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Xperia XZ3 技術解密,從引入 OLED 螢幕

作者: soule (裝忙)   2018-09-18 17:53:13
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37828
Xperia XZ3 技術解密,從引入 OLED 螢幕技術產生從設計、機構到操作的全面變革
此次 Xperia XZ3 上, Sony 採用許多創新設計,其中許多的變革都與首度採用 OLED 螢
幕有關,稍早在 Sony 東京總公司,也由 Xperia XZ3 負責各項技術的工程師針對此次
Xperia XZ3 從螢幕技術、設計理念到 UI 一一進行解說。
為追求更好的視覺效果導入 OLED 技術
雖然 Sony 的智慧手機一直以來是以 LCD 作為技術主軸,即便到了 4K HDR 機種,也持
續使用 LCD 技術;不過到了 Xperia XZ3 , Sony 首度在這款手機導入 OLED 做為顯示
技術,其中的關鍵在於 Sony 認為在展現新一代的視覺效果方面, OLED 除了本身在色彩
、對比的優勢外,在技術的成熟度也到了能夠接受的地步。同時此次英國當地媒體針對
Xpria XZ3 、 iPhone X 、華為 P20 Pro 等多家 OLED 螢幕手機,以 200 萬消費者進行
盲測, Xperia XZ3 在顯色效果獲得高達 69% 的壓倒性好評。
雖然 Sony Mobile 是首度在 Xperia XZ3 採用 OLED 螢幕,不過對於 Sony 而言,
OLED 技術並非陌生技術,早在 2007 年, Sony 就已經推出過一款小尺寸的 OLED 電視
XEL1 ,而在去年 Sony BRAVIA 也重新導入 OLED 面板技術,今年 Xperia XZ3 導入
OLED 面板似乎也是有跡可循,不過 Sony Mobile 表示在此時間點與 Sony BRAVIA 電視
陸續導入 OLED 螢幕技術完全是巧合。
從 Sony 的解說, Xperia XZ3 使用 OLED 的關鍵在於實現更極致的 HDR 視覺效果,由
於傳統 LCD 需要使用背光模組,在高對比環境、尤其牽涉到大量黑色區塊時,無法呈現
深邃的黑色,同時手機螢幕除了面積不大,亦有厚度的考量,也無法如大尺寸電視透過直
下背光實現區域控光,而 OLED 的每個畫素點既是色彩點,亦為發光點,能夠呈現比起
LCD 更真實的色彩表現。同時搭配來自 BRAVIA 針對 OLED 特性的顯像技術,亦使
Xperia XZ3 在同為 OLED 螢幕的機種當中仍出類拔萃。
而 Xperia XZ3 的螢幕解析度為 18:9 的 2,880 x 1440 QHD+ ,這是 Sony 首度使用
QHD 等級解析度的機種,打破過往甚至曾提過旗艦機若非 Full HD 就是要以 4K 作為解
析度設定的說法,主要的原因也是考慮到內容欣賞,畢竟當前多半的數位內容是以 16:9
拍攝而成,同時 Xperia XZ3 螢幕已達 6 吋,考量觀看在此尺寸與比例的螢幕觀看內容
, QHD+ 可較 FullHD 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 Sony 認為 OLED 由於採用每個像素點獨立發光,可藉此在待機提供 Always On
的顯示功能同時維持省電特性,不過 Sony 並不打算讓螢幕真正全時顯示,畢竟再怎麼不
耗電還是會導致續航力下降, Sony 透過感測器的方式推斷使用者當下是否真的是在觀看
螢幕,避免像是放在口袋中也持續顯像導致耗電。同時使用者也可決定在 Always On 時
除了時鐘、音樂播放之外的額外顯示, Sony 以展現個人化為前提,提供一些趣味貼圖
與 Sony 特色產品的貼圖,或是透過 AI 選擇消費者手機內具代表性的照片。
同時為了避免 OLED 的螢幕產生烙印問題, Xperia XZ3 也利用多種機制避免這樣的狀況
發生,像是待機的 Always On 除了非全時顯示以外,圖像與時鐘會在一段時間進行位置
的變動,另外在主畫面的虛擬鍵會微微的調整顏色,而頂部的資訊、時鐘等,則會以一個
畫素為單位不明顯的移動。
以 AI 技術作為基礎便於大螢幕操作的 Side Sense 技術
在此次 Xperia XZ3 的一項相當大的特色技術,就是被稱為 Side Sense 的側邊操作功能
,此項功能的發想是當前智慧手機除了特定區域偏好大螢幕手機外,為了追求更大的可視
區域,紛紛採用 18:9 螢幕比例,不過也導致過往配置在螢幕天、地的控制鍵與下拉選單
難以單手操作,工程師就想到應用雙曲面螢幕的側邊作為輔助操作的手段,也開發了此次
的 Side Sense 技術。
Side Sense 透過螢幕邊框的感測手指敲擊,喚出快捷選單,讓消費者可更容易控制常用
功能;
