒的文本第一段裡提到:「那個經常被認為是近代哲學支付的人就是笛
卡兒。」但是到了最後一段卻說笛卡兒:「他與近代哲學的關係並非父親與兒子的關係。
」等於否定了笛卡兒是近代哲學之父的想法。Kenny 如何否定笛卡兒作為近代哲學之父?
—— 至少寫出兩個論證來!
5.
霍布斯(Hobbes)的形上學,在「心」的那一半與笛卡兒完全相反,但是在「物」的這一
半卻與笛卡兒相近;具體寫出霍布斯與笛卡兒對「物」的看法共同的地方!
6.
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是一種契約理論,把國家建立在一個特殊的契約(covenant)上。
(一) 依據霍布斯的說法,這個契約就像賣身契一樣,會使簽約的人失去自由與權利,那麼
,究竟為甚麼有人願意簽訂這個契約?
(二) 是誰簽訂這個契約?
(三) 簽訂這個契約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翻譯題(40分)
以下四道英文段落均出自 Kenny, Anthony. A New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Volume 3, The Rise of Modern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出處的
頁碼註明於每一題的末尾;參考其上下文脈絡翻譯為可理解的中文!每題滿分為10分。
 ̄ ̄ ̄ ̄
注意:
(1) 這是翻譯題,不宜以全盤改寫的方式作答;如須說明可以括號或譯註方式為之!
(2) 專有名詞中的人名與地名可以不中譯,直接以英文表示!
(3) 每段最後括號註明的出處毋須在譯文裡再註明或翻譯!
1.
To be sure, in the period covered by this volumn the study of Aristole
continued in the academic establishment, and at Oxford University there has
never been a time since its foundation when Aristole was not taught. (p. xii)
2.
Erasmus had been unhappy studying at the Sorbonne, and More mocked the logic
he had been taught at Oxford. In philosophy, both of them looked back to Plato
rather than to Aristole and his many medieval admires. (p. 2)
3.
Instead of publishing his system, in 1637 Descartes decided to make public
'some specimens of his method': his dioptrics, his geometry, and his
meteorology. He prefaced them with 'a discourse on the right way to use one's
reason and seek truth in the science'. (p. 35)
4.
Such a sovereign is the sourse of law and property rights, and it is his
function to enforce, not just the original covenant that constitutes the state,
but individual covenant that his subjects make with each other. (p. 45)
可以參閱自己所帶的任何資料作答
 ̄ ̄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