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專欄] 在NBA 籃球是個人運動 還是團隊運動?

作者: shyh (牛羚一族)   2018-01-30 04:33:19
最近30年團隊籃球的代表
2014馬刺 2015衛冕失敗 第一輪出局
2008塞爾蒂克 2009衛冕失敗 第二輪出局
2007馬刺 2008衛冕失敗 西區決賽出局
2005馬刺 2006衛冕失敗 第二輪出局
2004活塞 2005衛冕失敗 總冠軍戰出局
1990-1989活塞 靠鐵血防守衛冕成功一次
團隊籃球欠缺指標球星
雖然可以拿到冠軍
但不容易連霸
近30年連霸球隊和指標球星
1987-1988湖人 魔術強森
1991-1993公牛 喬丹
1994-1995火箭 非洲天王
1996-1998公牛 喬丹
2000-2002湖人 歐尼爾
2009-2010湖人 Kobe
2012-2013熱火 James
籃球霸業還是需要英雄人物坐鎮
※ 引述《ClownT (Clown)》之銘言:
: 原文:http://bit.ly/2BAxnjX
: 今天不玩死神梗了
: 每次在學校或公園打球時,如果很幸運的,跟一個單打技巧超級強的人,或是身材優勢特
: 別高特別強的人,或是準起來嚇死人的超級射手同隊,會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有時候甚
: 至那位”神人”一下子就以1打3的狀況結束比賽。
: 籃球,一定是一群人一起上場比賽的運動,但他跟棒球、足球表現出來的團隊精神卻有些
: 許差別,舉個例子,棒球比賽中再強力的打者,一場比賽就是4、5個打席,投手能做到的
: 也就是投球,就算在投手能上場的國家聯盟,你在進攻中依然只能參與其中一個棒次。
: 整體而言,籃球是所有團隊運動中,個人存在能發揮到非常大的運動,一個強力的籃球員
: ,真的以可能在每一分鐘上場,攻守都發揮到極致的影響力,能在場上實際的讓隊友變得
: 更好,能在場上真的有可能面對每一位對手,甚至是同時多個對手。
: https://imgur.com/kLl2Zl8.jpg
: 那在NBA中呢?
: NBA身為在美國的主流運動,英雄主義是非常興盛的,尤其跟同樣為四大運動的棒球、美
: 足、冰球比起來,更能將個人主義色彩發揮到極致。但總體來說,籃球仍是團體運動,畢
: 竟沒有真正的”1打5”比賽,因此我們試著從一些得分、籃板、助攻等基本的”個人”數
: 據中,尋找這位球星對於”團隊”的影響力。所謂的EFF(效率值)、ORPM(進攻真實正負值
: )、DRPM(防守真實正負值),和PER、WS等等的進階數據,都是用來將球員對於球隊的貢獻
: 量化,在這個越來越講求數據的時代,我們也越來越喜歡用肉眼能看到的數據去相信每一
: 位球員的能力,畢竟以”大部分”的情況,越真實能代表球星貢獻度與主宰力的數據結果
: ,也通常會反映在球隊戰績上
: 就算不去探討那些複雜公式組成的進階數據,我們依然能從每一天的BOX和累積紀錄去定
: 義現在NBA的強弱。現在的NBA觀念,其實仍然不斷的在”個人成績”和”球隊戰績”之間
: 拉扯,上季Russell Westbrook和James Harden的MVP之爭就是最好的例子,James Harden
: 去年以29.1分11.2助攻8.1籃板的成績,帶領火箭拿下55勝27敗的西區第3戰績,而
: Wesrbrook有著更可怕的31.6分10.7籃板10.4助攻單季大三元,雷霆卻僅以47勝35敗排名
: 西區第6。記得去年我在預測時,一直以為Harden能用戰績背書拿下MVP,畢竟往年的MVP
: ,幾乎都是分區至少前3、前2的隊伍拿下,這是一支籃球強隊最基本的指標,但去年的
: Westbrook就打破了這個規則,他在媒體的選擇中拿下了壓倒性的勝利,這也讓大家得重
: 新定義”最有價值球員”的定義,至少在NBA這個聯盟是這樣。
: https://imgur.com/fLtKujC.jpg
: 我們拉回來籃球運動”個人”與”團隊”之間的拉扯,在NBA要被定義為”團隊籃球”還
: 真的不容易,你的隊伍中,”看起來”像巨星的球員可不能太多,像2004年奪冠的活塞五
: 虎,就被大家視為團隊籃球的極致,原因在於:你幾乎不會拿他們任何一名球員當作建隊
: 的基石,即使他們後來除了Tayshaun Prince以外,其他人也有入選過明星賽,但他們更
: 顯眼的是他們的功能性與互補性,控球、無球、內外防守、內線與外線都配合得天衣無縫
: 。他們在那個球季憑著堅強的團隊戰力和令人窒息的防守,打敗了隊中4位名人堂等級的
: 紫金湖人F4,是一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
: https://imgur.com/qcshwpe.jpg
: 另一個很經典的團隊籃球故事,發生得很近代,大概就是2014-15年的老鷹吧,那時候他
: 們五人也都是相容性非常好的球員,還一起創造了單月全勝和5人同時入選單月最佳球員
: 的神話,可惜和2004年的活塞五虎不同,2015的老鷹五虎在季後賽跌跌撞撞,最後在東區
: 冠軍戰就不敵雖然Love傷退,卻有Irving和Lebron James兩大球星坐鎮的騎士,而在隔不
: 到三年的今天,老鷹的那五人也都早已不在亞特蘭大了。
: https://imgur.com/nz4D2Pg.jpg
: 看完團隊籃球的成功例子,我們也能看看巨星們組合的失敗案例,舉兩個最有名的經典案
: 例:2012的湖人和2013的籃網,湖人那時找來了巔峰的魔獸和可能是史上最佳的控球後衛
: Steve Nash,以及跑轟教頭Mike D’Antoni,而籃網更是把這五年的選秀簽都丟光了,換
: 來Kevin Garnett、Paul Pierce、Jason Terry等大將,但最後這兩隊在組成之後,別說
: 總冠軍,最後都做多只闖到分區第二輪的高度。當然,你可以說當年Howard和KG和傷病的
: 影響,Nash和Pierce老化等理由,但一方面這就是球隊的選擇
作者: steven781217 (葡萄柚)   2018-01-30 09:19:00
超賽是交易來的好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