同時 Sony 也將 AI 與學習功能應用在 Side Sense 的推薦 app 與快捷功能等,這部份
透過兩種方式,一方面是利用伺服器學習使用者習慣作為基礎的深度學習模型建構,並將
基礎模型配置在消費者手中的手機上,同時再以 3-5 天等學習消費者在不同時段的手機
操作習慣,讓消費者不需要逐步從 app 選單或快捷功能找出想使用的功能,只要雙點螢
幕側邊就可喚出 Side Sense 選單開啟常用功能。另外在部分的應用,亦可透過滑動拇指
作為取代回到上一頁的機制,或是在相機中作為快門使用。
雖然 Side Sense 發想很簡單,不過要提供便利卻不易誤觸的雙點機制, Sony 的工程師
透過高靈敏度的螢幕觸控偵測功能,分辨消費者是以左手或是右手握持,並釐清拇指可能
的敲擊位置,將非操作區域進行觸控的禁用,做為避免使用者誤觸的方法;當然使用者可
以刻意的透過減少握持手機的手指數量硬使用食指或是中指挑戰偵測機制的盲點,不過操
作手感就會變得不自然。
當然除了透過 AI 配置 Side Sense 的彈出式功能,消費者仍可在 Xperia XZ3 的設定中
還是提供可自定義的功能,像是可決定是否兩邊的邊框都可啟動 Side Sense ,或是決定
雙敲擊的速度,或是拇指滑動回到上一頁的距離,以及放上固定的 app 或是功能等;但
Sony 仍強調 Side Sense 預設的操作設定仍舊是由深度學習產生,可滿足多數使用者的
習慣。
前後雙 3D 曲面玻璃、追求極致邊框與複雜的成色方式
此次 Xperia XZ3 可說是將 Xperia XZ2 的 Ambient Flow 進一步發揚光大的設計風格,
以前後 3D 曲面玻璃搭配金屬邊框,構成一氣呵成的躋身線條,同時以星辰黑、琉璃白、
青森綠與酒漾紅展現代表日本四季風貌的氛圍,同時在機身邊框更窄的同時, Sony 亦在
結構下了功夫,使其強調較 Xperia XZ2 更好的結構強度, Sony 的工程師也一一針對此
次的設計理念進行講解。
Sony Xperia XZ3 的四款顏色有著各自的意象,星辰黑是以呼應 OLED 的純粹黑色,表達
極度深邃的黑色,宛若黑夜中隱約透出的一抹新月的神祕感;至於琉璃銀則是展現深沉高
雅的質感,透過多層塗色,以乳白、珍珠白與銀白堆疊,有著豐富的漸層感;至於青森綠
則是令人想到幽暗森林中與湖水映照;而酒漾紅想營造奢華感,但同時不會太招搖,故以
取亮度與透明感之間的平衡作為調色。
為了展現這四款獨具特色的色彩, Sony 在玻璃上針對四款顏色個別使用不同的方式呈現
最終的顏色,雖然最終都是在玻璃後方施加總後度 40um 的漆料,手法則不盡相同;星辰
黑先在玻璃上塗上一層透明黑,而後再以深黑色構成底色,以黑色上面再覆蓋一層透明黑
呈現比起純黑更深邃的黑色質感;而白色則是以透明白、珍珠白、銀白逐步上色後,最終
以灰底襯托出多層次的白色;至於青森綠、酒漾紅先以一層微黃色的顯色層使底部的顏色
添加更多層次,再添加透明綠、透明紅之後,以黑底添加的銀色做為發色底,強化綠色與
紅色的光澤感。
同時,也由於使用全新的前後 3D 玻璃設計,此次 Xperia XZ3 的邊框僅有 3mm ,或許
會有消費者擔心機身強度是否也隨之受到影響,但此次 Xperia XZ3 使用的是全新的
7,000 系鋁合金,原本就較 6,000 系鋁合金高出 25% 強度,透過機構與精煉,較
Xperia XZ2 的 6,000 系鋁合金邊框材質強度提升 40% ,且中框的設計較 Xperia XZ2
加大面積,使得整體強度更高;另外 Sony 在 7,000 系鋁合金的拋光加工也更為精密,
較 Xperia XZ2 雜質更少,也呈現更美麗的反射光澤。
若光從機背, Xperia XZ3 看似與 Xperia XZ2 相當類似,但機背的邊緣角度較 Xperia
XZ2 更嵌合進邊框,玻璃也較 Xperia XZ2 更薄,不過由於使用的強化玻璃強度更高,雖
然薄化但也不失耐用性;而機背後方靠 USB Type-C 介面的地方刻意露出中框,這是在追
求邊框極窄之下,以端子介面周圍的強度作為考量的權衡,畢竟若以全玻璃覆蓋則會使得
端子上方金屬過薄,恐不利於端子上方強度。
至於相機的部分,將在明天有專屬的章節介紹與相機實拍
挖A心得:
索尼大法好!Side Sense看來真的很智能 除了範圍大之外
防誤觸也有考量到 輕點邊框就可以 不需費力去擠壓
而且之前看介紹這套功能也能當成快門
在哪觸發快門 就會在那塊區域顯示縮圖
可以直接進去全圖瀏覽介面 很聰明的介面
外型整體來說有薄了
在門市摸不看數字確實感覺不出來有9.9mm
側邊那個3mm鋁合金真的超美
至於OLED嗎 盲測中得票率超高
果然BRAVIA技術很猛
作者: omega31perda (一天一魚油)   2018-09-18 21:56:00
挖靠落落長 介紹文字多不等於成品好餒 實機拿來把玩幾天才實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