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心目中的鄧麗君

作者: jiangxw (Goodman)   2015-02-04 11:06:03
我心目中的鄧麗君
鄧麗君Teresa Teng,生于1953年1月29日,和我的父母一樣都是中華民國的公民,我
的父母今年都已經八十多歲了.
鄧麗君逝世于1995年5月8日,享年42周歲,我今年正好也是42周歲.我可謂:"生在新
中國,長在紅旗下".她沒有來過大陸,我至今還沒有去過臺灣.
好在晴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仍在寶島飄揚.她的祖籍是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我曾在2000
年左右,因為工作上需要出差的緣故,去過大名縣城,那個地方接近山東聊城,她的母親是
山東人,所以有人也稱她是:”山東姑娘”.她在臺灣算是:"外省人",我在北京和上海都是
以”外地人”的身份生活了十幾年.
2008年,我在廣東上班,曾去過深圳沙頭角的中英街,那兒是我的足跡最靠近鄧麗君在香港
的居所.
我也可以說是聽著鄧麗君的歌聲長大的,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是20世紀80年
代初, 記得夏天夜晚睡在戶外的地鋪上,夜里睡不著的時候,偶爾能收到來自中華民國復
興基地的廣播節目,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歌曲<<梅花>>,還有<<十八的姑娘一朵花>>.歌聲非
常甜美悅耳.當時并不知道是誰唱的.其實那時候大陸有很多歌手就在模仿鄧麗君了,比如
田震,李玲玉,其中以王菲的聲音比較接近鄧麗君.
當我在家鄉的鎮中學上高中時候就開始住校,每天早上校園里的大喇叭都會播放一些
歌曲,其中就有<<云河>>,意境飄渺. 同學之間經常傳閱當時的刊物<<流行歌曲>>,或是<
<通俗歌曲>>,我曾對照著簡譜學唱<<你怎么說?>>.刊物內容里也有一些關于鄧麗君的報
道.瓊瑤作品中的<<在水一方>>在當時的廣播節目觀眾點播率是居高不下的.她的金陵女
中閨蜜林青霞在電影<<窗外>>中擔任女主角.曾幾何時聽<<小城故事>>引發思鄉之情; 《
再見,我的愛人》令人熱淚盈眶. 《美酒加咖啡》和《路邊的野花不要采》都是膾炙人
口的,令人費解的是某國政府竟然斥責鄧麗君的歌曲為:”靡靡之音的黃色歌曲”.黎明和
張曼玉曾合作演出了一部以<<甜蜜蜜>>為主題的電影,這首歌還成就了很多年輕人的姻緣
.
當時與鄧麗君齊名有劉文正和羅大佑,他們年紀都相仿佛,羅大佑也曾定居過香港,他
的歌曲<<亞細亞的孤兒>>和<<皇后大道>>都涉及政治話題,鄧麗君的歌曲<<梅花>>和<<中
華民國頌>>比較有影響力.后來,費玉清在中國大陸演唱的時候,把<<中華民國頌>>不得已
改為<<中華民族頌>>.鄧麗君的政治面貌是國民黨黨員,她曾經多次去軍營勞軍慰問演出
,還曾在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金門前線陣營向大陸同胞喊話.今年是成龍先生的本命年,然
而他覺得中國人是需要管的,他的很多政治言論都是令人大跌眼鏡的.25年前,鄧麗君積極
投身于歌聲獻中華的義演募捐活動,而如今的第一夫人彭女士當時正好與鄧麗君所唱的恰
巧是反調.
音樂跨越了語言障礙,鄧麗君的<<遇見你>>就是用粵語演唱的,她也曾用英文演繹過
Michael Jackson 的<<Beat it>>.鄧麗君的歌唱事業在日本獲得很大的發展, <<我只在
乎你>>原本就是一首日語歌曲,她也唱過<<北國之春>>.我有幸在上海的一家日資企業上
過班,學過一點日語,所以通過聽鄧麗君???·
??的日文歌曲可以提升自己的外語水平.至今歌壇還存在這樣的現象:大陸效仿港臺和日
韓,進修都是要去歐美的. 上海的周冰倩曾在日本見過鄧麗君,并有過合影.北京的<<中國
青年報>>曾經通過電話采訪過鄧麗君,我與臺灣網友也曾通過電話,傳講鄧麗君的故事,是
我們的最大的公約數.鄧麗君用閩南語(或者說是用臺語)演唱的<<望春風>>,曾被陳水扁
總統在外事出訪時代替國歌使用.
鄧麗君也曾唱過很多地方民謠,比如<<綠島小夜曲>>,早年,她就唱過黃梅調和鳳陽花
鼓. 這些都是在我的家鄉所熟悉的曲調.比她小幾歲的蔡琴,就是以民歌歌手的身份涉足
歌壇,蔡琴的宗教信仰比較明確,也曾接受過好消息福音電視臺的采訪,表明她自己是個基
督徒,她也唱過很多贊美詩,成名曲<<讀你>>原本就是一首圣歌.鄧麗君的信仰特征并不明
顯,但有可靠的消息證明:她是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就是一個天主教的國度.我曾請教過一
個臺灣網友,國民黨黨員身份與信奉基督教是否矛盾?事實證明是不矛盾的,國父孫文中山
先生就是基督徒,有人也查詢過現任總統馬英九信仰狀況,他曾接受過天主教的洗禮.
2003年末,另一名香港女藝人梅艷芳因病去世,年僅40周歲.她們都是英年早逝,在有
限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出了輝煌的成績,令人敬佩.雖然我們曾謀面,但是她們的音容笑貌永
遠留在歌迷的心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